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作为证据种类的一种,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查起诉案件中,往往要求具备被害人陈述。然而在盗窃案件办理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案件,即被害人未报案,致使缺失被害人证据。在此情况下,若仅凭犯罪嫌疑人有罪供述等相关证据,能否确定犯罪嫌疑人有罪,即此类案件的证据标准如何把握?下面笔者针对司法实践中常遇到的无明确被害人盗窃案件的几种情形,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证据标准作一分析。1.对无明确被害人,但犯罪嫌疑人供认犯罪的盗窃案件的证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少被…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辩护,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移送到人民法院的案件证据目录中有被害人陈述一项,而主要证据复印件却只是一份被害人的报案材料,没有被害人陈述的笔录。公诉人认为被害人的报案材料与被害人陈述内容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所以被害人的报案材料如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公诉人的观点忽略了证据的法定形式,困而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  相似文献   

3.
作为体现被害人诉讼地位提升的被害人陈述(VictimImpactStotement),在美国刑事诉讼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死刑案件的特殊性,被害人陈述在死刑案件中的正当性引起了争议。本文对此予以初步探讨,以利于我国诉讼法制的完善。一、被害人陈述的合法化由于政界、传媒给予充  相似文献   

4.
被害人陈述是指作为自然人的刑事被害人就其所感知的案件事实依法向公安司法机关所做的陈述.就陈述主体而言,作为证据法之被害人并不包含所谓的单位被害人.被害人控诉、被害人主张都是作为意见性的陈述,并非证据意义上的被害人陈述.被害人辨认是被害人陈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英美法系国家中的所谓被害人影响陈述则在外延上与作为证据的被害人陈述有相当之交集.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陈述的证明作用,在强奸案件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正确认识和运用强奸案中被害人陈述,对于正确处理强奸案件,准确、及时地惩罚强奸犯罪分子,是会大有裨益的。本文就此试作初探。 一、强奸案中的被害人 弄清谁是强奸案中的被害人,才能明确哪些人的控告、检举和揭发,具有被害人陈述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强奸案件的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她们同犯罪分子有过直接接触,对犯罪事实有具体的了解,在揭露和证实犯罪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审理强奸案件中,被害人的陈述是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但是,强奸案件被害人的陈述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在自诉案件中是自诉人,他的诉讼权利一般能得到保障,但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往往被当作证人对待,他的诉讼权利因而没能充分行使。本文对公诉案件被害人(以下简称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问题作些探讨。 被害人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证人是有义务向司法机关陈述自己知道的案情的人。被害人陈述和证人证言各是证据的一种,但是被害人同证人的诉讼地位、诉讼  相似文献   

8.
被害人往往是刑事犯罪过程的见证者,其陈述是指控犯罪的有力证据。被害人陈述的是否真实,直接关系到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是否准确,因此,如何杜绝被害人翻证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被害人翻证的成因以及解决对策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欧卫安 《河北法学》2012,30(11):86-91
作为一种证据规则,证据补强是针对某种证明力薄弱之言词证据,须与其他证据合并提出.证据补强规则与我国“印证证明模式”在实质上具有相通性.作为一种当事人证据,被害人陈述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被害人陈述的可信性或者证明力.在口供补强已经被我国刑事诉讼法移植确认的情况下,确立被害人陈述之补强规则也是合理的.具言之,在被害人陈述成为案件定罪的关键证据或者仅有的证据时,应当对该被害人陈述进行证据补强.  相似文献   

10.
审查批捕的阅卷笔录需改革夏凌惠,张振高审查批捕阅卷笔录是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的检察人员在办理审查逮捕的案件时,审阅案卷材料而制作的抄录或摘录性的笔录。1991年10月1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第70次会议通过的《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细则(试行...  相似文献   

11.
刑讼祛加重了公诉人指控犯罪的举证责任,同时也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被害人不仅要向侦、诉人员陈述自己的受害经过,提供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还要参加庭审指控犯罪活动,接受挫辩双方的询问,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强。被害人的陈述及所提供的物证等是公诉人举证的关键证据,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因此充分发挥被害人的积极性,使其在诉讼中与公诉人密切配合,是关系到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司法实践试谈公诉人与被害人的配合问题。一、摸清被害人心理不同案件被害人在接受询问时各有…  相似文献   

12.
司法机关在办理盗窃、诈骗等侵犯财产的犯罪案件中,常常涉及对赃物的估价问题。目前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实行赃物由物价部门统一认定价格的做法。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一是保证价格认定的统一性,避免司法部门各自为政物估价的费用由案件受害人承担,而且赃物价值越高,估价费用也越高,实践当中出现了为追求收费,物价部门认定价值过高的问题。据统计,某地检察机关审查的盗窃案件中,赃物价值认定偏高的竟占60%。这样一方面加重了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案件被害人的经济负担。笔者认为,让被害人承担赃物估价费用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3.
审查办案程序 把好程序质量关 审理二审案件和申诉案件时,首先对原审理程序进行审查。我们通过阅卷、听取双方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对原审审理程序和结果的意见陈述,可以全面了解一审法院处理案件的过程,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原  相似文献   

14.
言词证据的审查采信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之一。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陈述前后不一致,应如何采信?倘被害人收受财物改变陈述,其是否涉嫌包庇罪或诬告陷害罪?前不久,本刊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结合典型案例,共邀法学专家与实务部门代表,对被害人改变陈述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一、主要案情 2000年7月17日,曹某窜至某村某室,窃得价值人民币5525元的摄像机一架及价值人民币 2460元的照相机、金戒指、项链等物品。曹将摄像机藏匿后,在销赃时被公安人员抓获。曹到案后交代了盗窃照相机等物的事实,但否认了盗窃摄像机的事实。公安机关于2000年9月25日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认定曹盗窃照相机等物品,盗窃数额为2460元。由于除被害人报案陈述外,无其他证据证实曹亦实施了盗窃摄像机的行为,故检察机关以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认定的事实向法院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判处曹拘役四个月,并处  相似文献   

16.
强奸案是比较容易出现错案的一类案件。这是由于发案多在于隐蔽场所,只靠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和被害人交来的物证等证据定案。而被害人是案件的关系人,如果被害人夸大事实真相,或先证后翻,这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极易导致错案。因此认定强奸罪,必须要有其他确凿的证据来  相似文献   

17.
尽管被害人也是公诉案件的当事人,但法律赋予被害人的权利并不完整.并且从我们司法实践的操作来看,被害人在整个案件的审查起诉和审判的过程中往往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这致使被害人经常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将从我国刑事法律体制中被害人的地位和现状谈起,并对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上诉权及被害人刑事法律援助等方面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思考,建议在我国尝试强化被害人陈述对案件的影响、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完善被害人刑事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性侵未成年人案件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类案件中被害人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性侵儿童案件中,儿童的心智发育水平不成熟及相关取证规则、采信规则的不完善,致使儿童被害人陈述的采信陷入困境。通过对五年来H市X区基层检察院受理该类案件的分析,构建以儿童陈述为核心证据的审查体系,完善被害儿童陈述的取证程序,以达到不放纵性侵儿童犯罪,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地位既重要也微妙,因为与案件处理过程和结果的紧密关联性,被害人会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对案件事实的陈述方面往往“出尔反尔”,这种情况在客观上妨害了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但如果被害人因其陈述的不确定性而一概承担刑事责任,在刑事法理论和社会心理等层面也很难取得普遍认可。之所以出现此二难选择,其重要的原因莫过于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差异。近日,本刊结合典型案例,邀请专家学者,讨论了“被害人推翻报案时陈述是否构成伪证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陕西石泉县刘矩问:在拐卖人口案件和盗窃耕牛案件中,往往涉及到受害人家里派人找人或受害人找牛所支出的费用损失问题。这些损失费用是否能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本刊法律部答: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此规定表明,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受到的物质损失,被害人有权要求犯罪分子(被告人)赔偿。在这里,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即包括被害人本人,也包括被害人的父母子女;其物质损失应是犯罪行为所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