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观察》2005,(12):15-16
近日读报有一忧一喜: 忧的是,我国共用183座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  相似文献   

2.
李敏辉  杨雨文 《台声》2006,(1):65-66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一呼声响彻神州,堪称当代的经典话语之一。近年来,全国有182座城市提出了这一宏伟目标,约占全国667座城市总数的27%。浦东开发以来的第一笔外资、上海斯米克集团总裁李慈雄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对记者表示:“浦东开发以来,上海的国际化程度和形象快速提升。浦东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缩影和排头兵,是希望之所在。”放眼世界,那些具有超群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实力,并和全球大多数国家进行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国际化大都市,实际上并不多见。即使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国际化都市也屈指…  相似文献   

3.
桂杰 《民主与法制》2011,(24):33-3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一些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早在2006年,就有相关部门披露,国内竞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667个城市总数的27%,这意味着每4个城市中就有一个把建设目标定为“国际化大都市”。这里边有人们熟悉的大城市,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北京观察》2002,(10):63-64
中央党校“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就2002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对百余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政治体制改革是厅级领导干部最关注的问题,选中率达到39.2%,大大高于前几年调查的比例。其次是机构人事改革,再次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下依次是国有企业改革、教育科技、劳动就业、医疗与住房、财税金融方面的改革。据了解,全国目前已有182座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城市。不少城市的形象工程(如大广场、大草坪、宽马路、超标准政府大楼等),与基础设施(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短缺并存;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一个领导一张规划,不顾实际提出要建国际化城市;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一个地级市内有各自为政的200多个自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城市在旧貌换新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消息说,现在全国有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在此目标鼓动下,有的城市急功近利,大拆大建,甚至以毁坏文物为代价。然而,什么是国际  相似文献   

6.
《北京观察》2000,(9):1
北京是一座有着3400多年建城史的六朝古都,文物古迹比比皆是,特别是皇城、王府、四合院,构成了古城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面貌,也形成了它凝重的传统文化积淀。随着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短短20年间,北京城立交纵横、层楼迭起,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已初具规模。然而,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我们曾不断听到、看到、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保护古都风貌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这两个同样响亮的口号却似乎有着不同内涵的城市发展诉求。矛盾的焦点就是“拆”与“留”,对于四合院来说,表现得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一种执政理念被翻炒得厉害——全国有183个城市提出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  相似文献   

8.
有消息说,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日前在国务院召开的相关会议上透露,全国有183个城市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3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中心商务区。据了解,当今世界达到“国际大都市”标准的,只有伦敦、纽约、东京等少数几个城市。咱们中国,一下子有1/3的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争着用实际行动向伦敦、纽约等城市学习,实在是雄心勃勃、壮志可嘉。然而,冷静思考,笔者非但一点也喜不起来,反而有几分难受的感觉。我无意给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扣上好大喜功、追求政绩工程之类的大帽子,但却从中窥见一股现代版的城市建设“大跃进”“、浮躁…  相似文献   

9.
鲁鹏 《长江论坛》2021,(1):44-50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城市外交是城市积极作为、推进城市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充分发挥城市外交的功能与作用,有利于城市外向型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本文认为,要高质量推进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应积极发挥城市外交的功能与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武汉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武汉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薛维海 《今日浙江》2009,(11):25-25
立足全域城市化发展城市经济目前鄞州城市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新城区。今后鄞州区要真正成为宁波大都市区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宁波城市国际化的引领区,要在空间上形成“一主一副四区多点”的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1.
上海距全球城市有多远?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日前表示,上海目前还算不上“全球城市”,尚在向以“四个中心”为框架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奋进。而全球城市,将是这一目标的升级版。要从国际金融中心升级为全球的财富管理的中心、运营中心、创新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广州人迎来了一个喜气洋洋的日子.“世界大都市协会2000年董事年会暨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60多个城市的市长和市长代表对这座城市留下了强烈而美好的印象。世界大都市协会会长.西班牙巴塞罗那市市长胡安·克劳斯先生说:”我是第一次来广州.这是我到过的城市中非常好的一座.广州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难以确定在哪一时刻才是最愉快的。”的确.人们无不为这座城市的靓丽而喝彩。“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二零一零年一大变”的宏伟蓝图使广州旧貌换新颜。广州人为这终于到来的赞美欣慰地笑了!须知几年来,广州为让城市披上新装。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经历了时代变迁,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正以她独特的魅力、宽广的胸怀、高速健康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从业人员慕名而来、融入其中、参与建设。企业如何在新形势、大背景下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思维,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这个号召鼓舞下,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开放城市近年都提出了要“再造香港”的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有的要建设“社会主义香港”(如深圳),有的要建设“北方香港”(如大连),有的要开发“第二香港”(如湛江)……,还有许多城市以“内地再造香港”为最终目标,制定建设“国际化(性)城市”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规划。显然.“内地再造香港”已经成为我国一大批开放城市确立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政策依据和最高纲领。与此遥相呼应,亚太地区也有不少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再造第二香港”的建设目标,有的甚至指望在”九七”以后取代香港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在这场海内外竟相“再造香港”的国际竞争之中谁胜谁负?将不仅取决于竞争者的实力地位和地缘条件,还要取决于对现代香港的发展轨迹与经济模式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取决于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借鉴香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我国有关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而言,还要取决于能否正确贯彻实施小平同志关于“内地再造香港”的战略思想。为此,本文试图针对对“再造香港”的不同认识与实践,提出对邓选三卷中有关“内地再造香港”的一些论述的学习体会和基本看法。 一、亚太地区“再造香港热”的两种目的 就其动机而言,亚太地区提出“再造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除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我国尚无一座城市堪称国际大都市。为了促进实现我国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天津、南京、青岛、哈尔滨、西安、沈阳、大连、武汉、深圳、重庆、成都等几十个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都相继提出把建成国际大都市作为自己跨世纪规划的战略目标。究竟什么是国际大都市,其标准是什么,对我国的国际大都市建设应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亟待深入探讨和取得共识。国际大都市是伴随着世界城市化发展,各国经济与社会日趋国际化或全球化的产物。通常…  相似文献   

16.
詹秦川  孟圆圆 《前沿》2012,(20):169-170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景观规划设计对西安的城市综合实力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研究:一方面,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景观城市规划设计将改善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有效提升大西安地区市民生活舒适度及幸福指数;另一方面,通过策展人及设计师的规划设计,一大批新的西安地标性建筑为这座千年古城带来了新的印象.增加城市知名度,为西安的城市名片增添绚丽的一笔;最后,通过世园会这一平台为西安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的国际化大都市迈出坚实的一步,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就土地保护问题我谈几点看法。第一,关于耕地保护的问题。这是个老问题,从去年执法检查到现在,这个问题一直反映强烈,关键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实际上,耕地的占用基本上是由于城市建设,像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所占用的耕地并不多,真正多的是城市建设。城市无限制地扩大,造成了对大量耕地的占用。因此建议在耕地保护中控制的是两点:一个是城市建设的规模。北京、上海要建成国际化大城市,各个省市省会也都要建国际化大都市,都在无限制扩大,而不考虑到这个城市所处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国城市外贸出口、城市吸引外资、城市房地产业、城市旅游业和城市就业等。金融危机下中国城市何去何从呢?笔者认为,我们要:完善城市功能,适时建立一批国际化大都市;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和质量;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区域的经济合作,寻求区域联动;健全城市投资体制,走出“泡沫经济”的阴霾等等。  相似文献   

19.
曾凯 《中国民政》2012,(7):20-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国际化概念在全世界被广泛接受。迄今为止我国有183个地级市提出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国际化城市,地方民政部门大有作为。本文提出地方民政部门应以社会组织。社区建设和社会福利三项职能领域为阵地,分别实施三项计划,建立21项机制,  相似文献   

20.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新城区成为西安市的区域性商务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区内金融机构汇聚,交通信息发达,商贸市场繁荣,为古城西安增添着大都市的人气与活力。在全市“建强创佳”征程中,按照“国际化、人文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新城正在努力实现“建设经济强区,再铸新城辉煌”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