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俞月亭 《文明大观》2003,(12):34-35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沃洲山禅院记》中说:“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白居易时代的剡县所辖区域即今浙东嵊州、新昌两市县的辖区,而沃洲、天姥则在新昌县的东南部。今年5月初,我曾慕名往沃洲一游。  相似文献   

2.
唐长安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具象符号;长安的科举考试和政治生活,给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生命巅峰体验,也把人生和创作推向新的境界;唐代诗人以留居长安为人生荣耀、以进出长安为成败标志,对长安有一种葵花追日般的执著,生命为“长安”而绽放,诗歌因“长安”而精彩。在唐代诗人的生命历程中,“长安”情结发挥了精神引导和现实驱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解读唐代诗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因而也是进一步体悟唐诗风貌不能忽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谢遂联 《求索》2007,(4):176-178
唐代主要诗人几乎都与都市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诗人都市经历及情感的唐代都市诗自有其研究之价值。本文以唐代涉及都市的诗歌为切入点,对唐代诗人的都市心态做一番梳理和研究。都市作为一个名利场,往往使诗人于其中感受到多重苦闷并由此导致了诗人山林田园情结的产生。但是,对于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又使诗人难以彻底逃离“衣冠所聚,身名所出”的都市。最终他们只能沿着佛、道两务途径以平衡内心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4.
幽绝西山     
兴致勃勃游鄂州西山,意适忘返,深感西山真乃幽绝之胜景地也。 幽绝之一:“连峰多回溪,盛夏富草木”,“风泉两部乐”矣。 西山雄踞长江边,得江风爱抚,受水雾滋润,草木繁茂,山色苍郁,多有幽寂处。走进唐代诗人元结隐居的“退谷”,只见三面环山,中有抔湖,谷幽林深,花香草萋,好一个幽静所在。依在元结常邀诗友  相似文献   

5.
马年到了,马的各种话题又热闹起来。与现在不同的是,马在古代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交通工具,也是人类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好伙伴。唐代大诗人孟郊在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骑马疾驰,四蹄生风,诗人心中的抱负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西湖美景与风情可谓水乳交融、相映生辉。马因为速度快、耐力好,还广泛活跃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战场上。  相似文献   

6.
盛林炳 《政策瞭望》2006,(12):42-44
大市聚镇位于新昌县城东部,距县城17公里,境内有“两道两江两库一湖”,即省道象西线和江拔线穿镇而过,位于黄泽江和新昌江上游,地处长诏水库和筹建的钦寸水库之间,有省级风景区、国家级风景旅游水库——沃洲湖,是一个区位比较优越、交通较为便利的山区乡镇,新昌县3个中心镇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农民,要想跳出“农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城市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长安未贵,居大不易”——这虽说是唐代诗人顾况调侃初到京城的白居易的戏言,但也反映了乡下人进城立足之不易。可白居易毕竟能拿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瑰丽诗句,获得了大诗人的击节赞赏:“有才如此,居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刈麦》一诗是初中时读过的课文。近日重读,终于读出点“新味”来了。 据史载,此诗写于诗人35岁出任陕西周至县尉之时。县尉是主管全县军事的“军官”,属从九品,相当今日之副团级。这位白先生也真古怪,在赤日炎炎的盛夏,不坐在衙内轻摇鹅扇,也不去名山大川避暑,偏要去南岗看农  相似文献   

9.
扶沟杜氏     
据《杜氏族谱》记载,扶沟杜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后裔。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扶沟杜氏元朝末年由大名府滑州(今河南滑县)迁到扶沟,因种种原因,世远谱缺,无以论世系,故以初徙扶沟者为始祖,至今已繁衍200余代、5000人之众,分布于全县40余个村庄。明清以来,杜氏已发展成为扶沟的名门望族。扶沟杜氏秉承其祖诗圣遗风,诗书传家,忠厚继世,代有名贤。据《扶沟县志》和《杜氏族谱》记载,从四世杜清起,明清两代,科第代显,功名不断。以科…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把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到了国人面前。这使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史》中的一联著名诗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联诗句可以说是李商隐对唐代以前各朝代、家族兴盛与衰败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后得出的科学认识,今天读来仍有振聋发聩的警示意义。“勤”与“俭”是“成”这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勤不俭,就会出现奢糜之风,奢糜之风如果得不到遏制会愈演愈烈的,日久天长,家败国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当然,只俭不勤也不行,要是那样的话,…  相似文献   

11.
季实 《两岸关系》2007,(1):54-55
2006年,霜降之夕,秦淮河畔,大石坝街,晚晴楼中。劝酒声、笑语声与阵阵鼓掌声纷呈叠起。星月光、彩灯光与闪灯光交相辉映。台湾“中华诗学研究会江南访问团”与南京诗人的聚会,正在这里举行。访问团参加中青旅国际旅行社的江南7日游,10月16日下午抵达南京,次日上午即赴扬州,行程十分紧凑。长期热心开展两岸交流的南京求真诗社,接受访问团领导的委托,邀集了10余位南京诗人前来聚会。  相似文献   

12.
杨文光 《中国保安》2011,(11):46-50
鹰都有勇猛、激进、威武、雄健之意。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文日:“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这说明鹰历来有强勇之喻,不但为丈人骚客所顷赞,其威猛之势,更为世人所景仰,成为一种力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春秋》2001,(3)
商会者,商者聚会之所也。使商者聚会,使商者经常聚会,使商者受益于聚会,使商者离不开聚会,乃商会立身之本、活力之源。工作之缘,时闻行内人士慨叹:民间商会一无权,二无钱,凝聚人心难上难!何以无为抱屈?概因不谙商会之法,不知活动之妙。活动生“金”。商会无钱,尤其商者无钱聚会,实乃有悖常理。早在清乾隆八年(1743年),为了“祭神明而联桑梓”,由山西和陕西两省商人集资,历经4年建设,延续  相似文献   

1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虽然写尽戍边之苦、征战之繁,却洋溢着豪迈旷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15.
"  “中凯的官司虽然终审胜诉了,但他们还 是主动花出1000多万元给消费者,这可真是太 了不起了!” "  “‘中凯现象’之所以备受国人的关注与盛 赞,说明社会对诚实信用的心理欲求,这才是 市场经济本质特征。” "  “中凯事件”现已圆圆满满地落下了帷幕, 但由于这个事件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其本身,人 们对它的思考并未划上休止符。 "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就曾说:“民无信不立”;管仲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以诚信为天下万事中的关键;唐代大诗人李白 曾为诗“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元好问所 说:“言圣人之道无他,至诚信…  相似文献   

16.
在唐诗发展的各个时期尤其是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江南是唐代文学创作的主要地区。作为唐朝文学创作重要力量的江南诗人大多集中在环太湖、浙东及安徽南部地区。湖州作为环太湖地区惟一因湖而得名的重要州郡,在安史之乱后的大历至贞元年间,聚集了当时大批文人雅士,形成了一个较为固定的文人集团,称为“湖州文人集团”。  相似文献   

17.
神湖观象     
“神湖”拉姆拉措,藏语意为“吉祥天母湖”。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湖面海拔5000米,地质构造及气象在湖面上显现各种奇特景象。观湖寻找西藏高僧大德转世灵童已成为藏传佛教的历史定制。据说,普通人通过观湖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未来。多年以来,“神湖”一直以其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  相似文献   

18.
读岑参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参(公元七一五——七七○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曾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随军两次出塞,任安西和北庭都护府幕僚,“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他不仅“投笔从戎”,参加到巩固边防、保卫祖国的斗争中去,而且经过战斗生活的磨炼,“马背吟诗”,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唐代诗坛上突放异采,成为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勤王甘苦辛报主静边尘岑参边塞诗的显著特色是具有奔腾彭湃的爱国热情,给人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诗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正确认识唐代边塞战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当时社会斗争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徐兆麟 《台声》2009,(6):24-25
屈指数来,离开生育我的故乡台湾已60载有余,这次参加以林丽韫为首的北京部分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活动,是一次了却我人生夙愿的返台之行。我是1946年12月,15岁时随国民党的七十师前往山东打内战,被迫离开台湾的.至今已过了62个春秋.正如唐代诗人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句所表达的境况。虽然1994年因父亲过世,我曾回台奔过丧,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杜牧名诗《山行》这样写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了巍峨的高山之巅,彩云缭绕处山村人家的深秋景象。如今在繁华的都市中,也出现了“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迷人之景,这便是新“沪上八景”中的“摩天揽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