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服务型政府的制度创新实质上是打破原有管理型政府模式下权力结构、重塑利益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会以不同的博弈策略参与进来,成为权力博弈的局中人.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目标和资源配置权的双重角色,从而成为服务型政府创新的主体.但由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特别考量,致使地方政府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存在"惰性"思维,缺乏制度创新的动力.应从制度创新环境、利益分配等多种角度,消除地方政府的"惰性",增强其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学者陆续发现各级人大的制度空间发生了积极调适,认为诸多加强监督权力的制度创新,显著地拓展了人大在政治体系中的权力边界。但是,也有学者指出,近年来地方人大的一些重要的制度创新最终并没有得到制度化,进而导致了人大制度空间在事实上呈现出收缩态势。国外学者对我国人大制度的悲观基调既与其自由民主的价值诉求和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未能察觉人大的新近发展关注有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成为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这种背景下,人大制度空间及其发展理应得到更多的学术关注。  相似文献   

3.
制衡资本权力——转型中国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是政治的首要原则,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性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表征。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缺乏制衡的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往往成为现代社会中根本的压迫性力量。在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定情势下,制衡资本权力逐渐成为转型中国政治发展的关键命题,是转型中国确保制度正义的关键。当然,有效规训资本权力的过程不单纯是一个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更是一个涉及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平等博弈、公共协商和理性妥协的政治过程。在集中讨论转型中国制衡资本权力的现实必要性和基本途径的基础上,提出:在转型中国,制衡资本权力与构建正义的社会制度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国家自主、社会自治与价值均衡则共同成为有效制衡资本权力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9,(4):45-54
信访制度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意表达、政治参与、权力监督、权利救济的基础性制度,而价值理念、权利保障、组织机构及其权责关系是其核心要素。根据历史背景和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可将我国信访制度70年的历史变迁划分为创立期、发展期、重塑期以及全面改革期等四个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信访制度呈现朝着专业化、法治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明显趋势。本文以历史制度主义为分析范式,剖析信访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和内在逻辑,挖掘其制度精神中内蕴群众路线之历史基因,且重视经济社会结构剧变等情境性因素。在制度模糊性的结构性约束下,信访制度变迁的历史图景源自中央政府的权力配置逻辑、地方政府的压力与责任逻辑以及信访人的权利逻辑等多重逻辑之间的交融碰撞和互动互构,在有效回应民意和规范社会秩序之间寻求均衡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信访制度变迁的逻辑起点和核心线索。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创新行为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考察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影响专用性 ,论证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活动曾经有着合理的存在理由。同时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发展到较高水平 ,地方政府创新行为将逐渐偏向于可能无效率 ,中国的制度变迁则会通过一个博弈过程或强迫执行过程而退出锁定 ,向其他制度变迁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重新认识地方政府:从权力、利益和权利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韫芳 《理论探索》2006,(2):124-126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方政府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地方政府在多样化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地方政府还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学界对地方政府的研究已形成明显气候和专门领域。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的变化,地方政府的地位和能力也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因此,对地方政府认识的角度也出现由“权力”到“利益”再到“权利”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地方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区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形成中央政治体制改革和地方政治体制改革两个重要的认识。地方政治体制改革的特点在于,可以先行取得突破、取得经验或教训,并在中央及上级领导下,及时得到调整、改进,避免发生大的波折。地方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诸多内涵,涉及到权力结构制度和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变迁,涉及到政党、政府、人大、政协等机构职能的改革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地方政治体制改革时间紧迫,意义重大,当前,应突出强调和尽快启动地方政治体制改革,将重点首先放在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上。  相似文献   

8.
利益集团理论视角的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质上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和调整的过程,是有着利益冲突的相关利益集团相互博弈达成利益均衡的过程。改革所涉及的相关利益集团在这项制度变迁中有着冲突的利益和目标,导致了他们对改革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动策略,从而对改革进程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影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不同阶段的改革成效取决于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而达成的一种均衡,这种动态的渐进过程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中央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中国政治改革——兼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标志,其作为人类文明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重要 阶段,不仅支配着 21世纪的世界进程,而且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改革与发 展。全球化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同时是一个结构变迁、阶级整合、理念 更新、权力重组的社会过程和政治过程。因而,必须要明确中国在全球化 进程中的定位;创新政治体制。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政治改革必须处 理好,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趋利与避害的关系,从而获得不同社会 制度国家之间、不同发达程度国家之间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可以以人民公社制度的创建与解体为典型案例,分析国家塑造社会同时又被社会反塑造的双向过程.人民公社制度是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典型建构性特征的制度,它象征着国家权力在社会范围内的超限度扩张.而它对社会的过度嵌入则导致了社会自主性要求与国家全能要求之间的冲突,并最终导致社会的反抗以及自身的瓦解.因此,制度的立废实际上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博弈,而国家应该认识到权力的生长过程是国家与社会互为建设性的塑造过程,两者互赖关系的维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一系列显著的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复合治理结构,从而形成了治理主体的合力效应,能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理效能发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其中,选举制度改革、会议制度改革、人大预算监督职能、发挥联系制度的作用等都是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Recent research has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People Congress deputies for authoritarian resilience and explained the historical and individual variations in their behaviors, but the regional vari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of deputies among different local congresses still has not been explored. Based on an original dataset of Municipal People’s Congresses across China,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at the variation in the deputy activity of local congresse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uneven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statistical models all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numbers of deputy proposals of congresses are higher in the regions with larger GDP per capita. The study provides a new explanation for the behaviors of People’s Congress deputies in China and contributes to the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subnational authoritarian parliaments.

  相似文献   

13.

Local policy innovatio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jor drives for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specially during the first 35 years of reform in China. Given the new central policies and constant anti-corruption campaigns under the Xi administration, this article examines a timely question of why and how local officials continue to develop new innovative policies and projects. Based on previous theoretical build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such key institutional factors as new rules of game and their impact on local officials’ competition for survival and career advancement. Selecting cases across all the districts from a typical city in China,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identifies the changing patterns in local policy innovation. Policy innovations are administrative choices made by local officials in response to new and changing institutional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The discussion in this article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to the China studies.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evelop an approach to political recruitment that combines the study of strategies deployed by candidates, party officials and local leader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induced by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within which they act. It is suggested that institutional ‘rules’ specific to French political life shape the competition among political actors who participate in the selection of candidates standing for regional election. More specifically, political recruitment can be fully understood only if three kinds of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are combined: the rules of the regional electoral system; the organisational features of political activity at the local level; and, above all, the variety of non‐codified norms and criteria which orient the perceptions and beliefs of the political groups involved 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The main empirical conclusion is that institutional variables engender ‘unexpected effects’ which modify traditional mechanisms of local elite recruitment.  相似文献   

15.
地方人大贿选的本质是金钱政治、权钱交易,它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衡阳贿选案是地方人大贿选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深刻地暴露出我国地方人大选举制度的设计缺陷,如候选人提名制度不合理、缺乏相应的竞选机制、监督机制和处罚机制不完善等。推进地方人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要建立规范的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扩大选民和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的比例;在选举中切实落实差额选举制度,引入正当竞选机制;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创新的驱动模式——地方政府干部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地方政府推动的创新是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风向标,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特征可以展现出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政治发展活力.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7-2008"年度20个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为研究单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和分析地方政府干部对本地政府创新项目的认知和态度,从创新动因、创新动力和阻力、创新价值取向、创新的参与性和可持续性五个方面出发,得出研究结论:由地方政府推动的改革创新具有突出的"低风险取向",创新过程中公共参与不足,地方领导的"精英作用"和基层政策空间是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主体力量,创新的可持续性也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体制内的认可和支持.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为观察和判断中国政府改革和政治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信息.  相似文献   

17.
国会的立法决策是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之一。在议会政治中,政党、国会议员代表选民输入利益需求,经过立法活动的整合、调整,最终形成能够代表或反映特定利益诉求的、以法律或其他特定权威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共政策。本文以韩国国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功能为参照,对比中国全国人大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总结韩国国会的经验和教训,试图为全国人大的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8.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we examine whe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upreme Court and Congress influences respondents’ assessments of the Court. We find that political sophistication is key to understanding how individuals incorporate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context into their evaluations of the Court. Political sophisticates give the Court its highest assessments when told that the Court and Congress are often in disagreement, and that Congress is most responsible for this disagreement. Assessments of the Court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however, when sophisticates believe that high levels of disagreement between the Court and Congress are due to the Court’s actions and when these respondents believe that the Court and Congress agree 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tim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 political sophisticates, the Court’s institutional standing is related to the balance it strikes between deference to Congress and judicial in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9.
机关事务治理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机融汇于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叙事之中。如何理解我国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历史变迁,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国的机关事务治理从以"后勤服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机关事务管理向以"运行保障"为主要表现形态的现代机关事务治理转型,经历了雏形渐成、改革发展、深化改革三次重大的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机关事务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背景、政治变量、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的"混合体"模式深刻影响着机关事务治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国家治理范式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则是制度变迁的动力所在。展望未来,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要正视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加强制度创新消解路径依赖逆向张力,推进机关事务治理职能法定化,完善多元协同的机关事务治理模式,从而推进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