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英、美法学家关于刑罚本质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英、美刑法学中关于刑罚本质的三种主要理论进行了述评,指出报应刑理论是复仇情感的渲泄,功利刑理论是基于苦乐算计的推理,折衷刑理论是其对立和调合。关于刑罚本质的各种理论有利有弊,只有对它们进行对比研究,才能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2.
西方各国基于其刑罚目的理论由报应刑论过渡到目的刑论、进而以折衷论为主导理论,刑罚方法总体趋缓,刑罚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因而,自由刑的刑种配置面临立法和司法上的重大改革。在人道主义思想的倡导下,近代西方监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监狱成为惩罚与改造犯罪人的场所。改革中逐渐产生的自由刑的各种执行方法具有现代特色,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威慑刑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威慑刑是刑罚的第二种进化形态。本文在揭示威慑刑在制刑、动刑、配刑与行刑诸环节表征的基础上,指明了自由意志论是威慑刑的理论基础,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片面夸大是威慑刑的认识论上的成因。相对于报复刑,威慑刑具有其进步性与合理性,但立足于刑罚的基本理性,威慑刑又是一种极端无理的刑罚体制  相似文献   

4.
矫正刑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历史的车轮由近代拐人现代,刑罚由等价时代步人矫正时代,刑罚的重心由对犯罪的等价报应与等价威慑转向对犯罪人的隔离、教育、感化与改造。等价刑体制自此崩溃,以个别预防作为刑罚的基本理性与唯一的目的的矫正刑体制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刑罚的基本理性,①对矫正刑这一兴起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衰落于本世纪用年代末对0年代初,曾作为“科学”的刑罚模式为世界各国刑法所广为采纳的刑罚体制予以反思,力图在展现其表征的基础上,揭示其理论基础与认识论上的成因,全面评价其利弊得失。矫正刑的表征以预防犯罪人再犯罪为基点的矫正…  相似文献   

5.
短期自由刑改革是近现代刑罚改革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刑法学界在短期自由刑的利弊问题上进行了百余年的争议,我国也面临短期自由刑问题。对中外刑法学界在短期自由刑问题利弊问题上的否定说、肯定说和折衷说进行评析。发现短期自由刑兼有利弊,利大于弊或者弊大于利,因各国的不同国情而别,这有助于我国相应刑事政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汪勇 《法治研究》2009,(6):47-52
目的刑论和折衷刑论都认为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根据,但刑罚预防犯罪是有限的。刑罚并非为预防犯罪的唯一手段。刑罚的效用在于其必定性、及时性、平等性和合理性。刑罚预防犯罪并非是要使用重刑、过分依赖监禁刑。刑罚应当和其他手段一起共同承担预防犯罪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LEGISLATIONONDISPOSITIONOFPENALTYOFFINE罚金刑的配置立法是罚金刑立法方式的多样化,即罚金刑与自由刑、资格刑、管制刑立法上的组合。不同的刑罚方法之所以互相组合是由每一种刑罚所特有的质决定的;不同的刑罚方法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在惩治某一类犯罪方面有不同的独特的功效,因而我们有可能根据各种刑罚的不同特性与功能使之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惩治犯罪的最佳刑罚组合,以充分发挥刑罚的功效,实现刑罚的目的。一、罚金刑与资格刑的配置立法资格剂是以剥夺犯罪人一定资格为内容的刑罚方法。立法上规定资格刑,…  相似文献   

8.
自由刑居于我国刑罚体系的核心,在惩罚与矫正罪犯以及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自由刑执行的弊端日益突出,不仅使自由刑的优势难以全面的发挥,而且加剧了自由刑本身固有的缺陷,成为自由刑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并导致我国的刑罚执行落后于国际行刑的发展趋势,所以推进刑罚制度与自由刑执行方式的改革,是发挥自由刑良好社会功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罚金作为人民法院判处罪犯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方法,在刑罚普遍走向轻缓化和经济化的背景下,它的适用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犯的适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虽然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持肯定和折衷的观点均有其合理之处,但我们更倾向于对未成年犯不宜适用罚金刑。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关于“象刑”的含义历代都有争论,主要有:象征性刑罚、公布刑罚的图象两种观点。考察“象刑”的含义必须从刑罚的起源开始,对“象刑”产生的年代、持象征性刑罚论者的论据进行分析。应该认为,“象刑”的含义不是象征性刑罚,而是通过公布刑罚的图象威胁普通百姓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等价刑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历史由中世纪步入近代,刑罚自启蒙时期开始接受理性的检验、抨击与改造,终于告别重刑威慑主义时代而跨入初步合乎理性的等价时代。等价时代以刑罪等价为刑罚的基本理性,其发端于以1791年至1810年法国刑法典的颁布为标志的刑法近代化改革,终结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刑法现代化改革。本文立足于刑理户对刑罚进化史上的这~形态予以全面反思。一、等价刑的表征等价时代以追求刑与罪的价值的抽象对等为主旨,整个刑罚体制具有浓厚的等价色彩,从而在制刑、动刑、配刑与行刑诸方面均显示出其固有的特点。(一)制刑的表征等价时代的刑罚…  相似文献   

12.
刑罚趋缓是刑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刑罚变革不可避免。文章探讨了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刑、罚金刑与资格刑的变革问题,并就社区矫正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刑事处罚改革及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评析外国刑事处罚新动向入手,从刑罚方法与非刑罚方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刑事处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与完善出路、笔者认为,中国刑罚改革应当重点注意以下几点:最小限度保留生命刑,增加绝对无期徒刑;合并拘役与有期徒刑,增加有期徒刑长度;吸收国外社会服务刑经验,革新管制刑;将罚金升格为主刑,完善没收刑;将剥夺政治权利改为资格刑,并进一步充实其内容。此外,文章还分析了中国现存的非刑罚方法,并提出了单独进行保安处分立法的建言。  相似文献   

14.
不定期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意义上的不定期刑,一般指的是相对不定期刑,它以刑罚个别化理念为指导,以彻底改造犯罪人、防卫社会为根本目的,符合现代自由刑发展的根本趋势.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改造思想的衰落和报应思想的抬头,反对论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了对不定期刑的猛烈批判,导致了不定期刑的有限适用.笔者从不定期刑的历史考察着手,在分析不定期刑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反对论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局限,阐述了不定期刑的合理性,提出在我国的刑罚实践中对少年犯和累犯适用不定期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刑罚目的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刑罚目的是刑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对于刑罚的创制、适用与执行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刑罚目的问题上 ,长期以来存在报应刑论与预防刑论之争。刑罚目的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 ,这就是刑罚目的二元论。基于刑罚目的二元论的立场 ,本文对刑罚的报应目的与预防目的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陈伟 《法学研究》2011,(6):155-172
受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工具理性主义的推动,教育刑在时代背景底蕴的支撑下应运而生。教育刑以教育为刑罚本质、把教育作为刑罚目的、强调教育贯穿刑罚实践全过程,造成了教育与刑罚的异质性、刑罚目的位阶性、实践操作性等方面难以克服的多元困惑。教育刑理论根基的缺失以及“以教统刑”实践模式的弊病,不是否定刑罚教育功能的实质理由。区别教育刑与刑罚的教育功能,是结合刑罚理论和司法实践理性审视教育要素的结果,是对刑罚正本清源之后合理引导刑罚教育功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刑罚配置结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原则在刑法中对各种刑罚方法进行分配、布置所形成的各种刑罚方法的系统组合形式。刑罚配置结构的合理化是刑罚功能有效发挥的组织基础。我国刑罚配置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刑罚功能有效发挥并导致刑罚过量投入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我国的刑罚配置结构应当作必要的调整:在死刑配置方面,取消明显不必要的死刑配置;在自由刑配置方面,调整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刑的配置,并废除拘役刑;在财产刑配置方面,调整罚金刑的配置,并废除没收财产刑;在资格刑配置方面,调整资格刑的配置内容、配置范围和配置方式;在具体犯罪的法定刑配置方面,协调罪种间的法定刑配置。  相似文献   

18.
论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刑罚配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有效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考虑,对商业贿赂犯罪进行界定应基于广义的视角。目前我国商业贿赂犯罪在刑罚制度上存在着刑罚幅度不平等、死刑设置不合理、罚金刑地位缺失、资格刑功能错位等问题。本文从商业贿赂犯罪刑罚制度的应然价值基础出发,对有关商业贿赂犯罪的刑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鉴于自由刑的不足和保护刑事被害人的需求,有必要对我国的刑罚体系进行更新理念上的重构,在征得被害人同意的情形之下,法院对被告人确定的刑罚可由自由刑与对被害人的赔偿之刑共同构成,且互为消涨。在行刑实践中,建立自由刑与对被害人的赔偿刑之间的易处转换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从古到今我国的罚金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在体例上不断变化,在历史上也曾一度被运用为主刑范畴。目前我国刑法将其纳入附加刑之一与主刑合并成为中国刑罚。在司法实践操作方面虽面临了诸多的挑战,但通过一系列探索改革之后,我国的罚金刑制度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使我国刑罚制度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