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制度化程度直接关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化水平和总体质量.进入新时代,推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作用.同时,构建政府负责下简约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机制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协同供给,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实现社区治理的公众参与.还要以法治为保障、以科技为支撑,提升和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的法治化水平和信息化建设,进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共同体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是辩证统一的。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来支撑;只有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的不断增强,才能更彻底地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过程,同时,也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基层党组织既是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主体,也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先锋队”。基层党组织不仅坚守自我以夯实基础,也超越自我来推动创新。在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视域下,基层党组织需要从政治引领、组织力提升、服务方式创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进行整合创新,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进而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3.
曹再兴 《瞭望》2020,(1):54-55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社会治理是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多元社会主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湖南长沙开福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多元参与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元共治体系,为社区治理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4.
李少恒 《求知》2023,(3):45-4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直接与群众对接,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对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向网络化治理的转型,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以及社区的善治就成为新时代的必须。网格化管理的功能与困惑参半,其有限性在于它虽然通过行政力量实现了国家与社区个体的联结,却无法通过行政力量来重建社区的内部联结。只有根据网络逻辑再造社区治理体系,重构生活空间和科层组织的合作系统,避免成为既有科层组织的延伸和附庸,才能克服网格化管理自身的局限性。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的转变,意味着"一元领导"到"多元共治"的转变,重新明晰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等主体间权、责、利边界,构建平台型政府与社会的合作网络,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为社会力量赋权增能,把"原子化"的居民组织起来,使基层社会形成一个有自治能力,能够互助合作、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共同体,实现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6.
陈纪  胡北 《求知》2021,(2):42-44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调研基层社会治理时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现阶段,我国基层社会事务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让党的领导在社区治理中落地生根,既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区治理体系,更需要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主体,领导社区多方主体共同发力,大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民主协商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组成。在这一背景下,以强化交往能量场、协商对话与话语共识等话语交往的积极作用为发力点,能够有效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中民主协商的治理价值。在治理实践中,民主协商是通过问题引导机制、结构组织机制、协商对话机制以及协同行动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面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应将提升交往能量场的治理能力、建立协商对话的运行规则、坚持话语共识的实践导向以及增强多元主体的治理共同体意识作为民主协商路径的重要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8.
有效应对新时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和现实难题.提高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治理能力的现实选择在于: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加快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优化公共治理结构,构建基层政府与群众合作共治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的维权机构,引导农民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各类自愿合作组织;推进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由管制型、参与型模式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模式转变;加快建立与完善群体性事件治理的联动机制,构建跨区域的府际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跃  余练 《理论探索》2020,(4):81-9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势必带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变化。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来审视当前的基层社会治理,可以清楚地看到,基层社会治理存在自治能力不足、依法治理理念不够深入、形式主义现象依然存在、行政化特征明显和多元共治机制不畅等问题。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应该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制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作用,发挥法治保障功能和科技支撑作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协同各方治理主体,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商治理模式,构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方雷  孟燕 《理论探讨》2023,(2):21-28
基层政治建设是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建构基层民主政治体系并维持稳定政治秩序的系统行为。在基层治理实践中,加强基层政治建设就是要增强党的领导政治韧性,明确党建构基层治理秩序的政治责任,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提高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的政治优势,夯实基层治理的政治根基;优化基层党政结构,实现党政行为联动、价值同构与责任共担,创新基层治理党政统合机制、基层群众参与机制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提高基层政治能力,引领提升社会再组织化程度,增强基层群众治理主体性,实现基层治理的实质性治理参与,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可以有效回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拓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空间。通过对东莞市横沥镇这一本土实践对象进行考察,从关键主体、工具支撑和治理目标等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主体—工具—价值"分析框架,描绘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现实图景,阐释多元如何实现共治问题。研究发现,新时代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图景,主要是围绕"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理念,推进异质性多元主体间的责任框定,构筑互动尽责的协同创新支撑保障,形成公共精神价值重塑与成果共享,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为理解现实中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基层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化发展水平对推进整个协商民主实践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基层治理体系优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基层协商民主运行的制度构建问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普遍存在规范性不足、实效性欠缺及供需不对应等问题。改进基层民主协商实践的自我强化机制,致力操作层面的制度规范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基层协商民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今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的基本单位,其治理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治理,甚至影响国家治理。俯视当下,基层社会主要面临部门治理碎片化、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社会资本发育不良等治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整体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和积累培育社会资本,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自我调节与居民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积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光  张国亚  贾锡萍 《求知》2023,(8):45-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作为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目标导向的“十项行动”之一,是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天津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进,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统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指引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先进政治文明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强调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内在契合性,为新时代破解中国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会治理的始终,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和完善“七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民主,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为基层社区治理的开展定了基调。201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则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2015年7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实践动因及有效运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18,(5):30-36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对新时期化解社会矛盾、规避社会风险、保障民众权利及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原有治理制度滞后、社区原有治理机制不畅是新时期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重要实践动因。地方探索形成的"协商共治体系""民主协商议事会""分层民主协商"等社区协商治理实践模式,为破解社区治理困境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时期,保障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有效的运转关键在于:突破协商主体的封闭边界及其他束缚,使多元共治精神在农村社会生根发芽;因地制宜,建立多层次、网络化的协商机制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法治化与制度化相统一,正式协商与非正式协商有机结合;增强基层社会自组织力量,夯实协商治理运转的社会基础及社会资本;遵循人的发展与社会融合理念,以协商治理促进人的发展。由此,使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如何将多元共治精神真正植入农村社会,不仅是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有效运转的重要保障,还是现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是对社会管理的新定位、新要求。随着城市化演进和人口流动与布局的快速变更,嘉定新城(马陆镇)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着力破解新形势下完善基层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分工与合作机制的现实课题,嘉定新  相似文献   

19.
张瑜  韩升 《理论导刊》2023,(3):70-77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之间相互契合、内在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最广泛的民主参与、最大公约数的包容性、最真实的民主赋能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充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同向协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协商民主,拓宽民众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社会治理实践下的民生福祉;构建理性规范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完善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由此需厘清社区党建、基层政府深化改革和社会治理三个政策领域的关系,梳理典型建设成果,校准前进方向。其中,党建领域保证政治引领和组织力建设;政府治理须梳理政社关系,提升治理效能;社会领域依法有序协商、激发社会内源活力。党政社三领域深化改革、推陈出新,才能完善党建引领、政社协同、百花齐放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