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玥 《法制与社会》2010,(30):54-54
本文首先对票据保证制度概念作了简述,然后对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票据保证制度上的差异,再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融通票据制度建构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通票据制度具有着票据保证所不可替代的功能,我国应尽快确立融通票据制度,但是需要妥善处理其与既有制度之间的关系,以恶意抗辩为例,在融通票据制度构建中,可能需要修改或者重新解释既有的票据恶意抗辩制度。  相似文献   

3.
4.
乐起星 《法制与社会》2011,(7):247+249-247,249
票据保证和普通的民事保证具有很多相同之处,同样也具有很多区别,对票据保证和民事保证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对于民商法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票据保证是为补充票据债务人的信用,维护票据安全,促进票据流通而设立的制度,各国和各地区票据法都对票据保证做了规定,但略有不同。希望通过立法比较,从中借鉴国外和境外的相关制度和经验,以期对完善我国的票据保证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的《票据法》为立足点,从保证人的责任、保证人的权力、保证人的抗辩限制、形式从属性与效力独立性的关系定位四方面对大陆法系的票据保证制度的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壮春晖 《法学》2006,(5):139-142
本案是一起因票据贴现到期未获付款而引起的票据追索权纠纷。由于保证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签章的形式要件,票据保证无效,票据保证人不承担票据保证责任,但依法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8.
丁琼 《法制与经济》2008,(18):12-13
本文以我国的《票据法》为立足点,从保证人的责任、保证人的权力、保证人的抗辩限制、形式从属性与效力独立性的关系定位四方面对大陆法系的票据保证制度的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1995年出台的《票据法》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中成熟的制度纳入其中,在立法伊始,为规范票据行为、保护票据权利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经过10余年来的票据实践和司法实践的双重沉淀和积累,虽经2004年修改,但因改动不大,其滞后性和不适应性仍逐渐显现,《票据法》的修改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期特别策划邀请我国票据法领域的专家撰文对此进行专门探析,希望由此使读者对相关问题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姬新江 《政法学刊》2005,22(1):86-89
票据权利人在非出于本意的情况下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就有可能发生票据权利人的票据权利随之而丧失,因此,各国的票据法律为保护票据流通的安全,保障因票据权利人意志以外的原因丧失票据利益,均对票据丧失后的法律救济途径作了明确规定。我国票据法在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规定了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普通诉讼三种法定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1.
票据代理实质要件代理权的缺失或不完整构成了票据代理实质瑕疵,即广义上的票据无权代理。由于票据代理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代理的特殊性,民事代理上的相关规则不能在票据无权代理时简单套用,而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并没有提供足够细致明确的规则,导致了很多争议。本文着眼于票据代理制度的特殊性,对票据无权代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责任分配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典型证券的票据在成立要件、行使方式、质权的消灭乃至票据质押的性质等方面都存在不少争议,这不仅影响票据流转的安全性,更影响票据市场的发育与完善。在现代金融业发展过程中,证券作为权利质权的标的更能够适应社会投资与交易担保手段的要求,并且已经与抵押权共同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票据法对票据无因性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部分条款体现了无因性,而部分条款又否定了无因性,如规定票据法第十条的规定。对无因性在立法上的模糊阻碍了票据的流通和创新。故建议立法在完善信用制度,确认票据无因性,并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提高票据在经济实践中的流通与应用效率,为国民经济更好地服务。  相似文献   

14.
所谓票据抗辩的限制是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债务人对特定票据权利人不得抗辩的限制。实践中,滥用抗辩权的情况比较突出,票据债权人的权利因为债务人的抗辩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票据的抗辩进行限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又逐渐出现了机械地适用票据无因性原则,无原则地保护持票人利益的倾向,所以正确理解和把握票据抗辩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叶永禄 《法学评论》2005,23(3):60-66
由于票据诉讼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多重性,决定了票据诉讼的复杂性。本文依据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结合对票据法知识的理解,通过分析票据诉讼的种类及其特点,解读票据诉讼。  相似文献   

16.
张文波 《法制与社会》2010,(25):113-113
票据抗辩是我国《票据法》中规定的票据债务人的主要权利,也是我国票据管理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平衡票据债务人与票据债权人关系的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在运用《票据法》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抗辩权利也是经常被提到的概念。本文通过对于抗辩权利基本概念的廓清,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对如何更好地提高抗辩权利的使用效率,保护票据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票据无权代理与票据伪造之异同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法学刊》2017,(2):5-15
比较票据无权代理与票据伪造就能发现这两者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差异却又有实质上的一致,故对其存在的异同点,尤以构成要件、追认的可否、责任内容三个角度进行彻底检证、全面比较,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在完成上述三项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最后通过中日票据理论比较方法、以理论创新的视角尝试在票据无权代理的法律制度上寻找票据伪造人承担票据责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保证作为担保法确定的五种担保方式之一,对保障债权的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保证担保方式诸方面法律问题的论述,将保证担保方式的法学理论,法律规范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保证担保实践应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9.
如何走入票据法世界,票据效力确认可以作为一个简单易行的参考路径。首先要明晰票据关系的独特属性,是与原因关系相独立的以金钱支付为标的的抽象的债权与证券相结合并辗转流通的法律关系,这是票据效力确认的起源;票据上形式真实高于实质真实,票据外观解释、客观解释和有效解释都是票据效力确认的基本规则;区分票据效力与票据效力,是票据效力确认的外在表达。  相似文献   

20.
票据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 《法学研究》2000,(6):76-92
票据犯罪主体因罪而异 ,有的票据犯罪一般个人主体、一般单位主体不能实施 ,只有特殊个人主体、特殊单位主体才能实施。有的票据犯罪主体必须具有票据当事人身份 ,非票据当事人不能成为该项犯罪主体。票据犯罪罪过形式是故意和过失 ,模糊罪过和混合罪过的观点并不适用刑法所要求的票据犯罪。银行结算凭证虽然不是票据 ,但是应该归属票据犯罪对象范畴。我国刑法应当承认票据无形伪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