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的时代,也是多元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国家治理能力不断面临挑战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直面新时代的多元社会矛盾,坚持以法治化解机制取代人治化解机制。究其着力点,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立法机制;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执法机制;三是践行公平正义的价值原则,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司法机制;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完善化解多元社会矛盾的普法机制。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基层和谐社会构建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为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法治化机制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契机与平台;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法治化机制的完善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二者具有诸多的关联性。环视目前我国基层社会矛盾化解法治化机制运行的现实场域,确实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与依法治国的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有鉴于此,我国务必要主动适应法治建设与依法治国的要求,针对基层社会矛盾的特点,从理念构建、内容拓展、方式平台整合、主体素质提升、保障机制与督导考核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全力推动社会矛盾化解法治化机制完善创新,力求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的有效及时化解。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加强对公共权力的二元监督制衡机制建设,提高监督制衡效能,既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包心鉴 《理论探讨》2001,3(3):10-14
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再一次将政治体制改革提到重要位置上来。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全面改革系统中的重要环节 ,是化解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这一目标 ,要突出地完成三项任务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相配套的民主调控体系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革和完善政治权力运行体制和机制 ,坚决抑制和消除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迫切要求 ,改造小生产社会政治心理 ,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5.
徐斌 《理论视野》2012,(4):66-67
所谓"制度建设",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按照社会发展现实要求、发展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的形式——制度的自觉理论创新、实践改造活动,是对制度的优化、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7,(2):47-48
王传发撰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和完善社会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建立和完善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二是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三是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四是有效的社会预警和应急机制,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应打破“分割式”的静态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适应社会流动需要的动态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和矛盾多发期,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利益矛看日渐明朗化。在新的利益格局形成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维护我国政冶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益表达机制是人们追求自我价值、捍卫自身利益的社会表征性路径和平台。完善和畅通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环境和谐友好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体制性内在要因。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民主法制、建设利益表达主体、建构和畅通利益表达双向互动机制,有利于化解利益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当代中国,利益关系协调的根本途径在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既是由利益主客体之间矛盾突出所决定的,也是由改善利益客体和利益主体状况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从利益关系协调角度看,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之重点应放在增加物质财富、提高劳动者素质、正确处理速度效益和风险三者关系上。  相似文献   

9.
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的民主政治建设规律既具有特殊性,同时又具有相互借鉴性.无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的发展,还是前苏联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都需要遵循对外部条件的依赖性规律、内部多元要素协调发展规律、运行机制的共享性规律以及建设过程的长期性、渐进性规律.同时,在建设的根本方针、建设的路径选择、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建设的动力机制等方面,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又有其独特性所在.只有遵循一般性规律,把握特殊性规律,切实保障和实现广大人民的平等权利和主体地位,避免渐进式改革下矛盾的累积和激化,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美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内部的一切矛盾都是人与人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和特点是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在全面建设小康中构建和谐社会,要在顺应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采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行了总体布局,要求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保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的权责明确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绩效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应急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包含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的探索。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是社会建设的理论前提;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社会建设的方法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是社会建设的基本方针;厉行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是社会风气建设的主要内容;社会建设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稳定条件。这些方面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阮小云 《学理论》2012,(4):61-6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之一,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中国到建党百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对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研究。针对当前对社会和谐解读的不全面性,要求正确把握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来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萧沉 《求知》2007,(3):34-3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重要论断,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概括,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滨海新区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创新社会管理内容、理清社会管理思路,有效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维护各类群体的正当权益,并在建设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演变、有什么新情况、新特点,很需要研究。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建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演变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如同世界上所有社会矛盾一样,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和解决的演变过程。但是,社会性质、矛盾性质、解决矛盾的时机和方针不同,矛盾演变的历史运动和发展阶段性也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构建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多元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以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一般而言,多元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构成部分:诉讼化解机制与非诉讼化解机制。诉讼化解机制也被称为社会矛盾纠纷的公力解决方式,即借助国家公力来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诉讼方式,由法院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审理和判决,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和结论性意见。在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中,这是最具权威性、最常用的手段。非诉讼化解机制也被称为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8.
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视当前时期我国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宋晓兰 《学理论》2014,(2):275-27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社会道德风尚健康发展的榜样。探讨大学生荣辱观培育的有效途径如下: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教师教书育人机制;更新教育内容,增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教育形式,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党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