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城市垃圾的分类问题一直是困扰西宁城市的一道难题。在西宁城市垃圾分类过程中,仍然出现垃圾随便投放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比较严重。"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垃圾分类,实现变废为宝,是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循环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强调,"这既是环境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发展下去必然是重大政治问题。"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是国家的决策,具体执行则是各个城市的职责。从提出城市垃圾分类及试点,西宁便实施城市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我国的重要水源地和重要生态屏障。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区域性中心城市,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生态功能及欠发达的市情,决定了推进西宁绿色发展的现实意义。推进西宁绿色发展,最终是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绿色发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对西宁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指导意义。要开创新时代西宁发展的新局面,就要坚定不移地用新发展理念来引领、推动绿色发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既符合中国国情,也贴近西宁实际,更是西宁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其中一  相似文献   

4.
<正>西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的新长征路上,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认为,幸福西宁建设要从"城市软实力"的基本内涵中找到准确诠释。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5.
上下班可以选择轨道交通、公交等便捷的出行方式;消费可以前往经过认证的"绿色餐厅"和"绿色超市"……市民点点滴滴的绿色低碳生活背后,是成都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和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近年来成都市积极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行走在天府大地,无论是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还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方向已定,脚步铿锵.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西宁市高度重视关心老年人生活问题,积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全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重点做好老年人的服务工作,把党和政府对广大老年人的关心、关爱和关怀落到实处。今年,为推动省委"一优两高"和"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决策落地见效,西宁市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解决城市养老难的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努力用"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西宁作为全省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奋力建设新青海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必须努力践行"四个转变",从而让西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让西宁成为发展的先行城市、重点城市。  相似文献   

8.
西宁市党代会提出把西宁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发展战略。宜居是一个城市的根本属性,建设宜居城市是对建设生活、幸福之城的最好回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破解西宁建设宜居城市的难题,需要准确把握宜居城市的内涵,以城市产业转型为先导,夯实宜居城市的基础;以城市生态修复为核心,塑造宜居城市的形象:以城市道路功能完善为根本,提高宜居城市的品质;以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打造宜居城市的亮点。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更好解决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问题,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农业生态环境由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实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西宁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以及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幸福西宁建设,关系到西宁乃至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的实施。笔者近期对四区三县部分乡镇、行政村进行走访调查,对当下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0.
大约80%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来自城市,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化对每个人的生存、健康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目前,建设绿色城市正日益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流方向。2014年3月16日新华社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重要原则。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集约化利  相似文献   

11.
<正>绿色文化是绿色发展的灵魂。西宁只有将绿色文化所包含的意识观念和价值取向渗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绿色文化涵养绿色发展,使崇尚绿色、崇尚自然、崇尚环保成为社会主流价值、主流文化,方能更好地建设幸福西宁。一、绿色文化与绿色发展绿色文化的形成是对原有文化体系的充实与完善,有助于形成完备的有关绿色发展的理论、科学和技术等知识体系。作  相似文献   

12.
<正>为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倡导"优选公交、绿色出行"的理念,从9月18日至24日,乌鲁木齐屯坪巴士公交公司工会举办"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城市公共交通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既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依托。屯坪巴士公交公司工会通过多样  相似文献   

13.
在西宁人的心中,大十字是一个坚实的城市记忆符号。在青海,只要提起大十字,几乎无人不知,甚至每个来西宁的外地人也会慕名前往。过去,它是西宁的商业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这里更加繁华。伴随着西宁人一代代地成长,大十字虽然也在默默地变换着模样,但它给人们的生活留下的痕迹和记忆,依旧鲜活在西宁人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正天仪再始,岁律更新。过去一年,西宁市宣传思想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把"两个绝对"作为西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方法、政治纪律、组织原则、实践标准,牢牢把握使命任务,全力推动"五四战略",全方位宣传"一优两高",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新起点,我们整装待发、同舟共济,着重在基础性战略性、在关键处要害处、在提高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奋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罗勇 《先锋》2017,(5):18-19
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围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主题,绿色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后五年,成都市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要"构建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加快推动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  相似文献   

16.
创新绿色北京实践 实现绿色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前线》2010,(1):34-35
<正>"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实践,也是一个前瞻性的创新发展模式,符合北京的基本市情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转变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北京用不足十年时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全国率先进入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记者:西宁应站在什么样的视角去定位城市身份? 毛小兵:这是关键问题。是已经破解了的核心命题。将西宁建设成为“青藏高原现代化宜居城市”.这是西宁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将西宁放置于“青藏高原”这个区域,而不是西部、全国或者全球视角.是地理区位、经济基础、人口等因素所决定的。在青藏高原.西宁是惟一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8.
<正>西宁城市的成长,镌刻进了40年改革开放的年轮。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40年蜕蛹化蝶。改革开放40年,是西宁2100多年建城史上城市建设力度最大的一个演变阶段,也是城建理念创新、城市形态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的一个蜕变发展期。逐梦西宁城市发展,勾勒一代又一代西宁人接续奋斗的轨迹,城市建设的每一步提升,背后都有改革力量的强力托举。改革开放,春风化雨,古城西宁,推开了一扇眺望世界、变革求新的大门。同时,这也是一次西宁城市建设艰难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西宁的城  相似文献   

19.
李旎 《当代贵州》2014,(22):36-37
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美好黔西南"的发展思路,坚定地前行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上。放眼美丽黔西南,天蓝水清,空气质量好到可以卖"空气罐头";群山环抱的大地绿荫覆盖,连绵的绿色从深山冷谷向乡村、城市蔓延,将大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国家正式批复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把西宁建成辐射服务西藏、新疆、连接川滇的战略支点功能更加突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西宁市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把提升西宁在兰西城市群中的极核作用和战略地位作为重点,以更大作为支撑服务全省大局,增强全国发展中的西宁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