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使行业治安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执行好身份验证登记制度,是治安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课题。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业治安管理所依据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部门条块化管理的沟壑,以及当前警力紧张的压力等,使得治安管理部门在执行特种行业以及某些存在治安风险的行业身份验证登记制度中力不从心。当前应通过健全相关法律、创新管理方式,以推进制度的执行,扎实做好治安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2.
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使行业治安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执行好身份验证登记制度,是治安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课题。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行业治安管理所依据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行政部门条块化管理的沟壑,以及当前警力紧张的压力等,使得治安管理部门在执行特种行业以及某些存在治安风险的行业身份验证登记制度中力不从心。当前应通过健全相关法律、创新管理方式,以推进制度的执行,扎实做好治安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层政府在我国精准扶贫中扮演着政策执行的重要角色。通过对17个乡镇的实地调研,发现基层政府在执行扶贫政策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共谋""备考""规避"等执行样态,这本质上反映的是基层政府在"科层制"和"压力型体制"环境下的一种"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的权力运作方式。在压力型科层体制下,科层制的组织结构和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往往使基层政府嵌入三种关系之中:压力型体制与科层制的关系,目标责任与资源匮乏的关系,参与式扶贫与政府主导型扶贫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的存在使基层政府在压力型体制、科层制和参与式扶贫的胶结状态下寻求政策执行的策略,并塑造着基层政府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样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治安管理处罚执行制度主要由即时执行制度、罚缴分离制度、暂缓执行制度以及缓拘担保制度构成。从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和实践来看,执行制度存在"重罚"价值理念突出,自由裁量权规制失范,处罚决定缺乏有效执行措施以及权利救济制度规定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从四个方面对治安管理处罚执行制度进行修正,即完善回避执行制度、设立执行时效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处罚方式以及进行行政拘留执行的司法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基层减负年"以来,"文山会海"实质性压缩,但形式主义并未根除,甚至出现了"减负悖论"。研究发现,以形式主义的"病灶"为划分依据,其可以分为"功利主义""主观主义""体制机制"视角下的三种类型:即领导干部的"利己主义"、"完美之治"的治理理念、缺乏联系群众的机制及基层政府无匹配性权力与资源导致的形式主义。为此,须分别进行作风建设与用人制度建设,反思和重建当前的服务型政府理念,重建联系群众的机制及改革权责失衡体制。以形式主义的治理理论为解释框架,"治理错位"的概念可以解释"甩锅行为""减负悖论"等的基层治理乱象,这启示形式主义治理实践应着重于"主观主义"和"体制机制"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防控大型工程上马引发社会冲突,我国着力推进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治理工作(简称"稳评"和"稳管")。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风险治理"与"风险制造"并存的困局。本研究通过对B市A垃圾焚烧厂反建事件的扎根分析,提炼出"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悖论"概念以理解这种现象,并进一步建构了包括"原生型社会稳定风险产生"、"政府社会稳定风险治理、公众应对与感知"、"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悖论形成"三个阶段在内的我国大型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悖论生成机理模型,指出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风险治理四个环节的失当及其引发的公众风险感知加剧。针对于此,需从三方面予以改进以优化治理效果,防止悖论发生:(1)调整风险治理的价值定位,从"项目本位"转向"人本位";(2)完善风险治理的制度设计,通过决策开放嵌入民主;(3)加大对公众风险感知的关注,为风险治理中的国家话语与社会话语之间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7.
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战略规划中的"缺失"、实际执行中的"苦恼"和管控机制中的"困惑"等方面来看,当前边检工作执行力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提高边检工作执行力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为此,要从树立正确的执行理念,建立系统化的执行机制,实现执行规范化、专业化和彻底化等三个方面,探索提高边检工作执行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政府机构改革的磨合阶段是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个较长时期的组织整合过程。从中心任务看,该阶段以组织文化的变迁为主;从组织行为特征看,该阶段的行政组织对于行政环境诉求的遵从特征突出;从标志性意义看,该阶段与其他阶段显著不同。关注该阶段组织文化的变革与冲突,能够在具有时空坐标约束的条件下,深入讨论机构改革过程。在机构改革的磨合阶段,存在"组织文化变革-资源分配价值取向""组织文化变革-公共政策过程"以及"组织文化变革-组织结构调整"等三大联动效应。三大联动效应几乎引发和规约了本次机构改革中各种类型的组织文化冲突。基于认同、组织、职能等的组织文化整合是降低冲突及运行风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治理是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议题之一。特大城市是数字化治理转型的推动者、示范者。目前,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的风险,主要聚焦在"数字偏差""数字悬浮""数字内卷""数字幻象""数字沙丘"等方面。提升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规避风险能力,需要处理好数字化建设与安全防控、短期绩效与长远发展、政治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通过优化数字化治理规划设计与决策机制、加大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人才培养力度、完善政企社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数字治理研发创新与安全保障工作、健全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考核评价机制,提升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中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16年以来河南各级各地法院通过立审执分离、执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分离,强化执行工作统一管理与重点管理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执行警务化改革措施,加强执行案件异地管辖与分段式执行,强力推进"总对总"、"点对点"执行查控系统和执行联动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失信被执行人联动惩戒制度,加大执行专项治理行动的力度与密度,以公布失信人"黑名单"和打击拒执罪为抓手,发动舆论宣传优势,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执行、理解执行、协助执行的强大合力,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可操作的规避执行行为识别机制是目前突破执行规避、破解执行僵局的首要任务。类型化模式是分析建立规避执行行为识别机制的有效路径,规避执行可以分为主体规避、财产规避、滥用法定程序规避、其他规避等四种类型。在类型化模式的基础上分别梳理出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和适用程序,并进行有效的责任追究,是破解规避执行行为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2.
"托克维尔悖论"源于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清末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也可视为这一悖论的实例。与这几次改革相反: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由好的政府推动、政府稳定性不断增强、最危险的时刻出现于改革之前且改革获得成功,由此可以说,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力地回击了"托克维尔悖论"。究其原因,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以下特点:改革目标是增加国家利益而非统治集团利益;改革由凝聚力极强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级政府具体推进;以渐进举措推进改革;基于经济改革的成功推进政治改革;改革的领导者、推进者极为廉洁。老挝和越南的"革新开放"是复制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实例,基于这两个实例的分析能够发现:一些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国改革开放回击"托克维尔悖论"经验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3.
干部责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政府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维度,完善行政责任制度体系正是强化政府组织权威的集中体现.在行政改革背景下,相关决策要素的变动可能产生决策逻辑冲突,进而引发干部避责决策的动机.以"个体决策与组织决策"和"理性选择与规则遵循"为维度进行类型划分,政府内部形成决策相适与决策冲突两大决策类型.干部避责由决策冲突引起,并受到组织结构、信息流通、身份模式、学习方式等决策要素的制约,进而表现为责任规避组织化、信息使用策略化、规则执行选择化、干事创业消极化.受现实条件制约,政府内部采取的治理手段仍存在诸多局限.如何消解当前干部避责困境,是制度权威重塑过程中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外交评论》2016,(2):110-134
挖掘和揭示日本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历史过程与演进逻辑,是客观把握、准确理解其真实核诉求的重要基础。尽管其"外在逻辑"中的"被选择"与"内在逻辑"中的"自选择"之间呈现出"二元对立"关系,但正是这种形式逻辑上的悖论,才真实演绎并客观铺陈了日本在核抉择过程中始终表现出的两面性与暧昧性。有条件的"被选择"与策略性的"自选择"相结合,为日本创造了在《核不扩散条约》框架内对核能"和平利用"与"军事利用"相互切换的操作空间,并以较低的风险谋求最大化收益。"反核"、"依核"和"拥核"在同一时空中的互构与切换,不仅共同造就了日本多元化核政策的实践逻辑,而且还深刻揭示了其核政策的矛盾性和虚伪性。日本实现"独立核武装"的"临界点"既非技术问题,亦非核燃料问题,更非资金问题,而只是"机会窗口"与"政治借口"。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的语境下,"距离悖论"问题广泛存在,即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高于中央政府;相较于西方,中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随着行政层级的降低而降低,即存在所谓的"塔西佗陷阱"。公众对基层政府的低信任度,不仅使得基层政府难以达到善治的目的,而且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增加改革被拖延或终止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吸收公民参与治理活动,监督治理进程,了解治理信息,分享治理成果,是修复信任障碍的有效路径。为此地方政府亟需通过公民参与,提高公民政府治理的制度信任、情感信任、过程信任和理性信任。  相似文献   

16.
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中最具可视性、可触及性以及复杂性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中"相连的接缝地带",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好坏直接决定了城市的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本质上乃是对其悖论属性和议题张力的治理。城市公共空间的悖论属性和"元问题"之间的张力决定了必须综合运用"以国家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及"以使用者为中心"三种治理模式和相应的治理工具。总体上讲,公共空间治理模式和机制创新乃是重视从空间与治理关系视角积极探索的产物。具体而言,二者存在三种关系,即"作为行为塑造因素的空间""作为中介或作用点的空间"以及"作为治理对象的空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自"一带一路"共建倡议提出以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持续深入。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催生国际业务结算金额快速增长。新机遇伴随新挑战,随着走出去的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国际结算风险也随之增加。认真分析"一带一路"国家国际结算风险及原因,通过做好国别风险识别、开展尽职调查防范信用风险、运用金融工具合理规避汇率风险、多种方式降低操作风险等一些有效应对措施,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结算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思想原则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其观念化、社会化、制度化和文化化,推动和保证以人为本实践的经常化,使以人为本本身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需要,即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需要,成为人们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根本态度、方式、方法和行动的自觉,由他律内化为指导人们行动的自律,成为人们的存在方式。本文就以人为本思想原则的观念化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体制制约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行政审批制度产生的诸多问题与我国传统行政执行体制延续下来的政府管理的一些理念、职能设置、行政方式和执行方法等有着必然的联系。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必须涉及到现行行政体制如何从传统的准动员型模式向民主法治型模式转变这一深层问题。文章首先提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尚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 ;其次对审批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和体制性制约进行分析 ;然后就如何从根本上实现由传统行政执行体制模式向民主化、法治化行政执行体制模式转变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民陪审制度是当代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石之一,该制度对增强司法合法性、打破司法过程的封闭性等具有重要功能。法官绩效考评制度是对法官案件审理情况进行的评估,法院为推进人民陪审制度目的的实现,建立了人民陪审考核制度作为强化机制。考评制度是一种形式化要求以及使得法官成为利益中人,满足和应付考评就成为法官的首要问题。选可靠的人、用放心的人、急匆匆的开庭通知和判后不签名都是法官应付考评的行动策略。法官行动策略的普遍使用导致人民陪审制度实现过程中出现制度异化,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人民陪审考核要求与法官利益之间出现的制度悖论,是制度悖论导致制度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