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涵养文化是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的功能再认知,即少数民族村寨承载地域文化多样性,是传统物质文化的传承载体,是传统精神文化的涵养家园,是传统制度文化的源头活水;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发展面临逐渐被边缘化、趋同化、整体消失等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深化少数民族村寨涵养文化的价值认同,提升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发展能力,需要采取探索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发展新路、打造特色少数民族村寨保护模式、发挥少数民族保护主体作用和保障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发展权益等标本协治之举。  相似文献   

2.
正初秋时节,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苗族村寨景色宜人。从高空俯瞰,当地独具特色的苗家吊脚楼、晒台上鲜红的辣椒与梯田上黄绿相间的水稻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致,美如画卷。近年来,龙胜出台《少数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条例》,加大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力度,并结合地方民族元素,统一规范特色民居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至建国前为止,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对村寨公共事业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和要素,这些传统管理模式和要素对维系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治安、经济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传统管理模式和要素中的某些方面对于当代少数民族和汉族村寨公共事业管理、乡村社区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静  周健 《桂海论丛》2013,29(5):116-119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建设美丽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大有作为。广西民族特色村寨资源丰富,但少数民族村寨大多数位于边远山区,其保护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民族特色村寨既是保护对象,又是发展资源,其开发建设必须坚持一些重要原则。建设民族特色村寨重在突出特色,应当围绕"特色"探索开发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何斯强 《思想战线》2006,32(6):82-88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寨社区管理中存在一种二元结构的形式,一是在乡镇政府机构领导下的党团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民间组织,后者是边疆少数民族村寨解决矛盾纠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可替代的本土资源。充分利用与整合这些资源,对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历史复活在现实之中的那种美轮美奂的感觉,只有在充分尊重民族文化内容的前提下,置身于几近原生态的保护中,才会奇妙地感觉到。笔者到边疆挂职,有幸到很多民族村寨调研,得以了解少数民族村寨的发展现状。和我梦想中的村寨不同,很多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民居荡然无存,让我十分失望。一个民族的形成,与其生存特点、文化不无关系。文化代表与之相应的语言、文字、居所、服饰和交往伦理。在  相似文献   

7.
景明 《今日民族》2003,(4):67-67
景洪市山区、半山区的少数民族村寨,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与坝区有着较大的差距,许多村寨仍处于贫困状态。这是景洪市民族宗教局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为帮助山区少数民族群众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近年来景洪市民族宗教局采取“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措施,积极为全市少数民族贫困村寨办实事、办好事。市民宗局干部职工长年发扬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贫困村寨调查研究,围绕民族工作重点、难点和解决温饱问题等工作,坚持以边境乡镇、民族乡、贫困山区村寨为主,加强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项目…  相似文献   

8.
在罗平县的少数民族村寨,无人不晓这位年近花甲的彝族干部──罗平县民委主任毛金昌,人们都叫他“老毛”。提起老毛,说他是汗洒少数民族村寨的人,是丝毫没有夸张的。确定民族地区发展项目有他;在民族地区解决“热点”问题也有他。他在任民委副主任到民委主任的13年中,足迹遍布160多个少数民族相应聚居的村寨,调查过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协调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奔忙,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而辛勤耕耘。县领导说他是个老实人,部门干部说他是个老直人,单位职工说他是个忠厚人。他确是一个老实、耿直、忠…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民族文化资本化和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总体上看,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主要聚集于广大的村寨之中.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独具特色的民族村寨文化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资本,在这些文化资本实现其价值的过程中,民族村寨的经济也开始逐步转型,并进而对民族村寨的政治、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汉族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许多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把它当作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今年春节,我们组织云南民族学院经管系、数学系的200名学生,就市场经济对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在过年时的习俗所带来的影响,做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场经济给少数民族村寨过年习俗带来了如下变化:一、很多村寨忙于生产,年过得很仓促。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位于昆明、大理、玉溪、瑞丽、丽江和芒市等工业、商业及旅游城镇附近的一些回、白、彝、纳西和傣等民族聚居的村寨,由于商品经济在他们村寨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经济效益好,所…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随着新世纪中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民族村寨旅游成为当今旅游开发和旅游行为的新热点。文章针对中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从参与性发展理念和社会性的旅游发展观点出发 ,探讨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2006,32(6):95-101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族逐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斌 《思想战线》2003,29(1):45-48
西南地区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区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 ,西南各民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 ,汉民族对其影响较大 ,因而中原汉族与西南各民族的关系发展成为西南民族关系发展的一条主线。唐朝时期 ,中原汉族与西南民族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贞元会盟又是其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5.
个人命名制、民族性与多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命名制是一种文化现象,各民族文化现象无不具有相对性,个人命名制当然不能例外.从任何一个民族的现有命名制度出发去对异民族的命名制度简单比附,以定其优劣,都是错误的做法.每一个民族的命名制都是为适应本民族的社会需要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社会需要不同,其命名制理当互有差别.保持各民族命名制的差异,一方面可以使命名制所反映的社会公认血缘关系与人类的实际生理血缘关系更为接近,因为不管哪个时代人类的婚姻,在本民族内发生的机率总是大于异民族间通婚的机率,保持各民族命名制中的差异,与这种实际的婚姻是吻合的,它可使我们从命名的客观实际上就可以判断人与人之间在社会公认血缘关系上的远近,使人类更利于规避近亲通婚.另一方面.多种命名制度的并存有利于避免产生同名现象的困扰.在任何一种语言中,要用有限的音节符号区别出众多的个人,都得接受数学规律的制约.多民族命名法的并存就可以使姓名的结构多样化,命名构成要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村寨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大多具有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竞技性等特点,是开展文化体验旅游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文章分析了黔东南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及其开发意义,并就如何开发民族旅游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以促进文化体验旅游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加强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突出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选择体验项目,实施一村一品开发策略,精心设计体验项目和产品,形成主客互动参与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体育旅游商品的开发,是促进民族村寨旅游多样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南民族地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解放后 ,为了使各民族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和落后的所有制形式 ,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成为民主改革的关键任务。在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领导下 ,按照慎重稳进的方针 ,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土改政策 ,成功地实践了这一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当前 ,我国经济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云南作为中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 ,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 ,如何做好产业选择 ,找到特色 ,增强云南经济的竞争力 ,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是云南经济结构调整的理性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州积极推进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建设,让特色村镇与旅游、特色产业结合发展,创造了西江苗寨、肇兴侗寨、郎德上寨等模式,全面规划和深入研究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对黔东南"民族村寨"开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