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日,省纪委、省监察厅《关于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开展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专项整治,领导干部要公开承诺拒收不送红包礼金,并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中国素为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本属情理之中。然而,部分执权官员,凭借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大操大办,收受管理对象、服务对象红包礼金。为了掩人耳目,这种收礼之风,美其名曰:"人情往来",实质是利用"风俗"作"马甲",披着"人情"外衣,行敛财之实。探究"人情往来"收礼敛财,不难发现,始终有条无形之线贯穿其中,那便是"权力"。官员手握权力,可以左右他人  相似文献   

2.
许春华 《先锋队》2013,(12):24-25
人情往来,乃人之常情。人在情感的“驱动”下来来往往以体现温暖,无可厚非。然而,“上下五千年”后,我们国家培育出了一种“人情文化”,许多人将人情往来作为工作、生活的“润滑剂”。于是,潜规则也潜滋暗长,人情与礼物礼金(统称“礼金”)“勾搭成奸”了。这样,人情往来也就变了味变了质,“以礼代贿”以暗渡陈仓的方式招摇过市,  相似文献   

3.
《党风建设》2001,(11):11-12
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不得赠送和收受“红包”、礼金问题,中央曾多次作过规定,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地区、部门和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手段越来越隐蔽,情况越来越复杂,危害越来越严重。研究探讨违规赠送、收受“红包”、礼金问题,对于预防和治理腐败,净化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蓝天兵 《廉政瞭望》2006,(10):39-39
众所周知,对于一部分有实权的官员来说,红包、好处费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以至有的贪官在腐败行为行将暴露的时候,转移赃款还不忘在床下留下100多万,说“逢年过节的红包礼金,有个百来万是正常的……”对于这部分礼金,在一时还没有有效的方式加以规避的时候,允许那些良心未泯  相似文献   

5.
腐败人情说     
王春 《廉政瞭望》2012,(7):20-21
2010年11月.湖南某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人情与腐败”的辩论会。在开篇立论阶段.正方一辩从官场、学术、商业等各个层面的腐败展开论述,认为过度泛滥的人情正无孔不人地渗透社会形态的各个领域.成为滋生腐败的蛀虫;而反方一辩则澄清了人情的概念,认为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而沦为“腐败幌子”的人情所附带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正方坚持反对过用人情.尤其打着人情的幌子行腐败之实;  相似文献   

6.
一、领导干部“灰色收入”问题的现状所谓“灰色收入”,是指法纪和政策规定的正当收入以外的、以各种方式获得的不合理收入,实质是介于合法收入与明显违法违纪收入之间的一种不合理收入。这类收入名目繁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非公务活动中收受的红包礼金(公务活动中收受礼金、有价证券已属违纪违法行为,不在此列),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外出考察等收受的感谢费、庆贺金、慰问金、信息费等。二是在临时性经济机构兼职的  相似文献   

7.
养廉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兑。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想当清官竟遭到孤立、排挤,一些正常事变得不正常,不正常的事反倒习以为常。这是我们不可小视的生存环境。某县长因病住院,为了躲避送礼者,偷偷地住进了医院的妇产科。廉洁竟然不敢光…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一些投机者和官员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违规收送红包礼金,使"红包"彻底变质变味,成了行贿受贿的新桥梁、权钱交易的遮羞布。蒲江县西来镇党委书记任洪涛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红包礼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会理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李令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红包礼金,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相似文献   

9.
咨询信箱     
《新长征》2005,(16)
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可否作为申诉的理由?我们党支部有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因多次收受下级送的贵重礼品问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的处分。当把处分决定送达本人时,他以“收礼是人情往来”为由,拒绝在处分决定上签字。半年后,他以当初自己没在处分决定上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住党校,经常要应付下级的公款吃请并收到纪念品水果等礼物或红包,这种现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湖北省纪委办公厅最近转发黄冈市纪委的规定,要求严肃查处这一现象。湖北省纪委转发黄冈市纪委的通知说,针对上述现象,严禁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各级党校学习期间收受礼品礼金,因故无法拒收的,必须登记交公,集中上缴各级纪委。湖北严查党校学员收礼吃请@方政军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德安县在乡镇党政班子换届和县直机关单位人事调整中,除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外,还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243名干部在无宴请、无迎接、无收礼的“平淡”中悄然上任。笔者不禁为这种“来去悄悄”的做法叫好。长期以来,在许多地方,干部调动轰轰烈烈地迎来送往成了“潜规则”。一些人借机用公款大吃大喝,有的还收受礼金。如此这般的迎送,铺张浪费、劳民伤财,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来去悄悄”,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一个具体行动,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不会影响其他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有…  相似文献   

12.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对。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  相似文献   

13.
天下     
《廉政瞭望》2013,(12):14-15
日前,英国议会3名贵族议员涉嫌受贿腐败的丑闻被曝光,他们三人通过收受公司企业的金钱报酬而向议会进行所谓的“有偿游说”。无独有偶,英国议会这种“有偿游说”的腐败之风在2010年就曾发生过,虽然英国议会一度加强对官员游说的限制,但仍遭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而这一次“有偿游说”丑闻的发生,不仅使英国议会再度染上不洁的污点,也使卡梅伦政府的执政形象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玲 《廉政瞭望》2010,(4):10-10
为什么禁令年年出,而红包年年收呢? “人情往来”难定性在河南省西华县原县委书记栾蔚东一案中,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栾蔚东对检察机关指控的受贿事实供认不讳,但是栾蔚东及其辩护人都认为礼金是人情往来,不符合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不能算是受贿。在审理过程中,栾蔚东也曾有过这样一段陈述:“礼金是人情往来。  相似文献   

15.
据《京华时报》报道,9月27日,在北京举办的2014年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高峰论坛上,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陈兴良透露,刑法修正案(九)拟设置“收受礼金罪”。这一罪名是指如果公职人员收受他人财物,无论是否利用职务之便,无论是否为他人谋取了利益,都可以认定为此罪。这条消息被媒体发布后,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不过,在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官网公布的相关草案中“,收受礼金罪”的条款并未列入。对此,草案说明解释“:考虑到这些问题各方面认识还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未列入本草案。”尽管如此,围绕这个话题的争议仍在继续。有人认为“,收受礼金罪”能有效遏制公职人员以礼尚往来名义掩盖受贿行为,是密织法网的客观要求;也有人觉得,增设“收受礼金罪”既无必要,又不具备可操作性,很容易沦为“口号立法”。本刊邀请持不同观点的两位嘉宾——法学学者杨天军和资深检察官曹元新一起讨论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近段时间,黑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多次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的违纪行为并不鲜见,严重程度也不惊人,看上去都是“芝麻大的小事”,在一些人眼里可能“不值一提”;对于相关人员因此受到的处分和通报,有些人甚至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对这类“芝麻大的小事”不以为然,恰恰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日前召开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其中,深入整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就是剑指那些影响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芝麻大的小事”,就是拍掉那些百姓惹不起又躲不过的“讨厌的苍蝇”。  相似文献   

17.
庭审中,安徽省宿州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杨哲信这样为自己辩解:“好多人来送,我实在推不掉,我也要有社会关系,不能把关系搞得太僵。”杨哲信抛出“遮羞布”但凡大大小小的贪官在案发后总要为自己当初受贿找一块漂亮的“遮羞布”。比如说“这是正常的人情往来”、“礼金不是贿”、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行贿犯罪的宽宥是反腐败斗争中的软肋。在近年来查处的贿赂腐败案件中,一个个高官“中箭落马”,付出了自由乃至生命的代价;他们的丑恶行径也纷纷被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接受社会民众的谴责和鞭挞。然而,作为“腐败共同体”的行贿方,多数却侥幸逃过了惩处, 其面目也在公众的视野里模糊不清。不可否认,在行贿一方中,确有一些人是迫于腐败官员的威逼、勒索,拿钱去“打点”、“进贡”的,这些人得到了法律的宽大和社会的宽容“情有可原”。但是,另外也有一些人,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拖官员“下水”,发射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去炸开“缺口”,其用心之险恶、手段之卑劣、危害之严重,并不亚于受贿者。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在捡出“坏蛋”的同时,对那些嗡嗡乱飞的绿头苍蝇,我们能够听之任之,视而不见吗?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政府在治理腐败上卓有成效,因而被外电评为世界上腐败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在治理腐败上,有几点措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①界定腐败行为的低标准。新加坡法律在界定公务员行为是否腐败的标准是极低的,以“有”、“无”为唯一标准,即是以“性”为标准,不考虑“量”的因素。也就是说公务员收受一根香烟与接受一幢别墅两者的性质都是一样的,在法律上都被认定为腐败。这种低标准犹如高压线时刻约束着公务员的行为,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起到了很好的防渐杜微作用。②高薪养廉。新加坡公务员的薪金很高,政府每年都要对社…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中的各种风尚也随之流行了起来。流行的风尚又叫时尚,它对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在流行的风尚中,某些腐败行为也裹挟其间。在人们领略时尚,感受生活时,混杂其间的腐败给人带来的感觉就像品尝美味时,突然瞅见了里面的一只苍蝇。本来很愉悦的心境,会徒生出几分腻歪。那么,“时尚腐败”是怎样表现的,又是如何火起来的呢?假以时尚,追逐潮流填充私欲有人说腐败见缝就钻,这绝不是夸张之语。“今年不送礼,送礼就送脑白金!”“今年不收礼,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