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诺中国报道对美国政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诺中国报道在美国刊登发表和出版发行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斯诺中国报道对美国政要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总的来看,斯诺对中国的报道是及时和准确的,对美国认识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会想到埃德加·斯诺。斯诺是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他对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他数十年如一目,为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被称誉为“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  相似文献   

3.
陈晓崑 《廉政瞭望》2012,(11):42-43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革命的真相,在国际和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到中国,发表了许多介绍中国的著作,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斯诺与黄华     
王永华 《湘潮》2011,(4):19-22
斯诺与黄华,一位是撰写《西行漫记》的著名美国记者,一位是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杰出外交家。两个异国人在几十年的交往中,经历了从一二九运动到中美关系的解冻等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共从延安走向全国、融人世界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斯诺的殊荣     
1960年,斯诺冲破美国当局设置的重重障碍,实现了重访中国的愿望。9月30日,周恩来特意抽出一天时间,陪斯诺同游新近峻工的密云水库。 1964年10月,斯诺第二次访问了新中国。 轿车把斯诺从北京饭店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接见了他。  相似文献   

6.
1941年初,准备回国的斯诺已经在中国度过了他人生最美好、最充满活力的13年青春岁月。返美前夕,他又一次拜会了他十分崇敬的宋庆龄女士。宋庆龄动情地对他说:“你会回来的。我们算你是弟弟。你在美国是不会幸福的,你是属于中国的。”斯诺深深地为宋庆龄的真挚情谊所感动。当飞机腾空起飞的那一刹那,斯诺猛地掂出了宋庆龄那番话的分量,他突然意识到:“亚洲确实是我真正的故乡,美国反而是一片茫茫。我的形骸虽然离开了,但是,我的心却依然留在中国。”①确实,正如宋庆龄所预言的那样,以后斯诺曾三次访问中国。因为斯诺不仅属于美国,他更属于中…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着一顶褪了色的浅蓝红星八角帽。这顶帽子的主人即是对中国革命有过一定贡献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毛泽东就戴着这顶帽子拍过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 1936年6月,斯诺为了探求中国希望的真正之所正,历尽艰辛,来到国民党军队层层封锁的陕北,受到红军的热情接待,并送给他一套制服和一顶缀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帽。斯诺在保安见到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交恶达20余年之久,这期间,能被视为毛泽东的好朋友的美国人寥若晨星.然而,身为美国记者的斯诺却从30年代开始就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斯诺能有这份殊荣,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其几度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行.初到保安,毛泽东与他一见如故1928年,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来到中国.转眼间到了1935年底,时值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由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包围封锁,红色根据地在外界看来,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随着红军长  相似文献   

9.
陈杰 《党课参考》2023,(24):105-110
<正>毛泽东一生结交过不少国际友人,美国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是其中之一。1936年,斯诺越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北苏区,对红色区域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采访。在此期间,斯诺如愿见到了毛泽东,二人多次通宵促膝长谈。1939年,斯诺再次来到延安,对毛泽东进行了访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每次都受到毛泽东接见。根据历次访问所搜集的一手材料,斯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为亚洲而战》《大河彼岸》等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情况,其中多次提到毛泽东,称他为“历史上最大的人民救星”。因此,斯诺被赞誉为“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0.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下,1970年代末美国政府期望通过扩大对华技术转让的方式来促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在普雷斯访华之后,美国认识到了科技交流合作有助于美国对中国施加长期影响和维护中美关系的稳定。因此,美国确定了与中国进行全面的科技合作的政策。1979年1月31日,卡特与邓小平签署科技合作协定,中美科技关系进入制度化的全面合作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民的老朋友,20世纪世界杰出的新闻记者、作家和评论家埃德加·斯诺(美国)曾在中国生活了13年,其中在当时的北平旅居5年。在这里他经历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写出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掩护抗日志士脱险,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一1905年7月19日,斯诺出生于美国中部的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25年秋,斯诺考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他喜欢  相似文献   

12.
埃德加·斯诺早在1928年来到中国。1933年至1938年住在北京,曾在燕京大学任教,有两年住在北京大学校园里。1936年,他访问了我国陕北革命根据地,写成《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美国和全世界人民介绍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形势和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于1960年、1964和1970年三次访问我国,写了许多介绍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报道。1971年3月,离开中国寄居瑞士。患病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曾派医疗队前往救治。斯诺于1972年2月15日逝世,享年66岁。根据遗嘱,斯诺的骨灰一半葬在美国,一半送来中国  相似文献   

13.
舒云 《党史博览》2001,(5):25-27
一美国记者斯诺到红军大学来了。他左看右看、连连惊叹山沟里的这所大学。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从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从6月到10月,他一直逗留在陕北。这位第一个走进神秘红都的外国记者向世界介绍了红军和红军的长征,轰动世界。1905年,斯诺出生在美国坎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曾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930年,斯诺来到中国,在北平燕京大学担任了两年新闻系教授。在此期间,他认识了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还认识了鲁迅、宋庆龄以及一些中共地下党员。他们介绍他去延安采访  相似文献   

14.
蒋建农 《党史博览》2002,(12):50-53
1936年7月至10月,美国记者斯诺的陕北苏区之行及其同毛泽东的会晤,是中外新闻史上的传奇之笔。随着斯诺相关著作的出版和流行,在中国和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60多年后重温这段历史,依然是历久弥新。 一 斯诺的陕北之行,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精心组织和准备的。斯诺去苏区的想法,首先是通过他所执教的燕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和中共地下党员的介绍,得到  相似文献   

15.
1936年,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寻求东方魅力走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之滨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在那里他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并考察了这块根据地的整个情况。一年以后,斯诺根据采访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美国等地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它旋即被译成中文本(当时书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又轰动了中国。斯诺的书以优美酣畅的文笔向世人第一次全面展现了红星照耀下的另一种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中美两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判断、不尽相同的对苏政策取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两国之间的政策互动,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一、苏联重兵压境(1969~1972年).这促使中国对美政策作出战略性调整,对苏防卫作战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二、寻求与美合作的战略支点(1973~1976年).中国提出了"一条线"联合抗苏战略构想.但美国继续搞对苏缓和,阻碍了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三、把握战略契机(1977~1979年).苏联强劲的全球扩张势头,使美国的对苏缓和政策严重受挫,从而强化了中美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而加快建交谈判步伐,最终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17.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两党竞选人多围绕美国经济、美国的中东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尽管中美关系和中国话题不是主要着眼点,但中国话题已经进入其中。回顾历史,中美关系向来没有一帆风顺过,问题和干扰始终存在,但基本趋势却一直保持着基本稳定。未来,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18.
1936年8月的一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部碰到一个仪态大方、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武将,正在和陈赓将军亲切地谈着话,不禁引起了斯诺的高度注意.斯诺从头到脚细细打量着这位不知姓名的将军,仿佛他身上隐藏着摄人的奥妙;好象在审定这位陌不相识者是块非常引人注目的奇材.司令员彭德怀见斯诺神情专注,目不转睛,就上前对斯诺介绍说:“你认出来了吗?这位就是著名的‘赤匪’、红十五军团的军团长徐海东,周恩来副主席正要介绍你去他的军团呢.”  相似文献   

19.
1970年10月1日国庆庆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新中国的缔造青毛泽东主席同一位美国人并肩站立在城楼中央(见题图),向游行队伍频频招手。这位得获如此礼遇殊荣的美国人,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斯诺先生一埃德加·斯诺,1905年7月24口牛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光祖为开发西部边疆的人,后在堪萨斯定居_父亲詹姆斯,是小印刷厂生;母亲安娜生育二男一女,斯诺为最小的一个斯诺自幼接受I人主教洗礼,但他不信上帝。上中学时,学业一般,爱好文学和多种活动。13岁时参加重了军,一年内得过ZI放奖牌,并获“雄鹰量一f丫”称号_22岁,从密苏…  相似文献   

20.
<正>燕京大学是美国教会在中国创办的一所著名的综合类大学,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是该校首任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了北平,高校纷纷南迁,而燕京大学一度以独特的"孤岛"方式保留下来。燕京大学的外籍教师居多,他们中的斯诺、林迈可、班威廉、夏仁德、赖朴吾等人,利用欧美等外籍教师享有的治外法权,对支持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中斯诺、赖朴吾的骨灰就安葬在未名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