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审判监督制度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再审案件其管辖法院是不确定的,既可能是由原审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也可能是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实行的是多头管辖原则。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妥,再审案件应由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鉴定部门鉴定”。以上规定说明了三个层次的意思,一是鉴定的启动是因为人民法院在办案过程中遇到专门性问题需要解决时提起的;二是提起鉴定的机关就是人民法院;三是鉴定的机构是法定的部门,没有法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也就是说,在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必须是由人民法院指派或者聘请的,鉴定结论必须是在诉讼中经法院委托制作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调整法院设置 完善法院组织体系张泗汉人民法院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国家审判权的组织保证。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国家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这种由普通法院和专门法院构成的人民法院组织体系,符合...  相似文献   

4.
管理是人们对人和事组成的系统运动,变化,发展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行为。人民法院管理是指对人民法院组织人事,审判业务进行有效控制,以达到最佳法院工作效果的组织活动,从系统论角度来说,法院管理可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宏观管理是指国家对法院的管理,中观管理是指法院系统自身的管理,主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指一个具体法院对自身的部门,人员,工作的管理,本文仅就微观管理中基层人民法院的管理改革做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强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结合审判实践经验,对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作如下规定。的一条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遵循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判的原则。纷二条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的三条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任务,是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案件。冗四亲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依法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约五条人民法院实行立案与审判分开的原则。间六亲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由专门机…  相似文献   

6.
人民法院是国家司法机关,承担着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合法权益,调处矛盾纠纷,稳定社会关系的神圣使命。人民法院司法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司法领域里的具体表现,是人民法院正确履行法定职能,顺利完成各项司法审判任务的基础和条件。多年来,人民法院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下,不断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毋庸讳言,  相似文献   

7.
书记员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做好书记员工作对提高人民法院依法审判的水平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笔者拟就如何做好人民法院的书记员工作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书记员工作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直要组成部分1.法律对书记员工作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0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设书记员,担任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并办理有关审判的其他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48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的书记员的管理办法,由最高人…  相似文献   

8.
王天祝 《特区法坛》2002,(70):49-49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灵魂和主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面临新世纪新形势严峻挑战的命题。人民法院进行各项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公正与效率。  相似文献   

9.
喻中 《新法规月刊》2014,(4):134-137
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对于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应当予以完整地理解。从思维方式来看,不能把“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当作一个孤立的事物,不能只看到“人民法院”及其“独立审判”;相反,要看到人民法院独立审判永远都是政权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从合理预期来看,应当理性地看待人民法院在履行独立审判职责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制度、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的重要内容,是反映法院审判工作、法院改革和队伍建设情况,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公正司法形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法院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来临?1999年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抓住机遇,大力开展和深化人民法院各项改革,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使人民法院以崭新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肖扬院长在讲话中从三个方面对人民法院改革进行了阐述。一、积极推进人民法院改革,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肖扬院长指出,依法治国,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前提,公正执法、司法是重心,健全的监督制度是保…  相似文献   

12.
《江淮法治》2008,(17):64-64
瑶海区人民法院成立于1958年11月,前身是车站区人民法院,1960年6月改名为东市区人民法院。1963年4月东市区法院随三个市区法院同时撤销,合并成立合肥市人民法院。1973年4月,合肥市东市区人民法院重新建立,先在区文化馆内办公,1985年7月迁至蚌埠路1176号新建政法大楼办公,2002年5月因合肥市区划调整.东市区人民法院名称变更为“瑶海区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与此相对应,《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4条也对级别管辖进行了规定。级别管辖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上级司法机关向下级司法机关移送管辖,  相似文献   

14.
论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颖颖 《河北法学》2000,(2):156-157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我国各级人民法院都没有审判委员会,这是人民法院内部领导审判工作的组织机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司法制度中的体现,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审判质量。但是,随着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人民法院内部监督机制刍议王秋良人民法院的内部监督机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一个具体的人民法院在开展各项审判工作中形成的监督机制;广义的是指我国四级人民法院在开展各项审判工作时形成的监督机制.由此不难看出,人民法院内部监督机制中广义部分,法律...  相似文献   

16.
人民法院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建立的。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公告,任命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标志着新中国人民司法事业的创建。新中国历史的五十年,也是人民法院风雨征程的五十年。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人民法院也走过了不平凡的峥嵘岁月。现在,我们正欣逢中华民族的盛世华年。在这个时代,人民法院的职能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宏伟目标,给人民法院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深化人民法院的各项改革,促进人民法院工作的深…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当前党和国家以及人民法院工作的重点。通过司法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于人民法院而言,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要求,最终要通过具体的司法实践来实现。能否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妥善化解民生矛盾,既是对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宗旨的检验,更是对人民法院为民司法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一、案件受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案件中出现的新类型案件,在案件受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法院对应由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纠纷案件,未予受理;对不应由人民法院作为民事纠纷案件受理的,却予以受理。究其客观原因:一是因受案范围一直未予明确,使得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上很难把握哪些纠纷属于人民法院管辖,哪些不属于人民法院管辖。二是企业改制的复杂性和法律适用上的困难,也使一些地方法院不愿受理这类案件。究其主观原因,是法学理论上对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的内涵和外延没…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是唯一的审判机关,审理刑事案件是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最基本的职权。审判是刑事诉讼的重心和最重要的阶段,只有经过审判,才能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判处刑罚和判处什么样的刑罚,未经人民法院审判,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为有罪。而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  相似文献   

20.
表彰奖励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政工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本文以《法官法》和《人民法院奖励暂行规定》为依据,就人民法院表彰奖励工作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期有益于做好法院表彰奖励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