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学术腐败作为一种负面现象,长期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行政权力的越位,导致学术权力受制于行政权力、权力勾兑学术;监管机构的缺失和惩处的乏力、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司法的不介入,助长并加剧了学术腐败行为;加之社会诚信意识的淡薄,使得我国高校的学术腐败行为呈递增的态势。本文从学术权力对行政权力的制衡、监管机构的设立和惩处力度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司法的介入、诚信的法治化建设等方面,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复合治理机制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让权力远离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现象频频出现在学术圈,本应"只问是非,不记利害"的学术圈为何演变为"只问利害,不问是非"。人们不禁要问,学术腐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胡焕武 《前沿》2009,(13):100-102
高校学术生态是学术主体围绕着学术研究与学术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由于学术主体的学术道德养成机制及学术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学术不端行为及学术腐败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危害高校的学术活动的健康发展。治理高校学术危机,一方面要依赖于主体的自律,提倡学术道德;另一方面,在一整套事先预防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事后的惩罚措施尤其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高校学术生态危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学术腐败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学术腐败,业内专家指出,归根结底还是学术体制问题。长期以来,学术体制的功利化、工具化和反科学化,是造成一切学术腐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抄袭、剽窃、伪造学历骗取职称、伪造证明骗取硕、博士点等学术腐败现象屡屡爆出。学术腐败已经成为学术界面临的一大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正常的学术研究进程,玷污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并影响到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如何治理学术腐败,成为国人,尤其学术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6.
吉永生 《创造》2002,(9):44-44
在2002年的“两会”期间,人大和政协代表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遏制学术腐败现象蔓延的强烈呼吁,这标志着中国根深蒂固的学术腐败问题终于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愤慨。仅就近些年来被公开披露的“案件”而论,学术腐败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层次之高,简直令人触目惊心。最新的例子是今年初暴光的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铭铭剽窃他人成果案:此公在其所著32万字《想象的异邦》一书中大抄特抄美国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达10万字而不附带任何说明!学术乃是天下之公器,历来被誉为独立的社会良心、高雅的象牙之…  相似文献   

7.
整治学术腐败必须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而进行学术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弄清学术道德的本质,否则,学术道德建设就可能是“无的放矢”。本文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探究学术道德本质。首先文章确立了自己探究学术道德本质的方法,接着讨论了作为学术道德的属概念“道德”的质的规定性,并分析了“学术”一词的原有含义和当代的现实指称,最后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学术道德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学术腐败、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探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学术腐败日益严重,已经发展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而学术失范与学风不正也泛滥成灾,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据中国科协2009年7月发布的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9.
吴琼 《前沿》2013,(10):186-187
本文以质量管理理论为视角,分析高校治理学术腐败管理内容结构,基于对治理学术腐败方案的制订(P)、执行(D)、监督(C)、评价(A)这一过程的分析,构建高校治理学术腐败过程管理PDCA循环模式,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规范高校学术行为,维护高校教师和学者的社会道德模范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学术腐败:治理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腐败的新闻不绝于耳,从名校到一般高校,都不同程度为学术腐败行为所困扰。从表面看,学术腐败似乎有不断蔓延之态,难怪前不久,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强调,“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实行‘一票否决’。无论涉及什么人、什么事,都要态度坚决、一查到底,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相似文献   

11.
倡导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岭南学刊》2006,(5):101-102
由广东省伦理学学会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倡导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召开。来自高校、社科联、党校系统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一、学术腐败的基本内涵。省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省社科院副  相似文献   

12.
必须严肃处理学术腐败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腐败有如人体的癌症,不予以及时的克制,它就会蔓延、扩散,以致危及整体的生命。光说是不行的,对学术不端行为,一定要严查严办。希望各有关单位,各级有关领导真正予以重视,认真干几件实事,才能克制当前的腐败之风,还我国科学界一片净土。  相似文献   

13.
最近,著名红学家胡文彬先生就反对学术腐败和提高学术力等问题直言谈了他的看法。胡文彬先生说,从历史的长河看,目前存在的一些学术乱象是暂时的,相信随着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会得到很好的纠正。  相似文献   

14.
错位的学术反腐——"汪晖抄袭门"之中国学术界症候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晖抄袭门"虽然缘起于揭露学术腐败之行,但该事件的总体演变动向却与学术反腐的目标相互错位,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场由所谓"左右派性之争"推动的学术打假秀.如何跳出意气用事的派性之争,直面"汪晖抄袭门"所关系到的思想学术界的制度性腐败和知识分子自身的问题,是当下中国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术腐败蔓延的速度越来越快,涉及的大家越来越多,腐败的手段越来越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现象?本人认为要从学术腐败的内生性机理上做探究。  相似文献   

16.
熊丙奇在《环球时报》2010年1月11日撰文指出:学界不整风,侈谈中国崛起。近来,井冈山大学两位讲师在国际刊物《晶体学报》发表造假论文一事,在海外造成了恶劣影响。1月9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呼吁中国采取行动打击学术造假。国内学术腐败之风让国际学界  相似文献   

17.
韩弘峰 《前沿》2013,(11):79-80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表现类型多样,原因复杂,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努力从法律向度探讨制裁高校学术腐败的可行性措施,是法律法规的应然之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术腐败问题正日益引起国人关注。有关大学教授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和论文造假,科技界专家学者科技造假骗取国家资金,新闻和文艺界的作品抄袭……学术腐败似乎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学术腐败现象可谓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9.
有一股风,很恶俗,颇邪火,正在我们学界阵阵发臭,让人作呕,那就是学术腐败。学术研究,学术探索,这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是一座惠风四拂、姹紫嫣红的“大公园”,是一座纯洁光亮、不被玷污的“象牙塔”。但曾几何时,纯净的空气被污染了,诚实和诚信被亵渎了,执着的治学态度、科学严谨的学风被奸污了,学术腐败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君不见现在不断有各种抄袭、剽窃和形形式式的造假行为见诸报章,让人唾弃,而纵观各种“八仙过海”的造假神通,各类瞒天过海的作弊手段,无不令人愤慨。  相似文献   

20.
对学术腐败成因的深层反思,揭示了学院化生存方式并不是现今知识分子失语或放弃精神自由的原因,学术自身的贬值才是中国知识分子出现集体性思想衰败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