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兆利 《人民调解》2006,(12):34-35
基层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由于受法律、文化知识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调解中程序不规范,调解协议书说理不清、制作要件残缺,盲目追求调解率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弊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削弱了民调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影响了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威信。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28日,四川省旺苍县东河镇东河司法所与镇林业站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解组,对一起农村林权纠纷进行了现场调解。为了达到"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效果,联合调解组决定把周边群众召集起来,开一个现场调解会,把调解矛盾纠纷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在矛盾纠纷调解过程中以"案"释法,有针对性地向群众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和人民调解工作的意义、原则,起到普法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人民调解工作中,人民调解员除了要具备法律法规知识、为公众服务的责任心和热情、丰富的调解经验以外,还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不同当事人的个性差异和情绪状态,选择适当的调解方法、技巧和策略。一、根据当事人的情绪状态,寻找最佳的调解时机情绪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矛盾纠纷解决以前,双方当  相似文献   

4.
基层掠影     
《人民调解》2006,(11):F0002-F0002
为进一步促进青海省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省司法厅在全省开展对《青海省人民调解工作条例》宣传活动日和知识竞赛活动。上图为在今年5月23日宣传日活动现场,司法厅副厅长庞顺泽(左二)视察宣传活动情况,右图为今年7月7日全省人民调解知识竞赛抽奖仪式。  相似文献   

5.
张永华 《河北法学》2023,(5):135-153
诉源治理的目的是实现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律师参与非诉讼纠纷化解是实现诉源治理的重要方式,但实际效果不甚理想。重要原因是律师调解缺乏权威。律师调解的权威获取和生成与纠纷当事人对律师调解制度及调解律师的信任有关。具体机制包括律师调解组织和律师本人的社会声望(特别是道德品格、专业技能)、嵌入社会交往网络获取地方性知识及通过组织嵌入获得正式国家机构权威支持。现实中存在多种障碍因素妨碍上述机制的作用发挥。充分利用纠纷方的工具理性能力和心理,律师调解市场化扶植品牌调解机构、“金牌”调解律师等或可有助于实现律师调解制度和调解律师的权威生成。  相似文献   

6.
周子乔 《法制与社会》2013,(13):107-108
通过对江苏、上海等地调解组织的实地调研,在委托调解领域总结出了一些调解组织成功的经验所在,如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从事专业的工作领域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工作者所具备的特点、优势,可以发现其和调解工作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因此可以将社会工作者纳入到社会化大调解体系当中,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长,提高调解的效果,同时也能促进社会工作的自身发展,形成一个互惠双赢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赖锋 《人民调解》2007,(9):38-39
社会矛盾纠纷多种多样,涉及的人员和调解适用的法律千差万别,调解矛盾纠纷的方法也千变万化,不可能存在一种公式化的调解模式。但是,调处矛盾纠纷也有一些普遍适用的基本方法,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对做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就调解矛盾纠纷的基本方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调解工作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七大要求,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增加社会稳定因素,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调解组织的效率研究出发,重点探索我国人民调解组织结构的优化整合途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2011,(11):9-10
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应遵循的工作方法有哪些?人民调解工作方法是人民调解区别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标志之一。人民调解工作方法包括调解的原则、调解的方式和调解的技巧等。一、调解的原则调解的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首先,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诉讼调解的工作量的增多,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调解原则贯彻不健全,调解程序的设定不完善,久调不决,不能发挥正确指导作用等.对此,本文结合调解工作实践就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谈了几点建议:一是确立调解自愿和不公开原则,主持调解者多元化;二是建立独立完备的庭前调解与诉调对接制度;三是建立调解违约制度,保证调解书的效力;四是有效做好“调审分离”与“调审合一”的结合工作;五是营造有助于实现调解结案的调解氛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市根据本地区特点,在探索和建立新颖调解工作机制和调解网络上下功夫,摸索并运作了预案工作机制,预警性信息报送机制,海上调解和外来人口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一方稳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民调解》2008,(10):7-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 为了进一步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示广大人民调解员的风采.传授人民调解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通过调解手段解决矛盾纠纷,司法部拟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人民调解工作经典案例.编写《人民调解经典案例选》:征集选调并组织拍摄人民调解教学宣传示范片。为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调解技能,忠于职守……"8月初,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司法局组织举办了一次"人民调解法"知识竞赛,30多个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单位参加了竞赛。比赛先以笔试的形式选出参加复赛的前10名,笔试内容主要是人民调解法、劳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内  相似文献   

14.
张剑锋自2002年担任广西博白县司法局龙潭司法所所长、龙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对调解工作满腔热爱,他以丰富的调解知识、坚韧不拔的斗志,全身心地工作在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去年,他被司法部授予“标兵人民调解员”称号。  相似文献   

15.
何敏刚 《中国司法》2003,(10):52-53
人民调解是一项上升为法律制度的民间调解制度。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调解员是在纠纷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作为第三人依法对纠纷进行调停。新时期民间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等特点,人民调解的内涵和外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纠纷和调解活动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仍然是心理活动外化的结果,调委会调解的根本目的还是使双方当事人的需求得到最大化,达成调解协议即是双方当事人心理共同达到平衡点。因此,使当事人获得心理平衡是一系列调解活动的基本原则。为此,我们提出温馨调解,改变以往司法调解中心“法庭式”的庄重严肃,推行温馨和谐“家庭式”的街道、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温馨调解需完善5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6.
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调审合一、律师参与有限、当事人不出庭等方面问题,影响了调解作用的发挥。建议借鉴国外立法,建立审前调解程序,实行调审分离,设立专门调解法官,加强律师功能,规定当事人亲自参与调解,并确定审前调解时限为1个月,裁判程序中不予调解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2009年7月28日至29日,全国法院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今年两会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民法院调解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认真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研究部署人民法院调解工作,努力推动人民法院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的正当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行政法理论中,"公权力不可处分"等观点否定行政诉讼适用调解。受此影响,我国法律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审判实践中,以"协调"、"和解"等形式变通适用调解的做法一直存在。这一矛盾根源在于将"公权力不可处分"、"当事人法律地位不平等"等学说的绝对化。行政裁量权的广泛存在和契约行政的渐成趋势,使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的建立具有了充分的正当性。但同时,行政裁量权的有限性和契约行政的局限性,又决定了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应当是一种有限的调解。  相似文献   

19.
郭俊峰 《人民调解》2012,(11):43-44
俗话说:“甜言一句三九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调解工作中,语言适用的巧妙、得体,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更有助于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纠纷调解过程中,同类型、同等难度的纠纷,不同的调解员进行调解,有的可能迎刃而解,“嘴”到病除,有的则事倍功半,久调不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加、法律关系的日益复杂以及利益冲突的日渐加剧,调解因其在钝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纠纷、推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制度优势,日益受到各级法院和法官的重视,成为司法实现定分止争功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就在各地法院大力贯彻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司法政策,积极推进诉讼调解的同时,许多调解不规范的情况也日益显现,逐渐成为制约和影响调解制度有序运行的重要障碍。如何在积极推进调解工作的同时,确保调解的规范运行,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