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任转质作为一种客观行为在我国民间债的关系中时有发生 ,在现今市场经济氛围下不可避免。责任转质制度反映了鼓励交易 ,物尽其用的要求 ,顺应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具有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和保护的合理应然价值。我国担保法已建立了独立的质押制度 ,但并未对责任转质作出应有的反映 ,世界各国的立法也不尽相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我国有建立责任转质制度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物权法>与<票据法>对票据质权的规定存在冲突,前者规定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为票据质权成立的对抗要件,后者规定为生效要件;前者规定质权人可以转质,后者并无明确规定.<物权法>是关于票据质权的一般规定,<票据法>对质权设定方式设有专门规定,票据质权应依<票据法>规定以背书方式记载"质押"字样才能有效设定;承认票据转质缺乏制度基础,各国票据立法均不予承认,因此,票据质权人不得享有转质权.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出台之后,其对权利质权有了更细致和全面的规定.本文在权利质权的效力及其实现上,就转质和权利质权的并存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学》2017,(6):48-60
民法物权编的编纂工作已经启动,质权作为担保物权制度的重要一环,其现行规定存在诸多值得修正与补充之处:流质禁止的规则有必要加以修改,赋予利益受损者以一定期限和条件下的撤销权应为最佳选择;立法应明确规定承诺转质与责任转质两种转质形态并设立相应的规则;金融创新催生的动态质押模式,亟需从立法上予以承认并加以规制;对权利质权的客体应持开放态度,权利质权的效力亦应及于入质权利的从权利;应收账款的基础法律关系对应收账款质权的影响,应在立法上作出概括性规定;参照抵押权的相关规定,以登记方式设立权利质权后,出质人仍有处分权,但权利质权不受影响。此外,设立质权的合同名称、质物协议折价损害他人利益时撤销权的行使应与抵押权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质权人返还质物的,应视同放弃质权;票据质押等情形下"背书"的特别成立要件也应在立法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典权与德国的担保用益或利用质押 ,以及法国与意大利的不动产质 ,是形式不同 ,但功能基本一致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民事立法中 ,应保留设置典权这一传统的法律制度 ,并注意不必再设置不动产质 ,以免重复立法。  相似文献   

6.
丁万星  宋桂兰 《河北法学》2002,20(Z1):142-143
分析“公诉转自诉”制度设置的合理性和存在缺陷,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度保障和救济措施两方面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诉转公诉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被害人享有自诉权的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在一定条件下将其转为公诉,这有利也有弊。从域外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自诉转公诉主要是通过直接提起公诉、接管自诉或独立上诉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它与代为告诉、自诉担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完善我国自诉转公诉制度既要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又要立足我国国情,注意该制度可能产生的弊端,增强该制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雇用关系是雇主转承责任生成和存在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转承责任的概念、范畴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认为我国未来立法对转承责任的规定应采用无过错原则。  相似文献   

9.
自诉转公诉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被害人享有自诉权的案件,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在一定条件下将其转为公诉,这有利也有弊。从域外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自诉转公诉主要是通过直接提起公诉、接管自诉或独立上诉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它与代为告诉、自诉担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完善我国自诉转公诉制度既要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又要立足我国国情,注意该制度可能产生的弊端,增强该制度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公诉转自诉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制衡国家公诉权,维护不起诉被害人的合法利益,防止公诉权的滥用。然而现实存在的立法缺陷、制度不合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这一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公诉转自诉案件刑事被害人依然面临着诉讼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孟庆华 《政法学刊》2001,18(1):79-82
本文主要从犯罪竞合及其连续犯、数罪并罚的原则及其漏罪与新罪并罚问题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澳门与刑法数罪并罚制度的异同.澳门刑法中对罪数及其连续犯的明确界定,以及所规定的罚金转徒刑制度,具有可资借鉴的积极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物二卖的救济与防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一物二卖 ,债权法只能提供事后救济 ,而且其他债权人的特定利益难以实现。在制定物权法时 ,有必要借鉴外国立法例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加以修正 ,设立可以对一物二卖起到一定防范作用的预登记制度、转交付制度、优先权制度 ,进而构建我国对一物二卖救济与防范的完整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转通知"义务,起源于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创设的"避风港"制度,其价值定位是作为沟通"通知-删除"规则与"反通知-恢复"规则之间的"辅助性措施"。随着网络技术与商业实践的持续更迭,传统"避风港"立法列举的"删除、断开链接"等制止网络侵权的必要措施难有用武之地。鉴于此,我国司法实践率先作出破局实验,将传统的辅助性的"转通知"义务扩展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必须采取的制止网络侵权的"必要措施"。但是,司法对"转通知"义务的扩展,不仅与我国相关立法违背,而且在制度体系、制度平衡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诸多质疑,不宜继续被采纳。我国《民法典》新规总概性地将"转通知"义务界定为独立于制止网络侵权"必要措施"之外的前置性措施。对此,本文建议,未来除应以《民法典》新规为基础,还应进一步深入明晰其适用的主体范围,扫清其实施的技术障碍,强化其执行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公诉转自诉的法律困惑与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转自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起诉制度,因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困惑迭出.积极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制度模式,在完善现行法律的基础上,采取扩大起诉主体、统一案件适用范围、为自诉人举证提供支持、设置自诉权行使的调控机制等方法与途径,来构建既有利于被害人诉权的实现,又能对公诉权形成有效制约的现代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关于票据转质的效力这一问题,虽然各方论著都有所涉及,但并未专章加以探讨.本文从民法上关于质押方面的规定着手,在了解民法上的转质与票据法上的转质区别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公诉转自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起诉制度,因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困惑叠出。积极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制度模式,在完善现行法律的基础上,采取扩大起诉主体、统一案件适用范围、为自诉人举证提供支持、设置自诉权行使的调控机制等方法与途径,来构建既有利于被害人诉权的实现.又能对公诉权形成有效制约的现代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7.
责任转质的立法可行性——兼评《物权法》相关条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担保法》时于转质未作规定,200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的第94条规定了承诺转质,这已不单纯是对《担保法》的解释,而是对《担保法》内容的补充,该规定表明了我国立法上对转质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公诉转自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几乎处于闲置不用的状态,这一状态不禁让人反思该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从证据法的角度剖析了由该制度引起的被害人身份处于尴尬状态,并且导致证明责任的不恰当转移,这是导致公诉转自诉制度无法有效运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杨会  杨菁 《法律适用》2012,(12):99-102
转质是指在质押权存续期间内,质权人以自己所占有的质押物〔1〕为标的物,以自己为出质人,以第三人为质权人所设定的质押。最经典也广被引用的例子是,债务人甲为担保其所欠乙的100万元而以自己的价值120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税收授权立法的现状入手,揭示出我国税收授权立法在实体法上存在空白授权、越权立法、立法缺失的问题,程序上存在授权立法程序不民主,缺乏监督和转授权严重的问题,由此进一步从税收本质和制度的原因来探析税收授权立法的成因为今后科学的税收法制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