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土耳其是重要而特殊的中东伊斯兰国家.凯末尔在土耳其进行的世俗主义改革是一场革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1945年以来,土耳其率先向多党制过渡,启动了漫长、艰难而又最终成功的民主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凯末尔时代的"土耳其模式"是世俗权威政治的产物,其基本内涵是以现代化为目标的激进世俗主义、民族主义和西方化。土耳其历史的发展重塑并改变着土耳其模式的内涵,并形成了埃尔多安时代的新版"土耳其模式",即奉行消极世俗主义、民主化、市场经济和对外自主性,强调尊重宗教传统价值观。新版"土耳其模式"是土耳其教俗力量较量的产物,具有一定的民主政治属性,显示出土耳其伊斯兰主义温和化以及伊斯兰与民主可以相容的特点。新版"土耳其模式"为政治转型中的阿拉伯诸国提供了借鉴,并产生了示范效应。但是,"土耳其模式"乃独特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难以被复制的,它本身尚未定型,有其局限性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周术情 《西亚非洲》2007,6(5):36-41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传统统治,从形式上完成了政权的转移。然而与伊斯兰教有深刻历史联系的奥斯曼帝国传统势力并没有完全丧失经济基础,它在国家政权结构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犹存,因而凯末尔政权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固。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表面上是要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而其实质在于排斥传统势力的政治参与。凯末尔政权世俗化改革的主观目的在于重新整合国家与社会权力,进而牢固掌握政权,其客观后果则是实现了奥斯曼土耳其由封建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为土耳其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宗教性、整体性、地方性构成了阿拉伯民族的三大特点,并对近代以来的阿拉伯政治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性在伊斯兰改革主义、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中都得到了体现.在伊斯兰改革主义中体现为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的混合;在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中体现为以宗教认同否定民族认同,但两者的政治主张又有所不同.整体性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基础.强调民族认同高于宗教认同,对伊斯兰教既排斥限制,又加以整合与利用,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对待伊斯兰教的典型特征.地方性特征构成了地方民族主义产生的历史基础,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以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基础,建构自身的民族认同,排斥和贬低泛宗教认同,并奉行反对政教合一的世俗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5.
从努尔西到努尔库运动--土耳其文化伊斯兰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敬 《西亚非洲》2004,(2):42-47
文化伊斯兰是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创始人是土耳其著名宗教学者赛义德·努尔西.文化伊斯兰有许多派别,它们的共同点是重视文化教育,主张宗教与政治互不干涉,反对宗教政治化.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派别是新努尔库运动,它的各项主张和社会活动均显示出土耳其伊斯兰复兴运动中截然不同于政治伊斯兰的另一种发展趋势,为了解土耳其政教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政治伊斯兰相比,文化伊斯兰的政治色彩较淡,其宗教观点和社会主张都不太激进,与官方也保持了较融洽的关系,因此仍然存在发展的空间,对土耳其社会的影响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李艳枝 《西亚非洲》2012,(2):98-111
军人在土耳其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曾经通过3次军事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并通过还政文官政府使土耳其沿着凯末尔主义的方向前进。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尽管文官政府和军方极力维持脆弱的平衡关系,但双方在权力争夺、加入欧盟、库尔德问题、复兴伊斯兰文化等方面分歧重重,争端不断。文官政治和军人政治博弈的结果说明了土耳其的军人政治逐渐让步于文官政治,军人干政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再发生;尽管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之间的斗争仍很激烈,但已逐渐趋于理性;正义与发展党"保守的民主"模式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将为中东诸国提供一种民主发展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法图拉·葛兰是当代土耳其著名的伊斯兰思想家,信仰对话是他的核心思想.坚持宗教宽容与民族平等、信奉和平与非暴力的理念、建立民主制政府,以及捍卫民族国家安全是信仰对话的基本内涵.由葛兰的信徒发起的葛兰运动是当代土耳其民众伊斯兰运动的代表,他们通过建立教育、传媒和商业网络搭建信仰对话的平台.葛兰的信仰对话思想体现了伊斯兰教的时代适应性,以及当代土耳其伊斯兰运动的发展趋势,推进了宗教多元主义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8.
现代土耳其有四大政治文化遗产,即传统威权主义的军人政治遗产、伊斯兰政治文化遗产、凯末尔主义遗产和多党民主政治遗产.它们都在现代土耳其国内政治的发展变化中起独特作用.作为一个创造了悠久文明、曾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国家,现代土耳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而现代土耳其的种种矛盾现象,正是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与现当代社会现实相互冲撞和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28日,尽管饱受争议、一波三折,阿卜杜拉·居尔终于在第三轮总统选举中赢得超过半数的议会席位而成为土耳其世俗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浓厚伊斯兰背景的总统。虽然根据土耳其宪法,总统仅仅拥有签署法律以及否决法案的象征性权力,但被视为土耳其世俗主义堡垒的总统职位一旦被伊斯兰主义者攻破,从而实现正义与发展党对总统、议会和政府的控制,这就意味着土耳其共和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28日,尽管饱受争议、一波三折,阿卜杜拉·居尔终于在第三轮总统选举中赢得超过半数的议会席位而成为土耳其世俗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浓厚伊斯兰背景的总统。虽然根据土耳其宪法,总统仅仅拥有签署法律以及否决法案的象征性权力,但被视为土耳其世俗主义堡垒的总统职位一旦被伊斯兰主义者攻破,从而实现正义与发展党对总统、议会和政府的控制,这就意味着土耳其共和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繁荣党和正发党是明显亲伊斯兰的政党,但两党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意见相左.繁荣党有明显的政治宗教化倾向,正发党则坚持温和世俗主义基础上的政教分离原则;繁荣党在政治上实行专断,正发党则提倡民主宽容;繁荣党否认西方文化,反对欧盟,正发党则肯定欧盟的进步价值,在土耳其争取加入欧盟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繁荣党未能改变土耳其经济的总体形势,正发党则引导土耳其经济摆脱危机,实行健康发展.上述差异是促使繁荣党被取缔和正发党连续执政的决定性因素,并可能对未来的土耳其政教关系和中东原教旨主义思潮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并非天生具有政治属性.政治伊斯兰意识形态是政治人将伊斯兰进行政治化加工的产物,即通过重新解释部分教义、发明传统等方法,把特定政治主张包装成宗教责任,进而把民众的宗教热情引入政治轨道.政治伊斯兰意识形态话语兼具宗教和政治色彩,内容包括"真正信仰"、沙里亚或伊斯兰国家、乌玛3个层面,其核心目标指向政治权力.作为载体,政治伊斯兰运动是具体的、多样的.学界对政治伊斯兰成因机制的分析框架大体分为文化本质主义模式、结构-制度模式、认同-安全模式、代理人模式等几大类.政治化是理解政治伊斯兰现象的关键.政治化对伊斯兰自身发展的深远影响值得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李鹏涛 《西亚非洲》2007,25(2):61-65
yh穆罕默德.巴基.萨德尔(约1935~1980年)是伊拉克什叶派的宗教和政治领袖,伊斯兰召唤党的创始人和最高教法学家,被称为“伊拉克的霍梅尼”。面对世俗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巨大冲击,萨德尔主张政治行动主义,反对伊斯兰教继续保持政治沉默和无为状态。他撰写了大量著作,对什叶派宗教理论作出了巨大创新:首先,他不仅设想了理想的伊斯兰国家制度———纯正的伊斯兰国家与教法学家统治的结合,而且第一个勾勒出了伊斯兰共和国宪法的蓝图;其次,他第一个以伊斯兰法为基础描绘出什叶派“伊斯兰经济学”的宏大体系。①萨德尔对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尤其…  相似文献   

14.
自“阿拉伯之春”以降,伊斯兰极端主义日益成为全球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注意到极端宗教思想对“一失败,即溃散”的弥散型恐怖主义之影响,但对于弥散型恐怖主义生成根源、传播路径与扩散范围却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区分与探讨。基于对伊斯兰文明圈核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在宗教地位、部族影响、民族国家认同与区域权力结构四种因素的区分,在伊斯兰文明核心区域容易形成向外围单向辐射的跨国弥散型恐怖主义;而在伊斯兰文明边缘区域容易接受来自文明核心区域的影响并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扩张工具与动员手段。半边缘区域因地缘上的过渡性和宗教上的亚文明特征而介于两者之间。“一带一路”倡议途径广大的伊斯兰国家,为确保中国海外投资安全,在伊斯兰文明核心区和半边缘区域应该注重发展同当地部族关系,而在边缘区则需要强化政府间官方合作。  相似文献   

15.
安东·萨阿德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待伊斯兰教的彻底的世俗民族主义立场在阿拉伯世界是罕见的.他对伊斯兰教采取的是排斥宗教干预政治的世俗主义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坚持民族认同,反对宗教认同;坚持政教分离,反对教士干预政治;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教派争端.  相似文献   

16.
印度宗教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其基本国策是坚持世俗主义。但是,宗教对印度的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只要认真考察一下,就会感受到相当浓重的宗教氛围。在印度,绝大多数人都信奉宗教。根据199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印度教约占全部人口的82%,其次伊斯兰教约占人口的12%。  相似文献   

17.
印度既是一个具有强烈宗教精神的民族,也是在独立后最早将世俗主义明确载入宪法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过去普遍认为,独立后的印度是典型的世俗性国家,因为它有如下特征:缩小了宗教对生活的影响范围,国家事务不同任何宗教发生联系并与神权主义政治完全划分开来,政治民族主义与宗教民族主义间的界线清楚。四十年的世俗主义实践是否已在印度取得成功?前不久爆发的阿约迪亚“寺——庙之争”及由此引起的政治风波使人们不得不对此表示怀疑和否定。在此背景下,重新考察分析世俗主义在印度的得失,特别是思考它在实  相似文献   

18.
奥斯曼帝国晚期意识形态混乱困扰着处于孕育发展状态中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这构成了齐亚·格卡尔普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格卡尔普对较有影响的各种政治思潮进行了分析与批判,重点批判了奥斯曼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帝国传统与宗教普世主义,倡导并支持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土耳其民族主义,其最高理想是通过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的民族化,摆脱外国侵略,获得民族独立,建立世俗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土耳其的伟大民族复兴,并最终实现土耳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背景与当代土耳其伊斯兰主义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云 《西亚非洲》2006,62(2):36-40
当代土耳其伊斯兰主义的社会基础源于3个方面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非熟练工人。虽然他们支持伊斯兰主义的动机与目的各不相同,但由于受全球化的推动,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不满,都反对凯末尔主义,并通过伊斯兰教的认同来表达他们的政治愿望,从而结合在一起。全球化加强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力量,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伊斯兰主义政党通过吸引这些对政府不满的社会阶层而扩大了自己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的伊斯兰教: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已在东南亚地区流传了数百年,现在已经成为影响东南亚多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的现状进行扼要介绍的基础上,分别从分布及发展、宗教特色、政治性等方面探讨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的一些内在特点,指出伊斯兰教已经对部分东南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认为现阶段这一地区还没有形成较大规模的伊斯兰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