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群众》2009,(2):9-10,13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被称为“南线战略决战”的淮海战役。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以60万兵力,对阵国民党军队80万兵力作战,歼敌55.5万人。  相似文献   

2.
走进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第八展厅,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几幅威严英俊的烈士遗像。他们就是淮海战役中因策反国民党军孙良诚和刘汝明(策反未成)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周镐、王清瀚、谢庆云将军。烈士注文写道:“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六工委周镐、王清瀚、谢庆云和祝元福同志。周镐、王清瀚、谢庆云三同志牺牲前均为国民党军队中高级将领。他们在淮海战役中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因事泄不幸被捕,光荣牺牲。他们为瓦解国民党军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在解放战争时期,农工党配合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行动,积极对国民党军队开展策反工作,为瓦解敌军,促进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948年9月19日,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率所部三个旅两万余人起义,把济南西线阵地连同该部控制的飞机场完整地交给了解放军,打开解放军进入市区的大门,使解放军迅速夺取了济南战役的胜利,从而揭开淮海战役胜利的序幕。吴化文部起义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农工党是重要穿线人。  相似文献   

4.
孙景 《群众》2011,(7):80-80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是三大战役中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在参战兵力、武器装备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次歼灭,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55万余人的辉煌成果,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战争奇迹。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兵团,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记忆     
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 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地方武装共60万人发动淮海战役,整个战役由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  相似文献   

6.
叶介甫 《春秋》2014,(3):4-8
正渡江战役前夕林遵备受重视1948年岁尾、1949年年初,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最为繁忙。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在辽沈战役取得胜利之后,又连续指挥发起了淮海、平津战役。按照毛泽东的分析,淮海、平津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主力将基本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即可渡过长江,挥师南下,彻底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然而,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他自恃有美国的支持和国际势力的调停,认为组织尚存的军事力量,依据长江天险,千里设防,即可阻止共军渡江南下;  相似文献   

7.
唐灏 《黄埔》2009,(3):38-41
1949年4月21日夜,江阴要塞国民党守军经过中共华中工委领导的地下特别党员唐秉琳、唐秉煜等人的长期策反工作,终于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中成功地举行了起义,迫使江阴要塞司令戴戎光将军顺应形势,停止抵抗。此举使人民解放军在东线顺利地渡过长江,并迅速占领苏州、无锡,切断沪宁铁路和宁杭干线,为聚歼宁沪杭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陆昇 《同舟共进》2012,(7):28-32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两军命运的大决战。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为何能以60万雄师吞掉国民党80万兵马?潜伏在国民党中枢机关的红色卧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位就是在国民党军队长期担任要职,并被蒋介石赐予佩剑的西北军名将张克侠。他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秘密红色特工,遵照党的指示长期潜伏、孤身作战,在淮海决战打响之际,与何基沣将军率部起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9.
彭林 《春秋》2009,(5):11-13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大部被歼。残部南逃。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直达长江北岸。  相似文献   

10.
李弥逃脱记     
《春秋》2001,(3)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的配合下,于永城东北青龙集、陈官庄地区围歼了杜聿明直接指挥下,从徐州向西逃窜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对敌发起了毁灭性的强大攻势,一举围歼了国民党两个兵团,生俘国民党淮海战役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击毙了第三兵团司令邱清泉。历经56天的激烈战斗,敌人全军覆没。震惊中外的淮海大战宣告结束。而国民党第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却在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只身逃脱。那么,李弥究竟是怎样逃脱的呢?  相似文献   

11.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取得节节胜利,蒋介石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土崩瓦解,胜利捷报频传。从东北进关的人民解放军,与华北野战军会合作战、所向披靡,相继解放了北平城外诸多据点与城镇,直逼北平城下,国民党华北五省剿总司令傅作义已作了谈判的准备,北平解放在即。  相似文献   

12.
龙岩,是处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边城重镇。1926年,从广州出发的北伐东征军经此人闽,留下镇守的福建省防军第一旅少将旅长陈国辉,已经是民国时期当地最高军阶的长官了。1949年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队似潮水般的退下来,先是55军、第9军,继有胡琏兵团经由龙岩撤向台湾。而瞬间,人民解放军二、三野大军渡长江南下,闽粤赣边纵队乘势出击扩大南方游击区,解放龙岩、汕头等地。  相似文献   

13.
吴昌华 《黄埔》2009,(2):46-49
第四十八章陷入重围双堆集黄维被俘1948年11月2日解放军攻克沈阳后,辽沈战役告一段落。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人,从而使中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共产党的军队由劣势变为优势。战略决战的第二幕--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开始打响。  相似文献   

14.
棋逢对手     
《传承》2006,(Z1)
淮海战役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是中外战史上歼敌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1月20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在淮海战场上,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吴绍周、王元直等人更是惶惶不安,不知所终。他们绝没有想到,就在这时,邓小平政委、刘伯承司令员、陈毅司令员和张际春副政委等我军高级将领来看望他们了。黄维拉着刘伯承司令员的手,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为了使这些被俘将领不至于过于拘谨,陈毅司令员从吴绍周手中接过一盘残棋,跟国民党被俘将领对弈起来。于是,以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为一方,以黄维、吴绍周为另一方,两方战场上“战将”又重整旗…  相似文献   

15.
叶永烈 《同舟共进》2009,(10):67-68
淮海战役紧张阶段,毛泽东以中原人民解放军、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的名义发出《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向敌军阵地反复广播,争取过来投降者一万余人。当年这篇"投降书"的作者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16.
《时事》2015,(1):2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全国人民推动下实行抗战。国民党拥有数百万军队,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90%以上,主要在日军进攻的正面作战,构成正面战场。正面战场进行的各次重大战役,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  相似文献   

17.
《春秋》2001,(2)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得知当年在淮海战役中生擒国民党十二兵团司令官黄维的老兵薛振英尚健在。前不久,笔者采访了他。原来,过去一些反映淮海战役的资料和电影中关于黄维被捉这段细节是不准确的,真实的过程另有一番精彩  相似文献   

18.
邰言 《黄埔》2010,(1):50-52
1948至1949年是蒋介石输得最惨的一年,东北被关门打狗、华北平津尽失、中原淮海惨败,1949年4月23日总统府也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大溃退,共产党大追击,真是兵败如山倒。12月10日,在成都凤凰山机场,蒋介石父子登上“美龄”号专机,向着渺茫的海岛飞去。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解放的号角已经吹晌,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挥师南下,百万雄兵过大江。解放广西的战役背景是国民党已成败局。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国民党桂系军一败再败。1949年11月21日,解放军进占贺县(今贺州);11月22日,桂林迎来解放;12月11日,红旗插上了镇南关。在广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武装,为迎接解放。拿起刀枪与国民党顽强斗争,只30多天,广西全境迎来解放。  相似文献   

20.
正1948年至1949年是蒋介石输得最惨的一年,东北被关门打狗、华北平津尽失、中原淮海惨败,1949年4月23日总统府也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大溃退,共产党大追击,真是兵败如山倒。12月10日,在成都凤凰山机场,蒋介石父子登上"美龄"号专机,向着渺茫的海岛飞去。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大陆。黯然下台1949年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