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绍华 《求索》2008,(1):187-188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是足智多谋、忠诚坚韧的典型,是中国古代贤臣的代表,是民族智慧的化身。罗贯中在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过程中,大量采用横向比较之法,通过树立正反类型的次要人物性格,让典型形象鹤立鸡群。沉稳干练、圆滑世故的司马懿就是作者刻意创造的诸葛亮典型性格的比对标杆。因而,了解了司马懿形象之于诸葛亮性格的美学意义,就找到了解读《三国演义》众多典型性格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谋事在人,成事在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们共产党人看来,是不言自明的。但是近年来听到不少人再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古老的成语。其实,这句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演义》一百零三回,诸葛亮北伐,围困司马懿父子于上方谷,正当大火焚烧,司马父子行将毙命时,突然天降大雨,浇灭烈焰,让司马懿父子得以逃命。为此,诸葛亮口义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就事论事,诸葛亮这次诱敌出击,陷司马懿父子于绝境,是经过长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诸葛亮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集人类智慧与才能于一身的理想化人物。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出庐之前,曾有一段躬耕的历史。躬耕地在哪里?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臣本布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关于人才的素质、选用和激励等方面的思想非常丰富。对此,笔者试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关于人才的素质 东汉末午和三国时期,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往往直接取决于战场上的胜负,因此,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极为严格。诸葛亮对此作了大量的论述。 1、人才要具备优良的品德。关于“德”,诸葛亮  相似文献   

5.
魏武帝曹操时期,司马懿初步奠定了其政治地位;魏文帝即位之后,作为"太子四友"之一的司马懿得到重用并稳步进入权力中心;魏明帝时期,司马懿在展现自身谋略和军事才能的同时,利用明帝与其他辅政大臣的矛盾,再受顾托,与曹爽夹辅王室,从而形成代魏成晋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6.
孟达三次背弃旧主,终至败亡,在史书上留下了"反覆"之名;但从实际情况分析,孟达"反覆"并至败亡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因素,其绝刘降曹与叛魏归蜀均是被迫而为之,不能仅仅归结于个人原因.孟达败亡实为刘蜀政权内部集团斗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法治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诸葛亮法治思想是东汉末年重法思潮的自然产物,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发展完善,再到最后成熟的发展历程,具有应权通变、以法为本;执法严明、赏罚必信;执法公平、刑不择贵;德法并用、法中显德等显著特色,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他晚年却以一州之地,数万之师,五出祁山,北伐曹魏,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策。 第一,北伐是违背人民 群众愿望的战争。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豪族军阀混战最烈、人民群众受苦最深的时期。从董卓之乱至彝陵之战,历  相似文献   

9.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都有一种印象:刘备虽然胸有大志,且能团结部属效忠于他,还有关、张、赵等名将辅佐,但因缺乏用兵韬略,以致奔走半生,还只能依附曹操、袁绍、刘表等以求生存;直到诸葛亮出山相助后,他方龙腾虎跃.攻城掠地,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然而.诸葛亮虽有神机妙算之能,但他一旦离开了刘备,也同样举步维艰?且看刘备去世  相似文献   

10.
诸葛亮的统战策略思想与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杜渺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开明的治国贤相。本文试就他如何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为当时的斗争服务,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一、运现统一战线,现立“联吴抗究”的策略思想诸葛亮出生的东汉后期,是中国历史上最...  相似文献   

11.
《山东人大工作》2007,(5):F0004-F0004
聊城市孟达集团组建于2002年7月,是集房地产开发经营、建筑安装、物业管理、镁业开发、液化气经营、商场经营管理、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集团企业,也是聊城率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房地产企业。昌府区孟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聊城盂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聊城东昌府区孟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在聊城.提起房地产界就不能不提起孟达集团.提起孟达集团就不能不提及其“掌门”——董事长、总经理李佑所。  相似文献   

13.
盐铁会议针对汉武帝时期工商官营的利与弊、对外用兵的功与过、任用酷吏的治与乱、用人政策的得与失等内外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形成两种不同的政见,其中"改革派"的主张在朝野上下赢得理解和共识,为昭宣中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达 《传承》2009,(3):21-21
贺龙指挥"枪杆子"用兵神奇,而他睿智的口才、诙谐的语言,运用"嘴巴子"同样有如用兵一样神奇。贺龙一生身经百战,用兵如神,光明磊落,为人豪爽,这早已广为传颂,有口皆碑。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位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元帅,他的口才  相似文献   

15.
正《大军师司马懿》拍摄历时333天,张永新说,"是几百人用一年时间磨一部戏。"当垂垂老矣的司马懿放归养了大半生的乌龟"心猿意马"后,在洛水河畔打完一套五禽戏,随后盘坐河边溘然离世,86集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上部《:军师联盟》;下部《:虎啸龙吟》)完美收官。近7万名观众给出超8分好评,从热度及观众口碑来看,该剧无疑是2017年剧集市场最大的惊喜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县(今属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与杰出的军事家、思想家。  相似文献   

17.
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取道斜谷,第五次伐魏。他动用蜀国绝大部分兵力,进驻渭南丈文原,与魏军相持了五个月。这次用兵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导致诸葛亮本人前线病逝。这有国力对比悬殊的原因,也在于诸葛亮决策欠妥。蜀汉的国力远逊于曹魏,向魏国发起正面进攻,蜀国本身就显得后劲不足;要支持长久的攻战,更不容易。三国分立,魏国就占有雍、凉、并、青、徐、幽、冀、豫、兖、司十州以及荆州、扬州的一部分,户66万,口443万,军队30万(《中国军事史略》军事科学出版社)。当时,曹魏已经营三世(曹操、曹丕…  相似文献   

18.
光武所倡尚"名节"之风在汉末已流为"浮华"之弊,曹魏政治中的"浮华"问题正是汉末以来士人阿当比周以求虚誉的继续,其目的在于影响甚至操控选举,"太和浮华案"正是魏明帝对此种势力打击的结果。"浮华"的表现形式为"清谈",齐王芳时期,曹爽集团起用"太和浮华案"中受到打击的名士为其变革力量,但最终触动了代表旧势力的司马懿集团,从而酿成"高平陵政变"。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蜀国执政期间,继承荀况“四海之内若一家”①的优良传统,摒弃孔丘“内诸夏而外夷狄”②的反动路线,注意团结边境各少数民族,安定了包括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的南中,对这些地区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我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中,象诸葛亮这洋在边远各民族中享有历久不衰和妇孺皆知的声誉,是屈指可数的。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的激将法赵叶惠诸葛亮雄才伟略,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在三国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审时度势,善于设谋,而且能够指挥自如地实施计谋,达到设谋的预期目的。诸葛亮实施计谋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而激将法是其经常使用、屡试不爽的重要途径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