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金 《政府法制》2012,(29):19-19
曾国藩金榜题名后便留在翰林院。有一天,军机大臣穆彰阿收藏了一幅古字.说是西晋时期陆机的真迹.但他不敢确定。穆彰阿忽然想到会试时有曾国藩这样一位文笔出彩的考生,于是想叫他来给检验一下。  相似文献   

2.
卓舒 《法庭内外》2006,(8):39-43
姐姐忍痛辍学.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弟弟如愿以偿成为了“天之骄子”,也成了姐姐永远的牵挂!在姐姐知情的情况下。弟弟进行着一场火热的初恋.然后遭遇失败。不料,弟弟从此深陷感情旋涡而难以自拔。大学毕业后,工作的不如意更让弟弟雪上加霜.身为会计的他突然携带单位巨款外逃。欲挥霍一空后了却一生。此时,深爱弟弟的4个姐姐行动起来了,她们一边打工为弟弟攒钱,减轻罪责;一边四处打听弟弟的下落。最后,姐弟终于在他乡偶然相逢.深明大义的姐姐们却把弟弟送进了看守所。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带湘军围剿太平天国之时,清政府对其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态度:不用这个人吧,太平天国声势浩大,无人能敌;用吧,一则是汉人手握重兵,二则曾国藩的湘军是曾一手建立的子弟兵,又怕对清政府形成威胁.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对曾国藩的任用上经常是用你办事,不给高位实权.苦恼的曾国藩急需朝中重臣为自己撑腰说话,以消除清政府的疑虑.  相似文献   

4.
姚璐 《法律与生活》2016,(20):26-27
2016年7月17日8点,家住江苏省无锡市的刘锡伟吃过早饭,像往常一样,到楼下做老年拍手操.这时,他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的女人语气急切地告诉刘锡伟,自己的弟弟在北方的一座省会城市犯下了杀人命案.家人怀疑弟弟患有精神病,司法鉴定则认定弟弟没病.这女人想请刘锡伟来看看卷宗,到旁听席上观察一下弟弟,最终给个意见,弟弟到底是不是精神病?  相似文献   

5.
张鸣 《政府法制》2013,(11):43-43
传说,曾国藩著有《挺经》一书,书分十二章,讲的是为官之道。坊间还真的出了《挺经》,据说还挺好卖的。反正这些年曾国藩就是为官的楷模,凡是讲官场怎么混的人,翻来覆去都讲他。凡是带曾国藩字样的书,都好卖。其实,官场中人,真正能看懂《曾文正公家书》的,都没有几人。坊间的演绎的白话本,  相似文献   

6.
乔娟 《政府法制》2012,(29):37-37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7.
唐娜 《中国公证》2009,(10):57-57
银行贷款逾期四个月。再不及时还款。银行就会申请法院拍卖抵押的房产.而自己亲笔写的委托书,房产局等部门又不认可,身在安徽省戒毒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郑某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不幸染上毒品的他,不想再给家人和社会添麻烦,就委托弟弟来合肥市中安公证处咨询,能否上门办理委托公证,委托弟弟全权出售房产来偿还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8.
法官:两个月前,由于冰雪灾害,导致我弟弟责任山上的树木大量倒伏。我弟弟见状,雇人进行了采伐,共达31.5立方米。不料,近日我弟弟被公安机关以涉嫌盗伐林木罪执行了逮捕。可我弟弟虽未办理林木采伐手续,但树木是自己责任山上的。且系因灾害而已经倒伏,怎么会构成犯罪呢?  相似文献   

9.
据史料记载,咸丰皇帝曾因曾国藩在剿杀太平军时连输数阵,把曾国藩召回京城责问:“败军之将有何面目见朕?”曾国藩辩解曰:“罪臣真乃败军之将,罪不容恕,但臣带领众将士屡败屡战,浴血奋战,毫无惧色,誓与华夏共存亡。”咸丰听言转怒为喜,降阶相搀夸道:“好个屡败屡战之将,真丈夫也!”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败、战二字位置相易,使得曾国藩逃过了生死之劫,使他在皇帝的眼里由一个指挥不力的将军变成了愈挫愈奋的英雄,着实可见其作用之大。由此笔者想到时下一些“汇报领导”,不免又产生颇多感慨。之所以称之为“汇报领导”,是…  相似文献   

10.
白银居民王某为了给弟弟调动工作,向自称认识“省领导”的小吕奉上17万余元托关系,不料却打了水漂。7月15日记者获悉,门银公安分局刑侦一大队与网安大队成功破获了这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小吕被抓获归案。  相似文献   

11.
来信我的父母亲先后于一九二八年和一九三八年去世,留下十二间瓦房。六个姐妹和弟弟当时没有分割父母的遗产,十二间房全由弟弟居住。母亲去世不久,弟弟擅自将八间房典当给别人,姐妹们考虑弟弟生活困难,暂时典当出去,以后还可以赎回,便没有阻止。一九四八年弟弟去世,留下一儿一女,儿子叫木罕。不久,弟媳带子再婚。四间房转由我居住管理。一九五六年木罕为向我要房租,将我告到人民法院。法院未向我们讲解父母遗产儿女均有继承权的情况下,给我们  相似文献   

12.
燕子  吕莉 《西部法苑》2003,(2):56-57
如果不是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双双身亡的话,我绝不会轻易地把辞职信交到局长手中。因为弟弟正在读高中,而且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仅凭机关里的这点薪水,绝不能维持我和弟弟的生活。我现在惟一的需求就是:钱!于是我带着弟弟来到北京闯世界了。  相似文献   

13.
耿余 《法律与生活》2012,(22):37-37
从天而降的结婚证 2012年6月的一天,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梅依旧按照以往的习惯每周一次到弟弟李雷的住处给弟弟洗衣服。在打扫衣柜时,她突然发现了一个红色的本子夹在衣服中。"唉,什么东西都乱放,这个能和衣服放一起吗?老是记不住……"李梅的口气中并无抱怨,因为弟弟是个精神病患者,照顾他已经成为李梅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快三年了,弟弟终于可以瞑目了,感谢所有帮助我们的人!”2007年5月中旬,当李金花拿到判决书时,她含着泪喃喃自语。对李金花而言,弟弟李胜利的死亡情景是那样的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5.
《江淮法治》2012,(10):53-53
编辑同志:我家有兄弟姐妹三人.我是老大,我们父母生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购买过乡下一栋老宅供全家居住,父亲去世后,家中的老房契由母亲保管。后因母亲年纪大了,就随我们兄妹三人在城里生活.乡下的老宅就空着,无人居住。母亲在随弟弟共同生活期间.我们家老宅的隔壁邻居找到我弟弟要求购买那栋老宅,我弟弟就一人擅自作主卖掉了老宅.并将家中的老房契从母亲处偷偷取出交给了那个隔壁邻居。母亲去世后。我们兄妹回乡祭祖时才知道这件事。请问,弟弟能够单独出卖老宅吗?我们能否要求确认我弟弟与邻居之间的买卖无效并要回房产?  相似文献   

16.
菲雯 《政府法制》2010,(22):32-32
曾国藩小时候因为天赋不高,为了背会一篇文章,不知要背多少遍才能记住呢! 有一天晚上,曾国藩又在背诵一篇文章。这时候有一个小偷来到他家并潜伏在屋檐下,等待曾国藩在背诵完睡后偷点东西。于是他就在那儿等呀等,时间已经过了好几个时辰了,都听见鸡叫的声音了,估计天也快要亮了。曾国藩还在背呀背地没有睡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一对家境贫寒的兄弟,弟弟中学辍学干活挣钱供哥哥上学。后来哥哥考上重点大学,但没钱交学费。在县城打工的弟弟正好赶上一个机会——准备出差的业务员把3万多块钱现金放在了抽屉里。弟弟拿走这些钱给哥哥交了学费后畏罪潜逃。警方做通哥哥的工作,根据其提供的线索把弟弟抓捕归案。我们怎么看待哥哥的行为呢?无疑,根据法律规定,哥哥是有义务作证并协助警方破案的。可是善良的人们难免会觉得,在这里有一种很强烈的亲情被蹂躏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张团结 《政府法制》2013,(32):26-26
曾国藩为晚清中兴名臣,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纵观曾国藩为官,“穷”是其~大特色:十年北漂,年年借贷度日,“哭穷”始终是其家书一大主题;30多岁荣登高位后,连回湖南老家的路费都筹不起;  相似文献   

19.
胡杨 《江淮法治》2009,(18):38-39
吴霞今年35岁,她老家在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一个边远的山乡。家有兄妹4人,吴霞读到初中就辍学在家:为了给弟弟赚学费,1998年春天她跟着同乡南下广东佛山打工,进了一家酒店的洗浴中心做了按摩师。这个行业鱼龙混杂,许多女技师经常靠给男顾客提供特殊服务来获取丰厚的小费。难以抵御金钱的诱惑,吴霞不久就被拖下了水。很快,家乡人都盛传她在外面做“小姐”,父亲觉得脸上无光,  相似文献   

20.
亲人:懂事的弟弟 我家姊妹5个,哥四个,姐一个,我是他三哥,福生从小到大和人吵嘴时都少,更谈不上打架了,派出所的门更是从来都没进过,他还很懂事,我们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很艰苦,他总攒着零用钱不花,我要他都不给,问他攒钱做什么,他说要留着给二哥上学用,现在,二哥已经是博士了,家里唯一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