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的变革要求上层建筑特别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之相适应。这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现实状况,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确立,势必推动和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措的演变和革新。尤其是身处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广大企业领导者,更需要加速思维方式的变革。那么,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企业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应当进行那些方面的变革呢?  相似文献   

3.
陈雄  李植斌 《求实》2003,(Z1):39-40
一、改革和调整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大的政治、经济变革都伴随着相应的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的变革,行政区划在总体上必须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随着改革开放的广泛深入,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旧有的行政区划体制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行政区划改革的要求和呼声很高。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转折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如何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社会主义行政区划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要依靠行政区划的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区划改革的新路子,而且还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科学的理论思维指导下进行行政区划工作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随着这一目标的确立和实施,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的帷幕。在这一转轨换制进程中,身处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首先受到冲击和震动,在思维态势上必然发生一次极大的革命,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会被历史所淘汰。 一、由封闭式思维向开放式思维过渡  相似文献   

5.
讲理想,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人民,同心同德,脚踏实地干事业,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巨大优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需要正确、崇高的理想作指导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一、进行理想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为了发展生产对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历史性选择,是现阶段实现共同致富目标的最佳经济形式。但是如同任何社会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社会精神,一定的价值导向与之相适应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动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导向。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它主要是依靠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等手段,组织与调节社会经济,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形式和机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作出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在这个历史性的增变中,人们的思维方式必将发生相应的转变。笔者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将发生八个方面的转变:──从执行思维转向决策思维。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处于被动执行状态。由于缺少自主、主动决策的条件,以致人们的思维逐渐趋于呆板拘泥,缺乏创见,形成一种“唯上唯书”、被动执行的思维定势。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主动经济。它创造了更多的选择吁全,更多地强调个人…  相似文献   

7.
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领域内进行的一场根本性变革。这场根本性变革,正深刻地影响到政治、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因此,目前在教育界,许多人都在探讨,如何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这一探讨过程中,有人提出了要使“教育商品化”,要“把教育推向市场,面向市场,按经济规律办学”,“教育要由市场来调节”等观点。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在进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不发达,就包括商品经济不发达在内。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是改变我国的不发达状态,是实现四化,实现在公元两千年翻两番目标的必经途径。发展商品经济,必须破除小生产的一些旧观念,破除过去受“左”的影响形成的一些旧框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观念。这些观念有以下种种。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与之相适应,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都需要有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的组织建设也需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加强对外出流动党员的管理,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公证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作用董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使我国摆脱贫穷,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我国旧的经济体制的一种变革,亦是我国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在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公证工作如何从传统的体制...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同志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坚持从国情出发,指出"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进行建设。"从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出发,他提出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即使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共产风"刮得人们头脑发热的时候,他依然冷静地提出所有制的变革要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些宝贵思想虽然被后来的政治运动所搁置、中断。但是,蒙尘的珠宝在拂去灰尘之后依然放出耀眼的光芒。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继承下来并加以发扬光大。一、私营经济的适当发展对国民经济有利建国前夕,我国经济大体上由国家经济、合作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广大的个体手工业、个体农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论断彻底摆脱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的思想束缚;彻底打破了国家计划无所不知、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的幻想和传统思维方式;真正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3.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使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正在呼唤和生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文化,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在经济的振兴中日趋繁荣,但从当前国有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来看,普遍存在一个缺乏时代特点和企业个性,难以深化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两大理想目标 ,是人们用来评价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两个重要尺度。西方经济学家也认为 ,保证效率和推进公平是“政府的两个核心经济责任。①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 ,虽然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中国对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最初探索与尝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 ,我国逐步打破“吃大锅饭”的旧体制 ,开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 ,“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5.
人尽其才,充分实现人才的价值是人才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用什么方法去达成这一目标?文章认为遵循比较优势的内在逻辑,通过人才专门化、人才交易、降低交易费用,促使人才流动,为人才的成长与使用提供尽可能大的市场,不失为一种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思路。为此,我们要打破计划经济的旧思维,树立市场经济的新思维,扫除限制人才流动的种种桎梏,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怎样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搞好国有企业,是全党全国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机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确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也是思想解放的一个新的起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和做法,更需要我们自己探索、试验和创造。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消除种种“左”的影响、旧的观念和小生产思想的束缚和禁锢,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改革开放意识与传统的习惯心态并存.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空前高涨.在我们对江岸区347名干部职工问卷调查中,有343的答卷中表明拥护改革开放,不赞成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仅有4人,这表明人们的变革意识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毕竟是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在这一历史性的变革中,由于利益关系和管理权限的重新调整,新的经济现象和新事物不断出现,如租赁承包、引进外资、雇工经营、企业破产与产权转让、招标与竞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主导地位,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基础的一次历史性重大变革.这一重大变革,要求地县党委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套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用全新的机制来领导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当前首要的是,继续抓住解放思想的法宝,努力围绕“走出计划经济,适应市场经济”这一主题,更新现念,认识到位,换好脑筋。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第一,应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行政观念。一是行政行为应由注重直接管理经济转到注重管理公共事务。过去,政府部门管了许多管不好、管不了、也不该管的事,主要表现在经济生活中。随着企业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