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政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是中国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该计划分为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人权教育,国际人权条约义务的履行和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以及实施和监督等7个部分;对今后4年中国人权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作出了规划。  相似文献   

2.
龚爱林 《人权》2002,(5):52-54
近年来,谈到人权,人们常常提到米尔恩的名字。这位当今英国著名的人权哲学家,在他所著的《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一书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人权见解。 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 人权一定要是普遍道德权利,这是米尔恩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观点。在他看来,有社会就有权利,若要遵从普遍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的要求,就必须让每个人类成员都享有权利。米尔恩认为,享有权利是任何形式的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一切成员只有义务而无权利的共同体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因而是无法想象的。这许多权利是什么,取决于个别共同体的情况,如它的生活方式、特定道德、成员身份的条件、制度与价值。但是,源于共  相似文献   

3.
经国务院授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1日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这是继2009年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以来,我国第二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计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人权教育,国际人权条约义务的履行和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以及实施和监督等做出了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4.
岳悍惟 《人权》2010,(6):46-47
何谓人权?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格维尔茨认为,“人权是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是人就平等地具有的权利”。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米尔恩教授认为,“人权概念是这样一种观念:存在某些无论被承认与否都在一切时间和场合属于全体人类的权利。人们仅凭其作为人就享有这些权利,而不论其在国籍、宗教、性别、社会身份、职业、财富、财产或其他任何种族、文化或社会特性方面的差异”。吲这种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从道德范畴对人权所做的界定,它强调人权超越地域、时空对一切人均有效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曾庆伟  陈海华 《前沿》2008,1(5):42-47
米尔恩从应然的角度论证人权观念如何可能,而马克思则从实然的角度论证人权理想如何不可能。米尔恩认为,人权是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权利。他认为,共同道德原则里面已经包含了普遍道德权利,它是“作为最低限度普遍道德权利的人权”的来源,共同道德一旦加上人性原则就可以推导出基本人权。而马克思认为,在现实的条件下各种人权理想能否实现值得怀疑,因为现实中的人都是利己主义的人,人权都是适应竞争社会要求的人们参与自由竞争的权利,是资本的特权。  相似文献   

6.
元轶 《人权》2011,(3):22-24
被告人的人权保障一直是现代人权保障问题的核心内容,被称之为社会人权状况的晴雨表,而其中有关被告人生命权保障的死刑问题,则无疑是被告人人权保障中的关键。因为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是每个人固有的自然权利,属于所谓第一代人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6条写道:“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这个权利应受法律保护,不得任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美国《独立宣言》指出:“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  相似文献   

7.
袁钢 《人权》2014,(2):55-57
人权的发展,从人权思想到人权理论再到人权制度,经历了漫长和曲折的道路,但其一旦被确认,人们便达成了一项基本共识:人权的保护主要是国家(政府)的基本义务。有权利必有义务,国家拥有权力因此也必须承当相应的义务,如违反义务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实证法认为,只存在经验的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自然法主张,人权只是先验的前法律权利,否认人权是经验的法律权利。而且,自然法内部关于前法律权利是客观权利还是主观权利的问题也难以达成共识。这就要求人权伦理学必须明确回答"人权是何种权利"这个基本问题。其实,实证法和自然法具有内在联系。由此可以证明:人权是人人平等享有且能够得到法律保障的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正当诉求,它包涵先验人权和经验人权两个基本层面。  相似文献   

9.
李靖辉 《人权》2012,(5):58-60
罪犯人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罪犯人权是指所有罪犯所应享有的权利,其主体是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定罪量刑且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狭义的罪犯人权是指被判处自由刑且在监狱中服刑的罪犯所应享有的权利。①理解罪犯人权还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权利主体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人,即罪犯:二是这里的罪犯人权是指罪犯应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人民政坛》2010,(7):32-33
陈道英在《东南法学》2010年第2辑上栽文《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初探——兼论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认为,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是农民人权的核心内容。农民人权的实质内容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应该享有的作为人的平等权利和公平对待权利,以及为抵消其固有弱势带来的不利影响而确保与其他群体(市民)平等的享有人的尊严,要求国家、  相似文献   

11.
警察站在人权保护的第一线,警察的职责是为社会群体服务,保护任何人不受非法行为的伤害。在现代社会中,与人权联系最密切、最广泛、最直接的权力之一就是警察权,因此,国家规范警察行为,以保证警察有效地保护人权并防止对公民权利的侵害。警察法律制度是人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权保护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有关警察行为的规定,往往也是关于人权的国际文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国际文书主要有《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  相似文献   

12.
在人权发展史上,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之分。启蒙运动所提出的以个人自由和财产权为核心的自然权利,即"第一代人权"概念,属于消极权利。第二代人权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承认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权利,人们又称第二代人权为积极权利。第二代人权包括:社会安全的权利、工作权和休息权、受教育的权利、生活保障的权利、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等。住房权作为第二代人权被国际公约提出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和立法保障,成为政府的法定义务。近年来,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化的过度推进,对于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保障严重缺位,故应该加强对住房权的重视和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08,(9):44-44
性质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是联合国在维护妇女权利方面制定的最重要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法律文书,也是第一个把性别平等和非歧视要求法律化的国际条约,它建立在男女平等和保障妇女人权的原则上,被公认为国际妇女人权宣言,所以被称之为《妇女权利宪章》。  相似文献   

14.
<正> 最近,《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发表了几篇论述人权问题的文章,对西方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进行了揭露。什么是人权?西方学者将其解释为天赋权利,即以人的资格而享受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这样来理解人权是不科学、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人权“是权利的一般表现形式”,“是  相似文献   

15.
宪法规定的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的根本制度,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是宪法之核心问题.修宪的根本目的应是对这一核心问题的完善,而非简单的政策复述.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权利保障长期遭受漠视,这与农民权利缺乏宪法的关怀密不可分.农民人权宪法保障的缺失折射出我国人权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必须紧紧围绕权利保障和权力约束进行修宪,确保修宪之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人权是指人们在实际中享有的并为法律规范确认的权利和自由。人权保护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也讲人权保护。文章还阐述了刑事侦查与人权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错误倾向及刑事侦查保护人权的意义,进而对刑事侦查的立案、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与检查等各个不同侦查阶段保护人权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的现实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公安教育》2003,(4):28-30
一、侦查程序与人权的关系人权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总体上讲,是指人在社会、国家中的地位,是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领域中的地位和权利的总和,它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及政治权利,也包括人身权利。侦查程序中的人权是指侦查中涉及侦查程序的每个人在侦查活动或侦查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享有的正当合法权利。在一个国家整个司法诉讼活动中,可以说刑事侦查程序与人权关系最为紧密,因为侦查程序中涉及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剥夺,隐私权的侵入,财产的扣押等等。这些权利是人权的主要内容。而我国侦查程序与人权的关系尤其密切。原因有:…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长期进行着激烈的争论和斗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主要分歧集中体现在 :发达国家认为公民权和政治权是最重要的权利 ,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人权问题是目前国际政治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地认为,捍卫人权的制度是好的;侵犯人权,或根本不承认人权的制度是坏的。这种学理性的理解当然是不错的。问题是人权制度是否只有一种形式才是真正好的,甚或是否只有一种固定形式。现在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总是把自己国家的人权制度看成是最好的,甚至认为只有他们的国家才存在人权,并以此去攻击其他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企图把他们的人权观念及其制度强加给别的国家,干涉别国内政,这已完全超出了学理性的争论范围,实际上是在实现其政治上的霸权扩张。其实,人权观和人权制度也同其…  相似文献   

20.
陈仕伟 《湖湘论坛》2004,17(4):42-43
人权就是人的权利。权利总是相对于对象而存在的,这个对象包括人本身、自然以及国家政权组织。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相对自然而言的:人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国家政权组织是以自然的存在和发展为物质基础的,离开了自然,国家政权组织都不复存在,人的一切权利都将失去物质基础,人权也就无从谈起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蕴涵着人的权利关系,人在自然中的主体地位越凸显,人的权利就实现得越充分越完整。但是自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的各式各样的必然性关系结合构成了自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只能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能去人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