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排场,通常是指一些人或单位为显示自身的"地位"和"实力"而有意策划的奢侈场面、铺张氛围。讲排场一般体现在一些仪式和社会活动中,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是一种陈规陋习,我们党历来强调要大力治理。目前,在有的领导干部的讲话和文章中也存在着一种"语言的排场",同样需要好好治一治。  相似文献   

2.
治一治领导班子内的“跑风漏气”林原树所谓"跑风漏气"现象,主要是指本应由一级组织掌握的情况,或领导班子议而未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常信息渠道扩大了传播范围或提前传播给了当事人。在组织工作中,跑风漏气现象主要表现在:有时领导班子刚刚讨论完有关人事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3.
治一治“公贿”之风范军在10月25日《中华工商时报》撰文说。近闻,某地有个乡镇的领导在会上喊,只要钱不要放进自己的腰包,为企业送掉点钱没问题。作一番观察,诸如这种放任"公贿"的情况十分普遍。钱不进自己腰包,为企业送钱,在有些人的眼里可能是发展企业的灵...  相似文献   

4.
《学习月刊》2012,(6):138-139
根据武汉市硚口区治庸问责工作统一部署,硚口区人力资源局自启动治庸问责工作以来,已完成各个阶段的工作。活动过程中,全局以"推进工作、解决问题"为重点,以"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工作质量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为目标,切实加大人力资源局责任落实和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工作力度,使该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也谈“治吏”大川毛主席教导我们:"如果臣下一个个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治国就是治吏,这是毛主席研读了《资治通鉴》后得出的结论。《资治通鉴》是一部...  相似文献   

6.
竞争治妒论     
竞争治妒论李德民日本学者诧摩武俊在《嫉妒心理学》一书中曾这样表述过嫉妒:"所谓嫉妒,就是自己以外的人,占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者是自己所宝贵的东西被别人夺取或将被夺取的时候所产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优越的地位,或者想破坏别人优越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治一治“灯下黑”严之『灯下黑』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知从何年何月起,被用来比喻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灯下黑』是指灯头的亮光被灯碗所遮挡,因而在其周围出现一块阴影,俗称『灯下黑』。当然这说的是过去那种植物油或煤油灯。至于近代、现代,大都用上了...  相似文献   

8.
姜卫东 《学习月刊》2012,(12):50-50
通城县狠抓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以治理"庸懒散软"为主要内容的治庸问责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干事环境。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新引进项目11个,到位资金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5%、22%、26%。一、精心组织实施,治庸问责在工作上求实1、抓宣传发动,营造氛围。我们在学习借鉴武汉市治庸问责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通城干部作风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缜密安排部署;在县电视台、  相似文献   

9.
治超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立体化的工作,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决定了在治超工作中抓好治超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治超文化建设是治超人员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思想品德、职业风范和精神风貌,是推动治超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软实力。山阴县在推动治超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其作用,让文化的力量助推治超建设。一是加强"素质文化"教育。以培养治超专业人才、提高治超人员业务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文化建设,是治超事业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0.
李颂华 《唯实》2014,(12):83-85
在中国历史上,官,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官"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词。官,上面是一个"宀"(mian),会意指的是一间屋子,屋子里面挂着一把"弓",表示权威之所在。《辞源》解释:"官,职也,谓各守其职为国治事者也。"因此,中国古代各个重要思想学派都十分重视对"官"的要求,尤其是对官德的要求。"治国之要在治吏","治吏之要在治德"。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优化武汉市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意识,深入推进责任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武汉市政府实行了"治庸问责"机制,出重拳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经过实践,"治庸问责"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圣人之治”曾经是一种普遍的理想政治生活图景。直到今天,有些政治文明仍然保持着它的变化形式。人类对“圣人之治”的诉求和信仰与政治的特殊复杂性、人们对政治的科学主义理解以及人性品分理论密切相关。然而,圣人之治作为一种政治范式是虚幻的,于生活在政治中的人类亦有不利。因此,我们必须冰释“圣人之治”的情结,坚决取向“规则之治”。  相似文献   

13.
害虫危害植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有人经过悉心研究,反复试验,找到了一种用死虫治活虫的低成本、高效益、简便易行的妙法。其方法是:将一些害虫捕捉后,经捣碎加水稀释,再喷到被同种害虫危害的作物上,活虫就会纷纷死去。如捕捉粘虫100克,捣碎加适量水稀释并过滤,再在过滤液中加水  相似文献   

14.
<正>储殷在3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精准扶贫离不开良善村治。从目前精准扶贫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基层村治的一些问题不仅已经妨碍了精准扶贫的推进,而且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缺乏制约,寻租现象严重。在一些农民主动性不  相似文献   

15.
“三狠抓”实现从严治“吏”──长治市地税局从严治“吏”的调查杨和贵,徐建军1995年10月,长治市地税局"双喜临门"。市局机关被长治市授予"市直最佳服务机关"称号,税收任务名列全省地税系统的前茅。长治市地税局1994年8月1日才挂牌成立,现辖13个县...  相似文献   

16.
二千三百多年以前,孟子曾经说: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一治一乱,不以治,必以乱。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不实现治,就肯定要召致乱,这是为许多有识之士所公认的事实。治和乱是相对立的两种情况。关于“治”,中国古代对“治”的认识一般有这样几个具体标准。第一是谷贱,第二是刑措,第三是太平,也就是没有战争。汉代的文景之治,南北朝的元嘉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治”。汉文帝时,断狱  相似文献   

17.
实施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涉及一系列观念的更新和制度的变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依法行政是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只有依法行政取得成效,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才不仅仅是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18.
闵生裕 《共产党人》2013,(15):53-53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几个环节中"照镜子"尤其关键,如果问题发现不了,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照镜子"当然是一种比喻,其实就是寻找某种参照,查找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因为只有找到类似镜子这样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税改以来,"富人治村"成为乡村治理一种新现象,它的兴起是农村阶层分化、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乡镇治权弱化共同型塑的结果。富人村干部通过"以私济公"来建构权威,以"利益联盟"进行权力运作,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这给乡村政治社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一方面造成了国家权力在基层退缩,另一方面使得村庄治理向"封建化"方向发展。在富人治村已经成为普遍趋势的情况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村干部培养,使富人村干部在基层民主发展中成为积极且富有建设性的力量,同时,也使普通村民参与村庄政治生活,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以实现基层治理的制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20.
舒炜 《廉政瞭望》2011,(11):30-31
近日,湖北、湖南、山西、新疆等多地刮起一场“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湖北不仅开始了“治庸问责”行动,还专门设立了“治庸办”,来治理官场中吃、拿、卡、要等50种不良行为,以及得过且过、业绩平庸等10种“庸病”。湖南也专门出台文件,规定了对机关工作人员需要问责的行为及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