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是泰国的一门重要外语,在泰国经历了自由发展、被限制打压和当前的迅速发展几个不同阶段。本文旨在梳理不同历史时期汉语在泰国语言政策中不同地位的基础上,指出汉语在泰国语言政策中的地位变化与中泰关系的亲疏程度、汉语工具价值的高低、泰国华人国家认同的变化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泰国还没有成文的语言政策和规划,但是在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泰国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泰国政府通过不断强化标准泰语的地位和作用,以促进泰国的国家认同,在强调泰语地位的同时,又注重其他外语的工具作用,为泰国的国家形象和经济发展服务.20世纪末叶,在民族国家的构建基本完成的时候,又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提出多元文化的政策,放宽对英语、中文等外语的限制,但强调标准泰语主导地位的政策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3.
外语的教学目的是形成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语言能力。注重交际的外语教学法逐渐被发现难以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这促使学界开始探讨和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相互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结论显示: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本国文化事实以及目的语言国家的文化事实是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何德勇 《东南亚》2009,(2):27-31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分享东盟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印度积极发展与泰国的关系,两国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印度发展与泰国的关系只是印度东进战略的一个部分,但泰国却是印度进入东盟的桥梁,印度欲通过发展与泰国关系,对东盟施加自己的影响。本文对印度提出“东向政策”以后印泰关系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前景做了阐释,并对印度发展与泰国关系对中国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谋 《南洋问题研究》2005,(3):59-65,90
本文论述泰国华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分析了泰国华文教育的现状以及各种类型的华文教育,指出当前泰国华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泰国引进天然橡胶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最早的一棵橡胶树是种植在泰国南部的董里府。1909年东部沿海的占他武里府移栽芽接胶树首次获得成功。此后的八十五年时间里,橡胶业逐渐发展成为泰国的一个经济部门。目前,泰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橡胶生产和出口国。  相似文献   

7.
战后四十多年中,泰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泰国并没象许多发展中国家那样走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道路,相反在战后已实施的7个经社发展计划中农业始终是重点,农业发展速度长期保持3.5—5%,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提供原材料及输送廉价劳动力。战后泰国粮食生产不仅自给有余,而且大量出口,政府发展农业多元化的努力也取得明显效果,如今泰国不仅保持了大米出口世界第一的地位,橡胶、木薯、玉米的出口也名列世界前茅,一、战后粮食生产成就的政策因素从19世纪开始,泰国稻…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人移居海外最早的地区,早期华文教育的发展路径也十分相似。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的实践开始呈现出不同的走向,有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从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政策及其实践路径来看,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以新加坡为典型的自上而下型,以马来西亚为典型的自下而上型,以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老挝、柬埔寨和文莱为适度平衡型及以缅甸为典型的夹缝生存型。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不同类型华文教育形成的原因,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进而更加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提高中外友好交流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汪慕恒 《东南亚》2005,(4):23-27
泰国经济在1988—1995年期间取得了其历史上最高的经济增长记录,是泰国的经济繁荣期。这主要归因于:(1)当时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景气扩展期。(2)1986年以后在亚洲地区形成的一股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首先涌向泰国。1988—1995年期间泰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显然是由于外资投资所带动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但是,为了扩大外资引进,泰国政府过早、过快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政策,并过高地实施了高利率政策,导致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其中绝大部分是投机资金)涌入泰国,终于酿成了1997年7月泰国的货币、金融危机的爆发,①并从而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  相似文献   

10.
虽然华文教育在泰国起步较早,但由于中泰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它也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在20世纪90年代泰国华文教育逐步复兴之前,泰国华文教育先后经历了缓慢起步、迅速发展、短暂挫折、短暂繁荣、日趋衰落5个阶段。本文主要对这一时期的泰国华文教育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是以华族人、马来族人和印度族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面对多个民族、多种语言、多元文化 的现实,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多语政策和双语教育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 是其经济 繁荣、族群和睦、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新加坡现行的语言政策, 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不断调整和发展 而来, 是新加坡政府长期推行“实用多元主义的多元语言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泰国、英国和日本在美国主导的同盟框架下实施对美国的追随政策,三者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相较于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以及日本对美国的全面追随政策,泰国对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由全面追随转变为有限追随。本文融合层次分析法和追随理论,从追随概念中提取威胁、利益和决策者认知三个要素,对应体系、国家与个人三个层次,构建追随理论分析框架。在对英国、日本和泰国对美国追随政策做简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追随理论分析框架着重分析泰国对美国有限追随政策的形成动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的发展类型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20世纪中期以来,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类型——科技型城市,并在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中异军崛起。  相似文献   

14.
按照2002年11月4日中国和东盟10国在金边签订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2010年将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架构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必将日益密切。这种密切的交往必然需要有相应的外语人才来支持。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尤其需要大量的东盟国家语种的外语人才。在教育服务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应充分利用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语言教育方面的优势,实施品牌战略。一、外语教育作为语言教育的特殊性分析要通过品牌战略发展西南…  相似文献   

15.
前言泰国的近代工业是在六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泰国通过五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而配备起来的工作基础设施,通过以鼓励产业投资法案为中心的各种促进投资的政策和措施来吸引国内外民间资本对工业活动进行投资,以此作为促进泰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动力。泰国工业化政策的特征是:工业化方向是由六十年代(1961—71年)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泰国华商资本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贯穿泰国华商资本整个发展过程的高度融合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泰国华文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泰国华文教育有近300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曾一度陷入低谷,一蹶不振。近10年来,华文教育在泰国开始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热浪,“华文热”上至皇室成员,下至平民百姓。一所所新的华文补习中心、补习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起来,因历史原因已尘封多年的华文学校也纷纷敞开大门,重展当年风采;而许多大学更不示弱,争相设置起汉语专业或开设汉语课程。一些幼儿园也开始意识到开设汉语课的重要,立志把华文教育从幼儿抓起。泰国的华文教育可谓是蓬勃发展,前途无限。一、泰国“华文热”的原因泰国的华文教育之所以如此兴盛,既有外在也有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90年代的金融危机以后,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地区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政局比较稳定,代议制民主不断巩固,政党政治逐渐成熟;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贫困化趋势有所扭转,社会压力减缓;多元化外交加快发展,区  相似文献   

19.
泰国涉华研究智库是泰国涉华政策决策的重要参与者,是泰国社会舆论中中国问题的意见领袖,同时也在中泰两国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对泰国涉华研究智库发展历史和现状的了解较为有限,最终成为中泰两国建设高质量智库合作的障碍.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观察和访谈调研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阶段为主线,对泰国涉华研究智库的类型、特点和功能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泰国涉华研究智库受西方话语权影响明显、科研经费和渠道来源有限及缺乏中国更大程度的支持和高素质研究人员等特点,对中国未来与泰国涉华研究智库开展合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泰国的社会与文化独特精巧,随着其旅游业的日益繁荣逐渐远播世界。本文以笔者在泰国的亲身经历,对泰国的各种社会现象做了细致的观察,涵盖政治、经济、交通、教育、宗教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深入分析其历史文化渊源,旨在揭示泰国社会和文化的部分哲思底蕴,以期能为系统地研究泰国文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