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海上安全合作是日印建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涵。日印海上安全合作起步于非传统安全领域。然而,自2008年《日印安全保障合作宣言》签署到2012年6月两国海军首次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举行,日印两国海上安全合作已经将重点从非传统安全领域悄然转向传统安全领域。而推动这一转向的根本动因在于日印两国对中国海上力量崛起的认知。随着日本集体自卫权的解禁,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日印合作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日印在传统安全领域的海上合作将进一步加大,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剧亚太地区海域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2.
美国赋予印度"主要防务伙伴"关系国的待遇,推动美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向新台阶。近期,美国与印度在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受到美国政府的积极推动、日益密切防务合作机制、美国不断扩大对印军售规模与不断深化的联合军事演习等因素的影响,两国安全合作不断密切。美印防务安全合作的不断增强既是美国视印度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来自印度对美国的战略冀盼。然而,美印两国不同的战略设想、对国际事务的不同认知以及两国就防务安全合作议题上存在的纷争都影响着美印防务安全合作的更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3年,美国与印度正式建立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此后两国关系进人快车道发展模式。2009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后不久就发表声明强调:“美印两国伙伴关系将是21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大国关系,不断深化的美印两国关系会造福世界人民……印度应当懂得世界上没有比美国更好的朋友与合作伙伴。”四年来,美印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军事安全领域合作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美印两国陆续启动了几乎覆盖全球的各种战略磋商机制。两国防长公开宣称美印安全关系将成为"全球安全支点",并肩维护和推动"全球和平与安全"。本文试图探析美印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互动的基本演变、确切目的、具体领域及其前景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两国从经济、政治到防务安全领域全面强化和深化双边关系,并把遏制中国作为共同战略目标,构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然而,日印各自与中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日印双边战略伙伴关系不能不受中国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推动"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印度与美国增进战略合作与协调具有特殊的蕴意,建立外交-防务"2+2对话"机制是推进、落实这一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本文认为,印美加强战略关系是双方的主动选择,深化战略合作是必然趋势;尽管各自的战略处境、利益需求决定了双方在认知、政策和行为上的差异,不会走向军事结盟,但印美将稳步实现战略关系的提升,其结果将改变"印太"地区的安全结构。  相似文献   

7.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内在价值观层面的相近,也有外在因素的推动。尽管印日同盟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但印日关系的强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西两线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将受到挑战,在南海和东海的权益也将受到威胁。面对印日关系强化所导致的复杂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波动,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采取外交、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在"印太战略"和"全球英国"战略交汇下,日英安全合作不断深化并呈现浓厚的印太指向。安全合作上,两国高层安全互动紧密、安全磋商级别高、安全合作机制多,部队间防卫合作与防卫交流密切,并在朝核问题上合作应对。特别是,日英将印太安全作为合作的战略重点,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日英强化安全合作具有多重动因,其对印太安全合作的深化则更多源于战略因素,包括应对美国战略调整及日英各自主动的战略诉求、印太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谋求对印太地区进行秩序塑造等。日英安全合作虽面临挑战,但在两国战略持续深化和大国竞争的时代背景下有持续强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中俄两国由"建设性伙伴关系"升格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友好关系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种关系不具有同盟性质,而是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的协作伙伴关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是加强中俄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安全合作、经贸合作和科技合作、政治合作、军事交流与合作、国际事务上的合作、环境保护与司法及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孟晓旭 《现代国际关系》2022,(3):34-42+51+61-62
岸田政府将日澳安全关系提升为除日美同盟外最为密切的安全伙伴关系,并以对澳安全合作为首,加紧构建日美同盟之外的次级对外安全合作体系,包括签署日澳《互惠准入协定》,开展更密切且实操性强的安全合作,侧重“印太”经济安全合作等。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长期化趋势及其需求变化“,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下对“印太战略”的深化,以及通过“准盟友”关系来增强威慑力等是日本这一政策背后的深刻动因,中国则是其主要针对目标。从总体上看,日本对澳安全合作呈现出愈加关注太空、网络等新领域,聚焦东南亚区域,突出塑造“安全规范”等趋势,但发展成正式军事同盟的可能性还不大,其进一步深化也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岸田政府强化日澳安全合作将密实美国亚太军事同盟体系,促动“四国机制”军事化,为美日澳三国深化“印太战略”的军事合作提供新助力,在海洋问题特别是台海问题上对中国构成新的挑战,并可能加快日本向“军事大国”转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的不断上升,中国正在实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与俄罗斯的合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俄能源合作的条件得天独厚,但中俄能源合作的外部环境却十分复杂。因此,认清影响中俄能源合作的诸因素,努力排除干扰,使两国的油气合作顺利开展,对于保障中国经济安全、降低因政治因素给能源安全带来的风险,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12.
印尼能源资源丰富,且能源战略地理位置险要,是中国进口油气资源的重要海洋通道,进一步加强同印尼的能源合作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与印尼在油气贸易、资源开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能源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仍需进一步拓展深度与广度,在解决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大有可为。为了进一步发掘中国和印尼能源合作潜力,扩大能源合作成果,中国应加强双边共赢、多边合作以及外交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供需失衡的加剧,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可持续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发展新能源的时代潮流中,中俄两国积极开展了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中俄新能源合作处于起步阶段,在新能源领域既有合作潜力与优势条件,也存在相关政策、技术研发与市场开发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中俄两国应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抓住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好时期,着力消除合作中的困难与障碍,加快新能源合作步伐,以应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的能源储量丰富,产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俄韩能源合作历史较晚,潜力巨大。俄朝能源合作正在恢复,并不断加强。为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应积极参与俄朝韩三国的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且复杂的战略关系之一,其紧张与缓和、矛盾与合作都关系到国际战略安全与稳定。俄关关系的核心是战略安全,这源于双方均有对对方构成威胁的军事能力,且在一定条件下双边关系仍有走向局部或全面对抗的可能性。俄美战略互信不足制约双边关系改善,其对国际战略主导权的争夺从未停止;战略武器的削减、管理和使用成为俄美安全问题的重要议题;在一些国际热点问题上俄美间的合作虽较过去有所增多,但相互防范和制约仍是最为重要的考虑。安全因素将继续阻碍俄美双边合作全面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16.
刘文 《东南亚纵横》2008,(12):67-71
近年来,由于国内能源有限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与印度两国的能源供给越来越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在国际能源领域,双方加强合作与协调攸关两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全局。尽管存在着竞争,但双方互利合作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中印各自的发展优势也为不断拓展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广阔的互补空间。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以来,中俄战略关系开始了由安全困境向安全共同体的结构性转变。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面上:边界划定奠定了中俄战略合作的地缘之基、上合组织夯实了中俄战略合作机制之本、联手反霸塑造了中俄战略合作的全球之维。展望未来,在新安全观的引导下,中俄战略关系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8.
In its 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 the European Union define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as a strategic partner and envisaged comprehensive cooperation with it, including in the security sector. China and the EU often use the same terms, but the connotation of these terms differs due to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security concerns.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assesses the possibilities, prospects and difficulties from a European point of view of pursuing Sino-European cooperation in security matters. It concludes that given basic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cooperation is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in such fields as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and pandemics, but will remain limited in such areas as non-proliferatio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 and energy security.  相似文献   

19.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亚地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在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毗邻中亚的区位条件以及辐射扇面宽广的地域几何形态,确立了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特殊地缘优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时代的来临;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能源合作为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欧阳维 《和平与发展》2011,(5):6-8,74-76
中俄在许多安全领域具有共同利益,两国之间的安全合作也有较为坚实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基础。在新的安全环境下,中俄双方需共同努力,在以下方面推进务实安全合作,保证战略稳定和地区稳定:共同推动上合组织有效履行维护地区安全责任;在战略互信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军事合作;加强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合作;深化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