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军 《今日中国论坛》2011,(5):46-47,50,51
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对利比亚实施代号为"奥德赛黎明"军事打击。法国战斗机在利比亚叛军控制的城市班加西附近,向支持卡扎菲的利比亚政府军地面部队开火,打响军事干预利比亚的第一枪。随后,美英两国从位于地中海的军舰和潜艇上向利比亚发射了约110枚导弹,打击利比亚政府军的防空系统和空军基地,"为禁飞区的设置扫清障碍"。在第一轮的空袭中,造成利比亚64人死亡,另有150人受伤。  相似文献   

2.
即使过渡委内部权力斗争最终尘埃落地,形成了有权威的领导核心,政局稳定下来,新政权也未必会奉行开放的外交和经济政策,甚至未必能够保持世俗政权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利比亚政局有较大可能继续动荡,我国企业需要沉住气2010年中国与利比亚贸易额65.7605亿美元,2009年在利比亚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金额58.3992亿美元,战前在利比亚  相似文献   

3.
8月2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支持的利比亚反对派攻占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时代结束,利比亚战事进入尾声。利比亚战争是近十几年来北约对外进行的第五场地区性局部战争。从1994年起,北约先后进行了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  相似文献   

4.
随着利比亚安全局势持续恶化,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果断抉择,采取了“史无前例”的措施,在短短九天八夜的时间里迅速撤走在利比亚的35680位中国公民。利比亚撤侨既彰显了中国“以人为本”的外交政策,也凸显了我国随综合国力增强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5.
出于职业习惯,我每天都在关注新闻,利比亚内乱,中国在利比亚的三万多侨民的安全牵动人心。我国政府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国家救援行动。仅仅10天从利比亚撤出35,860人……。"一个个感人画面,使我一次又一次为之动容,想到学生中冷漠、过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叶介甫 《传承》2012,(21):66-68
一部名为《穆斯林的无知》的电影引发中东北非地区反美浪潮,在利比亚、埃及等国的驻美使馆爆发抗议活动及暴力袭击,其中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利比亚的反美抗议中遇袭身亡。其中固然有美国在电影中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同时也反映出美国政治言论自由的极端性和偏执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一、免去秦鸿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任命翟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相似文献   

8.
3月4日晚12点,我们送走了最后一批利比亚中方人员返回祖国,35860位在利比亚的中方人员全部顺利踏上了归途。希腊华侨华人所有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也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克里特岛乘机返回雅典。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999年5月24日报道,英国情报机关掌握的证据显示,发生在十多年前的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客机在英国洛克比上空爆炸事件的真正幕后主使者是利比亚现任总统卡扎菲。该报指出,当年,卡扎菲为了报复里根政府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空袭,下令利比亚驻海外的情报机关炸毁泛美航空公司的班机,造成机上259人及地面11人丧生的惨剧,其实美国政府早已掌握这些证据,只是为了恢夏与利比亚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刻意进行了隐瞒。卡扎菲被疑为洛克比空难的幕后主使  相似文献   

10.
国际     
《时事报告》2011,(4):90-91
中国在利比亚公民撤离行动圆满结束3月5日,中国在利比亚公民撤离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2月22日至3月5日,海、陆、空联动,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利比亚一直被西方国家认为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利比亚领导人也奉行“对抗”西方国家的政策。但近期利比亚的表现却出入意料。先是去年8月宣布对洛克比空难负责,12月19日又正式宣布自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并已于今年1月6日正式批准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成为签约国中第109个批准该条约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近日,利比亚反对派占领首都的黎波里,后卡扎菲时代正在开启。有专家指出,卡扎菲倒台不是拐点,利比亚乃至中东北非局势仍处于发酵、扩展和不确定阶段,未来走向依然扑朔迷离,充满悬念。人们不禁追问,下一个倒台的政治强人会是谁?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利比亚人民呵,奉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真主之命,向你们宣布: 为了履行你们自由的意志,为了实现你们可贵的意愿,为了真正响应你们再三发出的要求变革、渴望纯净、力促行动与先发制人,亟欲革命和进击的呼吁,你们的武装力量已经摧毁了反动、落后、衰败的政权……从今以后,利比亚将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自由国家: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并在真主的佑助下攀登崇高的顶峰。” 1969年9月1日,一个年轻的声音冲破锡尔特湾的黎明,回响在利比亚的上空。这个在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年轻军官的滔滔不绝、慷慨激昂之辞,震撼了阿拉伯世界和西方…  相似文献   

14.
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人民法庭日前审理了一起贪污巨额公款案,被告最后被判处斩去右手.据埃及中东通讯社报道,被告马布鲁克·阿拉比是利比亚国营邮电公司的公务员,他利用工作便利贪污了16.6万第纳尔(约合6万美元).虽然利比亚采用伊斯兰法典,对盗窃者可砍去他的右手,但实际上援用法典实施这一酷刑的案例并不多见.中  相似文献   

15.
黄如诔 《小康》2011,(10):72-75
执政42年,卡扎菲本人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卡扎菲的终结,是否意味着利比亚必然走上新途?而利比亚的变局,对中国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就这些问题《小康》记者专访了中东问题专家、资深外交官时延春先生  相似文献   

16.
1959年,在非洲的利比亚发现了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厂泛进行的地质勘测,清楚地表明了这个国家在广阔的地域下,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其开采的潜在前景完全可与中东的一些主要产油国匹敌。欧洲人和美国人都决定在利比亚开发石油——主要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比起海湾产油离主要市场近了1000英里。更妙的是,利比亚石油无须通过战略上易受袭击的苏伊士运河。  相似文献   

17.
地缘分裂决定了利比亚民族国家构建的不稳定,革命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注定利比亚难以与西方国家从内心深处握手言和,而部族政治则使得卡扎菲政权仅能得到少数部族的支持,这也为政治分裂危机打下基础,从而也使卡扎菲的四射魅力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8.
法国战机当地时间3月19日就已对利比亚地面目标展开攻击,击中一辆BPM-80型装甲车和四辆T-62型坦克,开启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行动。本次行动旨在在利比亚上空设立禁飞区,参与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北约国家。  相似文献   

19.
穆阿迈尔·卡扎菲27岁时组织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利比亚共和国,此后在他的绿皮书中提出了所谓既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共产主义的“世界第三理论”,并以此为依据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进行改革。对于利比亚的改革,舆论态度各异,褒贬不一。卡扎菲作为利比亚领袖人物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的光环。1992年的一天,本文作者有幸采访颇具传奇色彩的卡扎菲,并将其所见所闻如实记录下来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宣布在利比亚的军事任务于4月3日正式结束,任何战机将不再在利比亚执行空袭任务。美国为何一反常态不愿做“带头大哥”了呢?原因是,奥巴马决定3月19日空袭以来,美国国会议员对这一决定分歧严重“吵翻了天”。主要质疑声音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