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宏篇巨著里竟然觅不见当时在党和红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王稼祥的踪影,这是事出有因的。  相似文献   

2.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名字写在这封信上是意味深长的”20世纪30年代初,24岁的海伦·福斯特·斯诺怀着要当一个作家的梦想,周游世界,横渡太平洋来到中国。在上海,她同另一位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埃德加·斯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结为伉俪。1937年,海伦奔赴延安访问了近四个月,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还见到了斯诺1936年在保安访问时未见到的第二、四方面军的许多红军将领,写出了《续西行漫记》和《中国共产党人》等书,向世界人民介绍了中国革命和红军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吕传彬 《前线》2014,(8):123-124
1936年6月3日,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位西方记者启程奔赴当时颇具神秘色彩的陕北苏区采访。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参观采访后,斯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历史篇章--《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这部巨篇“像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向全世界揭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所在地陕北,有着一片全新的天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这一边,它如同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笔下的长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当时,他曾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又访问党和红军长征的领导人,第一个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报导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长征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对增进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正确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的学生营;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4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严…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会想到埃德加·斯诺。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他对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他数十年如一目,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被称誉为“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  相似文献   

7.
刘明钢 《党史博览》2006,(10):38-40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求生存谋解放的一部最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它以特有的魅力,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长征胜利距今已有70年。70年来,相关的图书已出版了很多。人们一般认为,关于长征最早的记录是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出版时更名为《西行漫记》)。但实际上,就在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红军指战员的同时,不少长征亲历者也曾拿起笔撰写回忆文章,这些回忆文章于1937年2月结集成书,并于1942年出版,这就是《红军长征记》——一份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王稼祥(1906年-1974年)安徽泾县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开拓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战争年代,王稼祥有几件大事载人了党的史册。1935年.王稼祥为促成遵义会议的召开发挥了重大作用.“投了关键的一票”。1938年7月底,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传达了共产国际重要意见,从而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1943年7月,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初步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是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穆阿妮 《广东党史》2011,(12):13-15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读到了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于是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不胫而走,家喻户晓。2009年他又被中国网民评为一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还有:救助25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热爱中国的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为中国红军和毛泽东赢得世界性影响的美国人斯诺,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李约瑟,加入中国国籍的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在中国生活奋斗60年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印度人柯棣华,泰国王室中的“中国通”诗琳通公主和帮中国农民致富的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而白求恩则以票数最多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王稼穑最近谈话》(以下简称《谈话》)以答红中社(全称为红色中华社)记者问方式,发表于1936年1月29日出版的《救国时报》上。该文共阐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苏维埃政府对目前华北问题有何观察;二、中国苏维埃政府对于最近全国学生救国运动有何感想与主张;三、最近各方盛传蒋介石已与红军成立停战协定的事实与内幕;四、中国苏维埃政府对于组织国内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前的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历经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作为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稼祥同志,对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丁晓平 《湘潮》2014,(7):4-8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贺龙、徐海东等人闲谈时聊起了中国文学。毛泽东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相似文献   

13.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4.
胡为雄 《党的文献》2017,(1):112-118
《红星照耀中国》的第五章《长征》中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德国的冯·法根豪森在第五次"围剿"时是不是蒋介石的首席顾问,是否参与了第五次"围剿"中施行的反动的新军事原则的策划;红军进入贵州时是否有"一二十万的军队的迎击";红军进逼昆明时蒋介石与其夫人是否乘火车逃往印度支那;红军通过的贵州、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居住的是否为"苗族和掸族";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时勇士有多少位;红军沿大渡河进军时是否有两支队伍夹江同行的情况;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其兵力是多少;是否有所谓"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及众多勇士横渡大渡河时都曾遭失败"的史实;红军渡金沙江的渡口是否叫"皎平渡";红军过雪山时攀越的一处荒凉山岗是不是叫"炮铜岗";中央红军北上时,留下的是否是朱德和李先念;红军过草地时,一个萝卜"够十五个人吃"的说法是否准确,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勘误过程,可以反映出红军长征的若干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15.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3,(12):44-47
200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选用了著名歌曲《十送红军》。在每集的片尾,我们看到屏幕上映人眼帘的词作者是张士燮,曲作者是朱正本。许多人一定以为是中央电视台弄错了,因为《十送红军》这首大家熟悉的旋律,40年来一直是作为土生土长的纯粹的江西民歌被大家传唱的,现在怎么又有了词作者和曲作者呢?  相似文献   

16.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是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践经过理论学习和思考之后,于1930年在中央苏区时期写的一篇文章。毛泽东在该篇文章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严重盛行的教条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批判,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中国化的问题,呼吁人们科学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率先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反对本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期阶段的标志性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7.
孟红 《党史文苑》2010,(7):26-30
哈里森·福尔曼是一位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朋友,美国合众社、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1944年夏,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冲破重重阻碍,从国民党控制下的重庆一路北上。到达延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抗战圣地延安,报道了模范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及艰苦卓绝、英勇抗日的八路军,写下了轰动中外的《红色中国报道》(此书后来被译为《北行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西行漫记》的姊妹篇。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有三段关于宁夏党史的论述。主要包括宁夏早期党组织的建立,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单家集夜话,《清平乐·六盘山》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红军将台堡会师,党领导宁夏人民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建设,为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贡献等内容,是历史主动精神在宁夏革命征程中的光辉映照。对这些党史事实进行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宁夏党史的重要论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不少报刊曾披露过英国人勃沙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早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  相似文献   

20.
于楠 《当代党员》2008,(12):58-61
没有中国制造的日子 2019年,圣诞节,纽约。 《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莎拉,在这一天收到了39件礼物,其中有25件是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