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艺乐观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出现的一种由一些着眼于社会生产高度工艺化、信息化,研究和议论未来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变化趋势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及未来学家所倡导的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的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认为:只要科学技术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任何社会制度都将被“趋同”,即达到同一的社会——信息社会,并肯定这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的"忧郁"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忧郁”是指以李加图、马尔萨斯、马寅初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早期的“忧患”意识。虽然他们的理论在不同时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人们的误解甚至是批判 ,但他们的理论却揭示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即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因此 ,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奠基的作用和震撼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生态问题的本质 当代苏联全球问题专家弗罗洛夫在《科技进步与人的未来》一书中指出,研究生态问题的本质至少应当考虑到生态问题具有的三个因素:1.与自然资源枯竭有关的技术经济方面;2.在世界性环境污染条件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是狭义的生态学方面;3.社会政治方面的因素。这些问题不仅仅在国家、地区范围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解决的必要性,而社会政治因素对解决生态问题具有决定作用。如果把生态问题只看作是  相似文献   

4.
一、国内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的现状人类社会的各种集体决策是否能够真实反映个人偏好?我们能否找到对不同的社会状态进行公正的排序或评价的规则?各种选举规则能否保证如实反映选举人的利益诉求?这些都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问题,同样也构成了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主题。显然,社会选择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挑战的领域。随着著名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Kenneth J·A rrow)和阿马蒂亚·森(Am artya·K·Sen)因为在社会选择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福利经济学做出了重大贡献,相继荣获了1972年和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社会选择理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利益作用问题王伟光利益是哲学的重要范畴,研究利益范畴,有必要从哲学思想史的角度对利益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追溯。一、远古神学观点中关于情欲作用的合理猜测“一切民族都以为上帝支配他们的历史。”①在远古人类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点是神...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学家李嘉图、马尔萨斯为代表的自然地球观和以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代表的社会经济观,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有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都具有“里程碑”的性质。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吸收人类发展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提出的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人类发展理念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因此,我们应当加深对党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不断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形态。傅立叶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毁坏和压制着人们的情欲,使人们的情欲服从于人们想象出来的准则,他提出人的情欲的全面发展能够最终导向社会和谐,这都是对社会理想形态的探索。傅立叶和谐社会制度中的某些观点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对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问题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生态危机在各个层面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人类是自然界有机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劳动是人和自然的媒介,劳动过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消除生态危机最根本的方法是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的生态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现对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很好启示.  相似文献   

9.
支配世界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强调理念的重要性,这个观点其实也不新,至少我们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大卫·休谟,他是位哲学家,也是位经济学家。他说,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以及人的所有事物,都是由观念支配的。人类历史上很多变革,不是一种利益战胜另一种利益,而是一种思想和主义战胜另一种思想和主义,或者新的理念战胜了旧的理念,也可以说理念战胜了利益。许多变革表面上看似乎是利益的胜利,实际上是理念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有深刻的自然规律基础,它是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恶化作出的反应;然而它的产生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因此人们都看到了人类发展带来的与生态环境日益尖锐的矛盾,但对解决矛盾的方式却有不同的理解。我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精神实质就显得尤其重要了。1.可持续发展观念产生的客观前提。在20世纪中后期,国际社会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这是由于人类社会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失衡。根据联合国、经济学家、民…  相似文献   

11.
回顾历史,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仿佛一幅简约、明晰的画卷跃然于我们思维的最深处。自由是人的内在本性和精神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的自由实现的历史,历史上每一个思想家都无法回避自由这一问题。每个时代它都是人们关注、研究、争论的对象,而每个时代对自由又都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把人类解放作为人生价值取向,并为此而奋斗终生,因而对人的自由问题极为关注。他们把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类的特征,把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争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把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未来社会的理想,把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并在许多重要著作中都论述过这个问题。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马克思自由观的几个方面,又把马克思与哈耶克这两位不同世纪的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从而对现实社会给予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2.
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也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而,研究失业理论,解决失业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和极为重要了。现代西方不少经济学家对西方社会失业的特征、诱因及后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失业理论,概括起来主要的失业理论有以下几种:一、摩擦与自愿失业论持这种理论观点的主要是一些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他们认为失业是由于经济运行的摩擦和工人的意愿造成的。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的固定性、工作的季节性、原料的缺乏、机器设备的故障、对劳动力供求信息不灵、市场组织不完备…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不仅尽人皆知,而且似乎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事实上,任何头脑清醒的人都知道,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带给人们的不仅有高速发展的美好未来,也有关乎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这就是目前人们对科学的矛盾心态。如何正确认识科技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在他们眼里,对科学技术的客观性审视固然是重要的,但在中国,科技意识并不浓厚,如何引导民众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在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才是当务之急,而且,国民对它的理解的深刻与…  相似文献   

14.
史伯与赫拉克里特都是古代的哲学圣贤,他们把世界的本原都归结为某种物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在他们的哲学观点中同时也包含着辩证法的观点,两位先哲虽然生活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但相似的社会经济基础使他们提出的哲学观点具有可比性。本文对比了他们的哲学观点所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现代发展,也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即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中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它不但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更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深生态学的文化张力与人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问题是一种跨学科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考辨,是从人类反思自然生态进而反思文化生态开始的.这种生态自然观使得西方人返身而诚开始研究生态文化、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艺术.深生态学是一种有深度的生态哲学,它是在思考人与世界关系或人类与非人类的深度关联中升华为"人类性"思考的生态智慧.我们必须冷静地思考人类的未来是否可以将东西文化中精神相通的要素整合起来,在真正的文化生态整体创新中,拿出巨大的心智和勇气着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生态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的学科,伦理学则是专门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现象的学科,二者在研究对象与面临的现实问题上有着一定交叉,它们都研究社会道德问题,都面临诸多共同社会新情况,都承担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使命。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理念是因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所呈现的生态危机应运而生,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新思考。这一理念对人类实践活动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要求人类实现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方式、社会政治实践活动方式和科学文化实践活动方式的转向,将主体内在尺度与客体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生态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赢,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认为,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人类从一开始,就自由地享受着这些自然资源,每一个人都有获取自然资源的一分权利,没有人控制这些资源,生活在自然公平正义之中。这是人类在自然界本来生存发展的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但是,阶级社会打破了这个规律。所以,马克思人学观认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全面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目的是人类发展的选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以无产阶级专政作为国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采取何种政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既有理论成果并总结当时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对该问题作了科学说明,形成他们关于“社会共和国”的思想。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历经四个阶段的发展,从而使无产阶级建立“社会共和国”的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