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非传统安全问题已越来越有超越传统安全之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中俄两国同时面临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目前,两国尤其应从战略高度加大政治和外交资源投入,积极应对迅速增大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并共同寻求建立应对这种挑战与威胁的有效机制.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今后的合作将具有更广阔的空间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东南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存在3个层次的合作机制。东盟主导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深化缓慢,执行乏力,主要扮演着合作的倡导者和规划者的角色;成员国间的双边或多边小范围合作机制是东盟合作计划的实施者,但合作领域单一,能力有限;区外西方大国主导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合作相结合,发展迅速。这3个层次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既相互支持,又相互竞争。面对东南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独特架构,中国需进行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3.
欧阳维 《和平与发展》2011,(5):6-8,74-76
中俄在许多安全领域具有共同利益,两国之间的安全合作也有较为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基础。在新的安全环境下,中俄双方需共同努力,在以下方面推进务实安全合作,保证战略稳定和地区稳定:共同推动上合组织有效履行维护地区安全责任;在战略互信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军事合作;加强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合作;深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澜湄地区的安全问题以非传统安全为主,涉及跨境犯罪、社会公共卫生、水与环境安全、信息网络犯罪等广泛议题,呈现出明显的复合性与联动性的结构特征,深刻地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安全。自2016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成立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澜湄合作给予广泛关注和多视角研究,但对于该机制框架下的非传统安全研究还相对缺乏。长期以来,澜湄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治理属于“碎片化”治理模式,机制拥堵,治理政策、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分散,且缺乏持续性,导致安全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澜湄合作机制成立后,从合作治理内容、结构、参与主体等方面,推动了非传统安全治理逐步向“平台化”模式演进和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澜湄地区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已将非传统安全合作列为重点合作内容,未来澜湄合作需要在治理范式创新、多层平台搭建、早期项目设计和收获等方面完善非传统安全治理机制,持续推动澜湄合作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刘莹 《亚非纵横》2015,(2):15-26,121,125
上海合作组织是欧亚地区重要的多边安全组织,在传统安全威胁并未消失的形势下,上合还要面对全球化进程带来的非传统安全的多重影响。国际社会安全体系出现新的特征,要求上合组织必须在已有的安全合作精神的基础上,实现合作的理念创新和转型。本文总结上合组织互信机制的基础和安全合作理念的基本因素,强调安全合作转型必须以"上海精神"为重要基石,以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主要动力,以"新安全观"为核心精神,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经济合作转型带动安全合作的全面综合转型。  相似文献   

6.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9·11"恐怖袭击事件,再到非典型性肺炎(SARS)曾一度的跨国蔓延,非传统安全问题在近年来更加突出.中国和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共同利益,双方曾于2002年11月发表《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从而正式启动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但无论是合作领域还是合作模式都还不完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国-东盟"非典"峰会的合作新模式来探讨如何完善正在形成中的中国-东盟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机制,包括以"合作安全"和"综合安全"为指导思想,建立不同层次的会议机制,扩大合作范围,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刘瑞  金新 《东南亚》2013,(2):41-45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非传统安全治理逐渐形成。目前,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主体实现多元化,治理范围不断扩展,治理机制框架基本完善,治理成就显著。但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仍面临着众多挑战,如:各国对中国存有戒心,政治经济差异和安全治理协调机制不健全等。未来的次区域非传统安全治理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在加强政治互信,促进经济合作与完善沟通机制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至国家乃至地区、世界的战略高度.中俄所面临的一些共同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加以解决.在这些问题中,双方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中俄在反对恐怖势力方面的合作更多地体现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经过几年卓有成效的合作和创新实践,打击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对地区恐怖主义产生了直接的震慑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地区性组织.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今后的反恐合作上上海合作组织需要采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中美俄日四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合作是四边关系的主流。在经济领 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及地区安全领域,四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而且,随着经济因素 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四国在这些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具有 战略性。然而,在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这两个领域,美日和中俄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对 抗性,战略互信难以建立,冷战格局的影子时隐时现。四国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 势在相当长时间内只能维持“冷和平”状态。  相似文献   

10.
孟中印缅地区面临的主要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三股势力"、跨境犯罪、传染疾病和自然灾害等。受政治互信不足、利益认知差异、经济实力制约以及域外大国干扰等因素影响,当前孟中印缅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多边合作缺乏,合作范围狭窄,机制化水平较低。要加强孟中印缅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国应积极倡导并实践新安全观和亚洲安全观,稳步推进合作机制建设,主动提供公共产品,并与域外大国加强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