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何芸 《理论月刊》2012,(5):149-152
包容性增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包容性增长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一理念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着城乡、行业、地区、阶层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等包容性问题,应该着力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利益分配格局、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促进收入分配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最近,收入分配改革又成了新一轮经济改革的热点话题,不仅媒体广泛关注,不少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如何调整居民收入分配。在众多建议和对策中,不仅强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也更加关注如何才能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收入分配调整,不仅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也关系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重大问题,而且社会公平公正的最基本方面就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因此,对收入分配制度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于晨 《创造》2010,(6):52-53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讲到,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今年两会把公平正义问题提到很高的位置,说明这一届政府对解决好民生问题、分配问题、公平问题等的决心。我们都知道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衡量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每个公民都有追求公平的愿望和权力,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社会收入分配体系.是高效共富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和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及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相适应的分配原则的一次历史性调整.标志着我国深层次经济利益关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改革协调新阶段的到来。其中.一次分配是根本切入点:“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是治本措施:地区差异、行业垄断利益分配关系的适当调整以及权商勾结等腐败的打击.是不可或缺的直接配套措施:司法、行政、文化、医疗和教育改革的相应深化,是必不可少的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5.
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关乎一个国家稳定和谐的大局。公共政策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对调整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共性是其价值追求与本质属性。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政策存在公平价值缺失、政策的不当倾斜和偏好以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构建以公平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调节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调节收入分配是一场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变革,所以要照顾各方面的合理诉求,协调好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取得共识。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要在“更加公平”的原则下,通过“提低、扩中、调高”等办法,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切实提高劳动者劳动报酬,加强各项调控机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并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切实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全党同志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下大气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第一,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不仅涉及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等经济问题,而且涉及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司法公正等政治、社会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处理好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加剧了整个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政府作为掌握最大资源和最有效调节手段的组织,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公正的分配,让各个阶层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其追求的最高政治目标和应承担的政治责任。责任政府既是一种价值体现,又是一种制度安排。政府如何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公正的分配,其实质就是如何对待公平与效率,以什么价值标准来衡量和判断社会的收入分配关系。目前应以政府自我改革为动力,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以不断提高社会中下层收入为重点,调整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继强 《前进》2005,(5):14-15
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经济关系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经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公平分配则是社会经济关系和谐的核心。经济增长、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并不完全能够走向一致和协调,现在仅仅关心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远远不够,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按贡献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分配理论关于生产结构决定分配结构的基本原理出发,以现代经济学生产效率和分配理论作为微观分析工具,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关系,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主要结论是:按贡献分配原则符合马克思的分配原理及社会公平观;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初次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正”是一致的;在再次分配中,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及其相应的收入分配原则与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没有矛盾和冲突。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相关的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个人收入分配机制的合理与否是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决定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结果要体现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利益。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标,需要建立对按要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的收入再分配机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个人收入分配机制,对于实现社会公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合理分配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两极分化收入分配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可见。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社会公平的难要体现。但是,在记者的调查采访中,这种愿望在现实中却在一步步地拉大。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不同于平等和平均.效率与公平二者之间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富有效率的社会,也是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收入分配中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维护社会公平是政府的重大责任.必须推进政府转型的改革,使中国政府由生产建设型政府转到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4.
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面对利益关系协调这一牵涉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诉求机制以及集体谈判机制这四个方面寻求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利益协调机制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中体现效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经济效率,增强收入分配公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公平又是效率必要的条件。收入分配的起点、机会、过程的公平与效率是相通的、统一的。再  相似文献   

16.
一、两种意义上的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对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确保分配公平,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从某种角度讲,没有分配公平的国民经济发展是不会持久的,同时也是毫无意义的。那么,什么是分配公平呢?分配公平作为人们不懈追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指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避免高收入与低收入者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过大,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二是指收入分配法则的公平,…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10,(23):20-20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一般意义上的结构调整有质和量的区别。宏观而言,这一调整至少包括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产业调整、城乡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布局的调整、消费结构的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收入差别的调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一个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制度则是实现这一基本条件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在分析利益分配制度中公平价值应有之义的同时把公平作为利益分配制度首要价值原则,以形成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为核心,以民主政治与"以人为本"法律制度的完善、公正而和谐的社会构建为配套措施,从而为社会各种利益的公正分配提供制度性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论垄断对我国职业群体收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垄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垄断又呈现出其特殊形态,即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行业存在职工工资及其他收入的不合理性现象,又会造成职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行政性垄断已对职业群体利益均衡产生了消极影响,破坏了社会分配秩序。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竞争机制等措施限制行政性垄断,调整职业群体收入的差距,从而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和效益。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公平的政治哲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平是私有化及社会中各种利益分化的产物,合理地划分利益是社会公平的深层本质.罗尔(John Rawls)与诺齐克(Robert Nozick)的理论之争对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罗尔斯"正义即公平"理论强调的是合理分配社会权利,而诺齐克的"分配正义思想"却强调保障个人权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也具有相对的统一性;效率的实现和提高要有一定的公平环境和公正规则.政治哲学意义上的社会公平观既具有方法论意义(手段)又具有价值论意义(目的.一种社会公平观的形成,从其直接手段上看,在于调整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而从其根本目的上看,则是为了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