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乐 《群众》2023,(4):34-35
<正>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南京坐拥“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消费市场辐射南京都市圈3700余万人,是全国首个人均社零消费超8万元的城市,占领消费制高点、发展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2.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沿海区域经济增长,是落实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全球”“海洋”“中心”三大核心要义,对标港航枢纽、科技创新、产业集聚、文化交流和海洋治理五大功能,打造国际航运贸易中心、海洋产业科创高地,提升我国全球海洋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上海、青岛、深圳、广州等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发展“蓝色经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今日上海》2010,(4):14-15
全球最大的创意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拉开帷幕。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依琳娜·博科娃向韩正市长发函,正式批准上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颁发给上海“设计之都”称号,上海正式跨入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行列。  相似文献   

4.
本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上海这艘巨轮正全力转向新航程,前方的目标日渐清晰。 “九五”强调计划向市场转变,“十五”强调提高综合实力,“十一五”强调提升国际竞争力,进入“十二五”,上海的“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取得决定性的进展,要强调的关键词是“创新、转型”。  相似文献   

5.
《今日上海》2012,(11):12-12
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5年来,上海的进展如何?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至2011年,申城已顺利完成阶段性目标,城市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6.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4,(10):20-21
2008年起,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持续在低谷徘徊.但各国的竞争却愈演愈烈。上海作为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上海以其卓越的表现,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可圈可点的奇迹。到2020年,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四个中心。此后30年上海又将何往?受命于市政府对上海后30年发展进行预测调研工作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信康对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做了一个详细的调研分析。他的调研报告条分缕析.既提了问题,也谈了思路,于是便有了记者此次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九五”期间,上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蓬勃开展,内容贴近群众,形式丰富多彩,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征日益鲜明,已经形成全面覆盖、系统推进的格局,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程也 《今日上海》2009,(1):25-26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针对上海,也是就各个城市而言的。对以上海为中心、与上海同根共源的长三角区域来说,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谋划长三角地区更好更快发展,充分展示区域整体形象的一次重要契机。为了更深入演绎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更全面体现“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谊”的理念,更有效推进区域共同办博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五一 《上海人大月刊》2005,(4):46-46,48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将形成“多层、多核、多轴”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构筑等级体系完善、功能结构清晰、空间分布合理的市域城市化发展框架.上海市中心城形成“多心、敞开式”布局结构+即形成一个市缀中心和四个副中心;上海市域城镇体系为中心城、新城、中心镇及一般集镇四个层次。作为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卫星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与中心市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杨涛 《时事报告》2012,(3):54-55
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其中指出“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对于国内企业、个人以及投资者来说,上海走向人民币全球中心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功能定位和主要目标 临港新城力争建成功能强、规模大、起点高、模式新、具有长期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和国家级新兴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成为经济繁荣、体制开放、社会和谐、生态优越、风貌别致的“海洋新城”,生动体现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成为上海对外沟通和展示新的门户——上海之门和上海未来二十年的主要经济增长极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上海》2010,(9):8-10
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百余年间建成的历史建筑,奠定了今天上海中心城区的基本空间格局和风貌景观。这些历史建筑所汇集的东西方的建筑文化,是上海城市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1986年,国务院批准上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年来上海致力于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包括“保护建筑”、“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风貌保护道路”三种对象。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上海》2012,(4):8-10
上海“十二五”期间要推进“双倍增一提升”工程,力争成为全国率先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先行先试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引领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为建设成为全球高端“智造”中心之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北京观察》2023,(5):14-15
<正>2021年实施专项行动以来,北京市以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为指引,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为导向,建立各区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持续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速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商务部等14部门于2019年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培育建设试点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就“培养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明确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5.
长沙市的中长期发展方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项目标”、“四个中心”和“四大战略”。 (一) 四项目标,就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把长沙建设成为繁荣、开放、文明、秀美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也就是要把长沙建设成繁荣的经济强市、开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现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名市。 繁荣的经济强市,是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和立足长沙的现实而提出的。一个现代化中心城市,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很难在城市竞争中占据优势。长沙建成繁荣的经济强市,就是按照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上海发展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未来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根基于科学发展观。“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的实现必须支撑于科学发展观之魂。经历“九五”“十五”快速发展之后,进入理性、科学发展的轨道其实是这座城市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上海》2008,(1):6-6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单中心城市逐渐暴露出市中心拥挤,通勤时间长、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上海目前中心城区要构筑“多心,开敞”的布局结构。市规划局2007年12月11日宣布,徐家汇、江湾一五角场、真如、花水四个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已经明确。而上海的市级中心主要包括人民广场行政中心、外滩一陆家嘴中央商务区,南京路等商业街和豫园等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18.
以明确将文创中心功能作为城市核心功能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系统比较9个“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西安、武汉、郑州)的文创企业扶持政策。研究发现,在政策工具的使用上,9个“国家中心城市”都呈现出环境类政策工具>供给类政策工具>需求类政策工具的状况。结合各个“国家中心城市”文创企业扶持政策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成都文创企业扶持政策的完善建议:鼓励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提高环境类扶持政策制定的参与性;根据行企特征制定政策,增强供给类扶持政策内容的针对性;积极借鉴兄弟城市经验,补齐需求类扶持政策的结构性短板。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与实践》2005,(10):4-5
——据新华网报道,包括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希望在二、三十年内建成“生态型城市”。该报道指出,中国是全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城市化率在未来二、三十年间将突破50%,大小城市都将面临与日俱增的资源环境压力。对此,上海市在最近召开的“城市生态环境高层论坛”上透露,上海正在加紧制订相关目标和标准,计划在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  相似文献   

20.
王光荣 《今日浙江》2008,(18):34-3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综观国内外城市经济发展,凡是金融中心的城市,往往就是这个地区、国家或世界性的经济中心。如美国纽约既是美国和全球金融中心,也是美国和全球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若干个区域性金融中心。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正在规划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有25个,上海、北京等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中心,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