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在立德     
正百业德为首,品洁人自高。《周敦颐:千古绝唱成家训》《黄兴:笃实无我,复兴中华》《黄克诚:干部家风影响着党风政风》……这是《湖南日报》近日推出的《齐家有道》系列报道,精彩讲述湖湘先贤和伟人英杰的故事,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组报道从"齐家"的视角,把"小家"与"大家"、家事与国事连结起来,生动诠释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明大德、  相似文献   

2.
正"言为心声,字为心画。"习近平总书记在罗马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提问时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每一言、每一字,都是肺腑之言,实实在在地表达了他的为政心声与价值观。同时,这一为政价值观作为一种政治文化范畴,其来源与形成也是渊源有自的。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黄兴的反清革命活动是从创建华兴会开始的。他自幼勤奋好学,19岁考中秀才。1898年又被岳麓书院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接着,湖广总督张之洞把这个高才生派送到日本留学。当时展现在黄兴面前的是一条极具诱惑力的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可能获得高官厚禄,或者成为一个才气横溢的文豪。但是黄兴的志趣并不在舞文弄墨,时代的风云把他推上了反清革命的艰难历程。少年时期,黄兴经常阅读太平天国杂史,逐渐滋生了反清的思想。在两湖书院期间,正值戊戌维新运动高潮,黄兴开始思考如何挽救灾难深重的中国。到日本…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3月5日上午,河北滦县第三中学举办了以"光辉的典范,时代的楷模"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9周年。周恩来总理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卓越的领导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一生无私无我、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是共产党员的杰出典范。他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后人心中树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周总理侄女,现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南开  相似文献   

5.
正张际春是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优秀领导者和杰出的教育家。从青年时代到1968年9月12日被林彪、江青等人迫害致死,他为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一生,正如中共中央悼词中所说:"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毛泽东曾说过:"张际春是个好同志。"对他做过充分肯定。革命的一生际春同志于1900年12月20日出生在湖南  相似文献   

6.
宋教仁是桃源人,于188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从小好学,尤喜爱历史、地理。1903年初,宋教仁考入湖北武昌一普通中学,结识了从日本归国的黄兴,接受了正在蓬勃兴起的革命思想,开始走向革命道路。不久,他回到了湖南,与黄兴等人创立了华兴会,筹划武装反清。革命党人经过浴血奋斗,终于将革命推向高潮。1911年,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正在上海的宋教仁非常兴奋,他与黄兴一同赶到武汉。他发挥自己的特长,致力于政权建设,为刚刚成立的湖北军政府制订了一部《鄂州约法》。这部约法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和责任内阁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湘潮》2020,(5)
正父亲刘少奇的一生,与国防、军事和军队有不解之缘,紧密相连。因为这在他成长生活的年代,是无可回避、至关重要的;于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又是不可或缺、生命攸关的。一旧中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受尽欺侮。在列强瓜分中国、混战遍及南北之时,国人感到最痛心疾首的,就是要保种、要救亡。父亲自幼时起,最着迷的故事,是岳飞的精忠报国;最喜爱的诗句,是"何须马革裹尸还";最崇拜的偶像,是黄兴、蔡锷、孙中山。  相似文献   

8.
<正>早上九点刚过,四师七十五团三连农田机车作业现场,副连长黄兴正与驾驶员趴在机车上反复研究农机具性能,帮助排除作业故障。目前,正是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每天,黄兴都会跟车作业,到职工地里做技术指导。黄兴是2010年从新疆农业大学引进的大学生,几年里,在团场成家立业,有了可爱的女儿,当初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成熟稳重的副连长,每年春耕春播他都坚守一线,吃住在连队,做好职工群众的宣传员、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的祖父黄兴从5岁开始跟他父亲学习,8岁时进私塾,听了很多太平天国的故事,读了不少有关著述,影响他最大的是洪秀全与杨秀清内讧。黄兴后来说:“我读史至此,不觉气愤填胸,为之顿足三叹……”其后,黄兴又拜新师周翰林,学习经史和作文之外,还向其询问中法战争期间清军失败经过。由此,便萌发了求新知与救亡图存的志趣。  相似文献   

10.
宋教仁是桃源人,于1882年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他从小好学,尤喜爱历史、地理。1903年初,宋教仁考入湖北武昌一普通中学,结识了从日本归国的黄兴,接受了正在蓬勃兴起的革命思想,开始走向革命道路。不久,他回到了湖南,与黄兴等人创立了华兴会,筹划武装反清。  相似文献   

11.
甘当配角     
艾迪 《党课》2012,(11):104-106
“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言,每一个字都发自其肺腑,正是黄兴磊落一生的真实写照。 长期以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辛亥革命史的不少专家学者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如果没有黄兴,辛亥革命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作为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一方最具行动精神的指挥者,黄兴的价值绝非许多只懂空谈、疏于行动的“革命理论家”可比。‘‘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  相似文献   

12.
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曾说:"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陈赓所说的"慕兰",就是中共早期妇女运动领袖和特科重要成员黄慕兰. 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出身于湘中名门,父亲曾任长沙岳麓书院主任教习,是谭嗣同、黄兴、蔡锷等名人之后的老师.1926年,年仅19岁的黄定慧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北伐前夕在武汉投身革命.  相似文献   

13.
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从"红小鬼"到"总书记",不变的是胡耀邦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他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他把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同青少年的成长联系在一起,开始就自觉地为祖国的未来而工作,自觉地从事建筑祖国的‘希望’这项伟大工程了"。  相似文献   

14.
汪志新 《党史文苑》2012,(17):14-17
毛泽东一生雄才伟略,智识过人,无论军事、政治都有出奇的惊人之笔。穿越历史功过,透过纷扰红尘,不难发现,其实毛泽东一生也有过许多普通人的梦想。比如,他一生不灭并且演绎出了许多趣闻轶事的记者梦。"科班出身"毛泽东一生与新闻结缘,不少作品至今仍脍炙人口。2001年,新华社出版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一书,收录了毛泽东的新闻作品58篇,篇篇都堪称新闻学的经典范文。毛泽东在新闻领域独树一帜,除了他长年累月积淀的古文功底外,还得益于他"科班出身"的特殊阅历。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9,(4)
<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2日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回答的一句话。习近平主席讲的"无我"是忘我,随时牺牲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情怀。秉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6.
<正>虚怀若谷的革命者黄兴出生于1874年10月25日。1893年,黄兴考入赫赫有名的长沙城南学院,1898年进入武昌两湖书院学习。1904年2月,黄兴与宋教仁等人共同成立了秘密革命团体华兴  相似文献   

17.
正林伯渠既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功臣,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邓小平曾代表中共中央评价他说:"他的一生,是职业革命家战斗的一生。他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彻底的革命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陈毅赞誉他"革命一生无愧怍,路线正确是英雄"。林伯渠走向革命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8.
黄俊军 《湘潮》2016,(4):88-93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次波澜壮阔的政治巨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既产生了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一批杰出的男性资产阶级革命家,又有一批像秋瑾、唐群英一样献身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女英雄。秋瑾的事迹家喻户晓,但是唐群英的事迹由于各种原因沉寂了几十年。唐群英领导的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被赞誉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声"。唐群英坚定地追随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相似文献   

19.
正张爱萍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杰出领导者和奠基人。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和平时期,他历经磨难,胆识超群。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为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其高风亮节堪称楷模。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的领导者中,张爱萍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张爱萍晚年曾自评:"我这一生是两个30年。从1925年参加革命到1956年,主要是从事作战和军事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在"五四"前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学者中,潘光旦独树一帜、卓尔不群。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忧国忧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毕生致力于爱国民主事业,倡导民主自由思想。他的一生"是为时誉所重、所毁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