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戴庆厦  田静 《思想战线》2003,29(5):129-133
研究濒危语言的活力,有助于认识濒危语言的共时特点及历史演变规律,有利于对其演变趋势作出科学判断。土家语是一种濒危语言,其特点主要是语言活力处于逐渐衰退之中,濒临消亡。仙仁乡保留了土家语衰退不同阶段的立体层次,从平面上反映了土家语走向濒危的历史轨迹。濒危语言研究应从社会历史条件和语言本体状态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王烈琴 《求索》2012,(7):166-168
语言霸权和语言濒危是当前国际语言环境的主要特征。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不利于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也构成了威胁。以孔子学院为传播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能满足中国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汉语国际传播是时代的要求。汉语网络化传播将是一种长期、便利、有效的国际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加速,语言濒危现象已经成为当代世界范围的普遍现象。导致语言濒危现象的原因诸多,有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本文从语言态度,即语言群体的语言态度和语言政策(通过对比持不同语言政策的国家)两个角度阐述了语言濒危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全世界语言濒危的总体情况和评估濒危语言的方法。阐述了语言转用的分类、速度和语言转用的原因,分析了评估濒危语言的评估指标和评估量表,最后总结了濒危语言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快速濒危和消亡,世界语言多样性急剧减少,其根本原因不在语言本身,而是语言生态出现了危机。抢救与保护濒危语言,应着眼于语言生态的维护与改善,关键就是要坚持语言平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语言观,充分尊重多元文化中少数民族和土著族群的语言人权,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法规,消除语言强权主义和语言沙文主义,维护与落实少数民族和族群语言人权所依存和得以体现的生态权、生存发展权、教育权、文化权等等其他各种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理论,从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的原因、环境和后果,以及和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保护的构建和社会化过程出发,来研究少数民族濒危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7.
德昂族服饰     
张玲丽 《今日民族》2002,(11):46-47
德昂族是世居于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总人口1.7万,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保山市等地。德宏德昂族妇女的服饰很别致,包头和衣边都缀上许许多多的彩色小毛线球;对襟衣的两襟都缀方块银牌;耳上戴大耳坠,颈上挂着大项圈,腰间还要套上雕刻有精致花纹的无数藤篾圈;包头一般只打一结,两端向后垂。围裙较长,一般都要围到胸部以上,下结腰带。围裙的色彩各有特点:自称“布列”的德昂族支系,裙脚织有显著的红色宽线条;自称“莱拢”的德昂族支系,采用红白相间的线条;自称“饶曼”的德昂族支系,则着红白相间的黑色围裙。妇女一般不…  相似文献   

8.
李睿 《人民论坛》2010,(9):258-259
就少数民族语言概况、产生和发展情况,阐述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少数民族语言濒危而造成的少数民族文化贫瘠的现象,呼吁社会各界拯救濒危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论文对中俄赫哲语濒的危状况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跨境两地的赫哲语的现状及保护状况,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其成因除了民族人口基数小、族际通婚普遍、居住环境变化外,还受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方针的制约。同时,认为两地赫哲语出现不同程度的濒危,语言保护势在必行,而加强跨境赫哲人的交往、处理好两地语言的互补和谐的关系,有助于濒危语言的保护和"一带一路"战略语言服务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据史书记载,德昂族妇女"藤蔑缠腰,红缯布裹髻,出其余垂后为饰"。至今这一习俗在德昂族妇女中仍然是一脉相承。德昂族妇女不同支系装束各有显著特点,即使是同一支系,由于迁徙等原因,其服饰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红德昂和花德昂妇女剃发,  相似文献   

11.
语言认同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心理趋同现象,是其它认同的基础,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跨境民族的国家通用语认同、民族语认同和外语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战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安全稳定和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我国的跨境民族多,但国内学者关于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研究还很少。基于现有语言认同研究相关文献,本文分析讨论了语言认同的基本概念和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我国跨境民族语言认同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褚孝泉 《思想战线》2006,32(1):12-14
语言学传统形成了以后就会造成非常强大的导向力量,使得后来的语言学家们都顺着已开辟的道路继续学术讨论。西方语言学以范畴分类为中心,并且发展出了一整套分析语言的概念和工具,这对中国语言学起了非常强大的规范作用,造成了目前中国语言学研究与语言实践相脱节的困境。改变这种情况有待于中国学术思想的整体转型。  相似文献   

13.
I N Xidan,a busy commercial district in central Beijing,sits the National Mongolian and Tibetan School dat-ing back to 1913.Nearly a century ago a group of Mongolian students established a branch of 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t this school,the first branch set up by ethnic minority members."From this school,commu-nism started to spread among ethnic minority groups," recalled late Vice Chairman of China Ulanhu (1906-1988).  相似文献   

14.
解读西南少数民族崇尚的色彩语言—"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语言是指人类社会中作为信息传递手段的色彩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西南不少民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以黑为贵,就在于色彩语言中的"黑"能传递出他们所企盼的信息。影响民族尚黑习俗形成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西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二是原始宗教;三是历史上的文化接触与融合。但民族尚黑习俗的形成并不要求这三大因素必须同时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颖 《八桂侨刊》2014,(4):30-37
文章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调查美国纽约地区华人家庭中不同年龄成员的家庭用语选择及语言认同的差异,并且借由此共时语言状况来推测华人社区不同语言(方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数据表明:纽约华人的主要家庭语言正逐渐被汉语标准语和英语所取代,而随着代际的增长,纽约华人在语言和文化方面被"美国化"的程度也越深。  相似文献   

16.
马京 《思想战线》2003,29(1):55-60
语言人类学的学科定义以及语言实践、言语行为、指引性和参与性等理论方法的研究视野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把语言视作一种交际工具、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文化实践 ,即一种行为形式的语言观 ,使得这门边缘学科能够创造性地继续影响它所吸收养分的人文社会学科 ,同时对我们理解语言对于人类的意义有其独特的贡献。语言人类学是人类学背景下的语言和言语研究 ,是把语言作为文化源和言语作为文化实践的研究 ,是语言学的一种人类学阐释。  相似文献   

17.
警察语言沟通力是警察在与别人交往时关注、接收、记忆、解析及表达语言的能力。警察语言沟通力的表征是:对语言关注、接收、记忆、解析、构造的敏感、迅速、正确;语言表达符合规则、清晰、流畅、达意、适速、简要;能随机应变地使用语言,有感染力、说服力。警察语言沟通力的要素是:语言注意,语言感觉,语言记忆,语言思维,语言行为及其所产生的表情、声音、文字,语言意志与情感。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性别理论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过去几十年来,语言性别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零散的讨论到系统的两元对立论再到后期的多元性别建构论。本文旨在揭示这些理论的发展,并总结出了六种语言性别理论:生物决定论、缺陷论、支配论、差异论、社团实践论和表演论。本文主要阐述这些理论的发展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