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传统养老方式受到挑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济南市洪家楼街道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根据洪家楼街道探索经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创新形式,实现灵活化、人性化、个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特别帮扶困难老年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标准化运作;配备多样化、现代化、体系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高龄独居、高龄空巢、残障失能、低保特困、重病大病、孤寡失独等"六类"特殊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家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基于对合肥市蜀山区"六类"特殊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调研,聚焦城市社区"六类"特殊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症结,从探索多元化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构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体责任与主导功能建设等五个方面,对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政府、社会、家庭、市场和谐共向性的社区特殊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时间银行"作为一种养老服务模式在我国养老服务领域被不断复制推广,引发广泛关注.文中对当前我国各地区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不同层面开展的关于"时间银行"运作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对因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时间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遭受的质疑进行分析;对"互联网+居家养老"理念下"时间银行"的发展愿景展开探讨,认为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在养老领域建立完善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评价体系,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在传统居家养老功能趋于弱化,机构养老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有效的养老服务体系是老年工作面临的挑战。本文结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社区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以社区为中心,将社区作为依托,由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提供养老资源的一种养老模式.以Gilbert Specht & Terrell提出的社会政策分析架构为基础对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进而对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通过设置社区社会工作岗位、统一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建立规章制度等手段,努力探索一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运行中的平桥区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着社会工作者非专业化背景、养老服务中心规模有限、社工岗位行政化等问题,因此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当前及可以预期的将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社会养老产业难以很快发展,居家养老必然是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新的“居家养老”必须与“社区养老”相结合,依靠社区养老服务来发展、完善居家养老。而要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的养老形势十分严峻,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却日趋弱化,机构养老所能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建设一种新型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十分必要。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制定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组织协调机制,促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建设进入良性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社区居家养老方式发展的背景是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不容乐观的养老现状,其中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机构养老尚不成熟是主要表现。文章对众多学者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方式定义的界定进行了梳理,作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方式四大优势分析,得出社区居家养老方式是符合现实国情的可与家庭养老方式和机构养老方式优势互补的主要养老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非农产业,进入城市寻求发展,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加之转型期传统孝道日趋式微,家庭养老功能渐趋弱化,农村养老形势日益严峻。通过对家庭养老、自我养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六类农村现有养老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以新农保模式为基础,完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农村养老模式多元化发展的前瞻性理念。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现有的养老模式仅满足了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但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章从大文化的视角,结合传统"孝"文化与现代人文关怀的思想,提出文化型养老的内涵,分析了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模式在实现文化养老方面的不足,进而提出高校是实现文化型养老的有效途径,并试图构建评价"文化养老"的指标体系以促进文化养老的实现,进一步健全西安市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为样本,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可以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阶段和三类主要模式。两条主线为救助-适度普惠福利服务和居家-社区福利服务,三个阶段指由自发性的帮扶救助到村两委主导再到混合化运营,三类模式包括纯居家互助服务模式、互助服务+就餐模式、互助服务+综合模式。总体而言,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应该是非营利定位的,互助服务是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其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分阶段、分类型地扩展救助型福利服务和适度普惠型福利服务;由福利的国家责任向国家、社会合作(发动社会参与,进行资金和服务互助)转变;由设施建设向服务供给转变;构建农村互助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大国",在老龄化问题困扰社会的前提下,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而家庭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的发展都面临着困境,高龄老人养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非常尖锐。要缓解这类矛盾,宜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高龄老人居家型社区养老模式,让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大背景,具体分析了河北省保定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该市老龄人口对养老方式的预期、养老的需求和收入水平,提出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思路,即社区居家养老作为大众型养老模式,民间机构养老主要针对中高收入群体,辅之以针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养老.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时期,国家提出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智能化社会养老服务格局。通过对乐山多个社区养老服务现状的实地调研发现,社区养老服务在支撑、定位、供需方面还存在问题。为此,要明确定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养老格局;整合资源,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突出重点,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精准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家庭和社区分别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功能。以家庭和社区资源整合为基础的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当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与重点。纵观国内外经验,制定和完善系统性的、可操作性政策体系是推动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根本保障。因此,为克服由于认识偏差、职能分割等原因造成的政策缺失以及"碎片化"问题,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迫切需要从组织体系、服务体系、资金保障体系、运行机制等四个层面进行通盘考虑、综合施策,不断推进其理论建设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7.
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国的城市社区正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能在家中接受养老服务,但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非营利组织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参与不足。日本是一个在养老服务方面具有较多经验的国家,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非营利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日本的相关法律、居家"介护"服务及相关实践,总结出非营利组织在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优势,其为我国完善非营组织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了途径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程序逻辑模式为基础,开发出一套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评估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修正型德尔菲法"、AHP法以及专家赋权法,最终确定了36项指标以及指标的权重,并利用2014年上海市4个区的数据,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各指标层指标障碍度进行分析发现,服务投入与服务产出方面的指标是影响绩效的重要障碍因素;利用最小方差法,对准则层阻力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上海Y区属于四系统阻力模型,其他3区属于三阻力模式。  相似文献   

19.
标准化是维护服务对象权益、提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发展,建立系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有助于规范和引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本文以服务业组织的标准体系为基本框架,并结合广东省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及标准化的实地调研情况,构建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通用标准体系、服务管理标准体系和支撑保障标准体系组成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事实上已进入了"老年大国"。在老龄化问题困扰社会的前提下,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高龄老人的养老需求不断增加,而家庭养老和专业机构养老的发展都面临着困境,高龄老人养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非常尖锐。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高龄老人居家型社区养老模式,让高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