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楚国的商业都会刘玉堂商业都会的繁荣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商品经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据文献提供的信息,楚国的商业都会主要有郢、鄢、宛、陈、寿春以及吴和番禺等,现依次予以考察。郢,位于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的楚郢都,又称郢中、南郢和纪郢,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第一...  相似文献   

2.
《求索》2014,(0)
楚地镇墓兽形象神秘、诡异,鹿角与吐舌和域外艺术较为相似。楚地所出土的蜻蜓眼式玻璃珠、蚀花石珠、二十八宿名以及巴泽雷克墓地所出土的楚国丝绸与山字纹镜进一步证实,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与域外存在文化联系。以往人们多关注楚国通过南方通道与印度的联系,而根据欧亚大草原所出土的艺术形式与工艺品,需要重新评估楚国北上与中亚一带的交流与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上博简《君人者何必安哉》中,范戊以白玉微圜之形不足以制礼器为喻,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礼乐教化与楚国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旨在批评楚王不谙治道。用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相互参验来进一步解读此简文,经考证简文中楚王的真实身份应是楚怀王,楚国人心目中理想的社会经济是"万物得其宜,事变得应","君人"的安危与是否爱民、尚贤好士、隆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过解析范戊提出"三回"之论,准确把握楚国精英阶层的治国理政思想。  相似文献   

4.
楚同各诸侯国关系的古文字资料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出土的金文和竹简文字,有许多反映了楚国同一些诸侯国的关系,可与有关的文献记载相印证,有的还能补文献记载之不足,对于楚文化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特将这类古文字资料,按其所记载的与楚发生关系的国别分为若干条目,作一简要叙述。错误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疏理了清代以来学者对“炮格”一词的考证成果,引用最新出土文献,论证清人考证中的可取之处.同时,就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研究价值进行讨论,认为应当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重,实事求是,不能一味趋同或立异.  相似文献   

6.
李岩 《求索》2013,(12):69-72,131
研究周代的服饰制度,由于年代久远.所以要依靠早期文献的明文记载和考古发现。而目前学界在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传世文献和出土的玉人像上.却忽视了地下出土的两周青铜器铭文。因此本文通过整理两周金文,发现两周金文为周代的服饰制度研究提供了大量地下第一手材料。经对西周金文赏赐运用先分类.后断代的研究,探讨周代赐服制度的形成与特点,阐明西周中晚期赏赐服饰之类别进一步细化,数量亦有所增多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汉对楚文化的继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史家有“汉承秦制”之说,然细加考察,发现此说有偏颇之处:从政治、经济方面来看,可以这样说;但从文化的继承和影响来看,汉文化并未续承秦文化,而是与战国时代的楚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应当说是“汉继楚绪”。 首先,从出土文物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黄帝书》,说明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而黄老之学的源,实出于楚国。老子原系楚人,《老子》一书则是一部产生于南方楚地而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哲理诗。还有马王堆一号  相似文献   

8.
神兽     
1990年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9号墓出土,共一对,形制基本相同。 1990年初春,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经过库水的长期冲刷,水库沿岸暴露古墓葬多处,这里因1978年发现了下寺楚国王室贵族墓葬群,并出土了铜禁、王子午鼎、王孙诰编钟等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而闻名遐迩。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在下寺墓群附近的和尚岭  相似文献   

9.
陈谷嘉 《湖湘论坛》2002,15(2):81-84
长期以来,似乎对先秦儒、道二家的研究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对其歧见颇多关注,被看作是争鸣中的对立二级,而对它们异中有同、争鸣中有融合则少论及。近年来,湖北郭店出土的文献,提供了许多过去传世文献所不曾见的材料,从这些材料发现,儒家和道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对立的二派,尤其是人伦道德学说方面是如此,更多地反映了它们思想趋同的方面。其实,在出土文献所反映的儒、道思想趋同的趋势,从公开传世的文献也可得到印证,只不过是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罢了。本文从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儒、道思想的趋同性方面在…  相似文献   

10.
楚国的货币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对楚国的货币作了研究和考证。楚国的货币完整而自成系统,有金、银、铜三种。主要是具有独特形式的金版、金饼和铜质蚁鼻钱。被称为“郢爰”、“陈爰”的金版及金饼等贵金属的流通使用,始于春秋晚期或春秋、战国之交,反映了当时楚国的国力强大,商品生产、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蚁鼻钱,又称铜贝,系殷周以贝为币的遗制,约始于西周,后因楚国国势凌弱、经济衰落,铸造质量逐渐轻小,一直使用到楚国被秦灭亡为止。  相似文献   

11.
郭俊然 《求索》2012,(6):128-130
大量印章、封泥、简牍等实物资料的出土,修正或弥补了先前关于汉代中央官制研究的诸多内容。通过对传世文献资料和出土实物资料的考察,文章发现了大量文献所遗的职官内容以及能够校正文献所载的职官内容。主要分成太常、宗正、光禄勋、太仆、少府和水衡六大系统分别论述。这补充和拓展了汉代中央官制的研究内容,对构建全面、系统、详细的汉代中央官制系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万全文 《世纪行》2007,(12):21-22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楚国在西周晚期才开始青铜器的铸造,在湖北当阳赵家塝楚墓群的西周晚期楚墓中,出土有青铜鼎、簋。  相似文献   

13.
“鞋”考     
张靖华 《前沿》2014,(17):200-202
人类由不穿鞋到穿鞋再到穿各种不同的鞋,鞋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并被纳入礼制的规程,成了文化的载体。本文结合文献和出土实物从鞋的起源、鞋的名称、与鞋有关的礼制和民俗三个方面对"鞋"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4.
王婉尧 《传承》2010,(24):160-161
楚国青铜礼器融合了商晚期到西周时期中原文化的庄重大方与楚地文化的瑰丽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审美价值。和尚岭二号楚墓出土器物的组合体现了该墓的用鼎形制、级别,其中青铜礼器的构造、纹饰演变和玉礼器的形制与纹饰特征对研究这一时期的楚墓礼制文化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在长江中游湖北省江陵县的一座古墓里,出土了满满一棺精美华丽、光耀夺目的丝质衣裳。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两千二百多年前的随葬物品。江陵县境内有一座纪南城,是公元前六八九年至前二七八年间楚国的都城的遗址。过去在附近曾经发掘过大批楚墓,出土了许  相似文献   

16.
魏强  王娟 《理论月刊》2014,(1):161-164
整体观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状况,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深刻分析和科学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对加强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引领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内的多样化社会思潮不无裨益。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的文献考察,可以发现: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愈加重视,重点愈加突出,逐渐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层深入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核,尽管如此,研究的系统性缺乏、研究的方法单一、影响效度研究不够等问题已经凸显,亟待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系统研究、多元研究和影响效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蕊 《求索》2013,(11):141-143,195
本文通过对目前已著录的甲骨卜辞的穷尽性考察,佐以商周金文以及传世文献的例证,对殷商时期虚词"之"的用法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卜辞中"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尚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出现作主语的用法;"之"作助词的用法也已经在卜辞中出现。殷商时代是"之"字语法化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西周时期楚国势力渐入湖南,至战国中期已占领了湖南全境。其间,楚人带来了优势的文明形态,大大促进了湖南的发展。本文拟从对长沙出土的楚帛书的具体分析入手,论述楚文化入湘后湖南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周时期,朝聘礼作为重要的邦交礼节,对于巩固周初统治、维护周天子的权威起了很大的作用.春秋以后,在“礼乐崩坏”的背景下,朝聘礼仍为各诸侯国所继承.楚国在从“蛮夷”之邦发展至中原强国的过程中,受到中原文化影响,逐渐开始重视朝礼“别尊卑”功能的发挥,利用与他国间的朝礼来标榜自身地位之改变.新出土的楚国纪年简资料,有很多楚国聘问活动的记录,与传世文献如《左传》、《史记》中记载的楚国朝聘活动相互参照,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实力的变化过程,以及中原礼仪文化对楚国影响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我国上古黄金时代的春秋战国之世,既然有空前繁荣的学术文化,无疑也有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作为经济基础。可惜这方面的史料太少,以致现在已无从窥见当时诸国生产情况的全貌。偏处南方的楚国,这种情况尤其突出。尽管近几十年以来,我们从大量出土文物中,已经越来越有把握地相信楚文化的水平是很高的,但仍然很难具体了解它的经济发展的情况。因此,本文对楚国农业的探索,就不能不局限于以下四个问题的考辨:①从“火耕水耨”探讨楚国农业生产的类型;②从“井衍沃”探讨楚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