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盛芳 《江淮法治》2014,(7):57-57
在世界文坛上.曾有过两则关于灯的趣闻:一则发生在著名作家福楼拜身上。福楼拜写作勤奋.常常通宵伏案。写字台上的那盏灯终夜不熄,他的窗口也就成为塞纳河上渔人的“航标灯”。另一则发生在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小仲马之间。大仲马在写作上颇有才华.但他在生活上比较放纵,这使他的儿子小仲马引以为戒。一位女作家对此评论说:“父亲的为人处世对于他来说.是一盏悬崖边的灯,从而使他避免了父亲那些劣习在自己身上再现,.”  相似文献   

2.
天道酬勤     
美国有个穷男孩找到报纸经销商,请求给他一份送报纸的工作,以赚钱贴补家用。经销商说,如果你有一辆自行车就可以给你一条线路试试。男孩恳求父亲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然后他就便当上了一个小小的报童。  相似文献   

3.
加重的木桶     
李雪峰在2005年4月1日的《今晚报》上撰文说,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椽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想了半天,  相似文献   

4.
克洛克的家境并不富裕,下课就去一家快餐店打工.起初老板安排他专门擦桌子,他毫无干劲儿,当天就溜回了家. 克洛克向父亲诉苦:"我的理想是做老板,不是擦桌子."父亲没有反驳他,而是叫他先把自家的餐桌擦干净.克洛克拿来毛巾,在桌子上随意擦了一遍,然后看着父亲,等他验收.父亲拿来一块崭新的白毛巾,在桌面上轻轻擦拭了一下,洁白的毛巾立即脏了,分外刺眼.  相似文献   

5.
他死了,年仅25岁。他父亲和女友。坐着殡馆的车,把他送到火葬场,然后找了个地方,埋葬了他的骨灰,他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相似文献   

6.
命陨花季     
2005年2月14日下午5点左右,在藁城市某村村东篮球场,14岁的农村少年王海、13岁的小顺子和另一男孩在打篮球,你扔我接,玩得热火朝天。正在这时,从操场外急忙奔来一男孩,边跑边喊:“王海,快,有人打你弟弟了!”三个少年中长得最清秀的王海听到喊声,马上停止玩耍,跑去追问情况。原来,这天下午三点多,跑来的少年与王海的弟弟在本村一网吧玩耍,在聊天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我电话告知柳琪,你父亲没有表示让你搬去照顾他,还是接受经济补偿吧。柳琪回绝得很干脆,不可能,我非要房子不可,哪儿有父亲不跟着儿女的,都是我那嫂子挑唆的。她的情绪很激昂,我不便再劝阻,只得由她去了。几天后,我正忙着,审判员打电话叫我去法院,说有要事。我急忙赶去。房里除审判员、书记员,还有一位就是柳琪的寡嫂,她低头小声抽泣。审判员说,柳琪邀了几个人把她父亲强行接走了。刚才把柳琪传来,她解释说,是因父亲受其嫂虐待,才把父亲接走的。她还把她嫂子臭骂了一通。然后向法庭表示,她要好好照顾父亲,决不让老人再受…  相似文献   

8.
牛宁宁 《江淮法治》2007,(8X):37-37
李某。现年37岁,从他记事起,父母就经常吵架打骂。为逃避家庭纠纷.他的父亲离家在外和另外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基拳上不再回家,偶尔回家一趟也都是以吵闹打架而告终。在李某的眼里,他的父亲慢慢地成了他的仇人。就这样直到1993年,尽管他的父亲这时候已经常住在家里了,  相似文献   

9.
1987年隆冬里的一个夜晚,小洁降生在长江边的一户普通农民家里。小洁呱呱落地时,父亲见是个女孩,那张满怀期望的脸立时变得阴云密布。他向躺在床上身体还很虚弱的妻子恶狠狠地丢下一句:“没用的东西,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言毕就摔门而去。  相似文献   

10.
一个青年因为看上邻村的寡妇,便央求父亲去做媒说情,但由于种种原因,老父亲一时没有帮他做成这桩婚姻,在这种情况下,他不是从自已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怒气迁到父亲身上,认为父亲不关心他,不把他的婚姻大事放在心上,便对父亲大打出手,使老人受伤住院。元月30日,这个因为婚姻之事而殴打自己父亲的逆子被来宾市兴宾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批准逮捕。  相似文献   

11.
牵手夕阳     
你爸老了!这是母亲经常对我说的话。或许父亲真的老了,至少从年龄上来看已算是耆耋之年,他腰松腿软,读报纸要挂上老花镜了。 重阳节那天,我和父亲吃完晚饭,父亲猛地一拍大腿,说,糟了,瞧瞧我这记性。,我诧异地问什么事?父亲难为情地告诉我,说母亲特意下载了几首跳舞用的歌碟,因出门买菜.叮嘱他将歌碟放入母亲的皮包里.他竞忘了此事。父亲拿着歌碟.匆匆地出门而去,我忐忑不安起来,父亲这么健忘。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文坛上,曾有过两则关于灯的趣闻:一则发生在著名作家福楼拜身上。福楼拜写作勤奋,常常通宵伏案。写字台上的那盏灯终夜不熄,他的窗口也就成为塞纳河上渔人的"航标灯"。另一则发生在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小仲马之间。大仲马在写作上颇有才华,但他在生活上比较放纵,这使他的儿子小仲马引以为戒。一位女作家对此评论说:"父亲的为人处世对于他来说,是一盏悬崖边的灯,从而使他避免了父亲那些劣习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3.
小男孩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普通农家:6岁那年,他随父亲下地干活,累了便坐在田埂上休息。他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蔚蓝的天空发愣。父亲问他想什么,小男孩说:“长大了,我要坐飞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父亲一巴掌打在他屁股上:“别想好事了,你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  相似文献   

14.
父亲     
听说儿子在城里犯了案,关在了牢里,五十多岁的父亲急了。他毫不犹豫地找亲戚借了钱,带上几天的干粮,急匆匆地赶到了从未进过的城里。城市很大,父亲分不清方向,他问了很多人,他们都不认识他儿子。在没有乡亲的城里,父亲觉得什么事都不好办,他的那点准备也很不充分,还没有见到儿子,就已经弹尽粮绝。自从听说儿子关在牢里的那一刻起,父亲心里象压着一块巨石,他做每一件事情,都要想一想这样是不是能够尽快见到儿子。  相似文献   

15.
倒挂的油画     
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搞艺术的人。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相似文献   

16.
《江淮法治》2008,(20):57-57
去年6月.小李父亲的朋友为经商向他父亲借款2万元。当时双方约定年利为20%,一年后连本带利一次还清,并立有字据。可是到今年6月期满后,小李父亲的那个朋友以没钱为由拒不还款。以后又多次催要,他都以种种理由拒绝还钱,有时还蛮不讲理。小李父亲也与他闹僵了。小李想起诉他要他还款,可是有人告诉小李说这种借贷是民间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打官司也没用.说不定自己还惹麻烦。  相似文献   

17.
王国军 《政府法制》2012,(26):46-46
他出生于法国巴黎,两岁时,父亲迷上赌博,让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还债,他四岁便被迫去街上讨钱,七岁时被贪心的父亲卖进一家工厂做童工,直到十二岁,因媒体曝光,他才被解救出来。 但是他并没有痛恨父亲,从工厂出来后,他用积攒下来的一点工资开了家小店。工作之余,他慢慢地迷上舞台剧,常常一个人跑去看。看多了,他就模仿起来,一个人饰演舞台剧的多个角色,朋友们都说他有演戏天赋,模仿得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8.
高河 《天津检察》2006,(4):60-61
面对花心父亲的胡作非为,他本该理性对待;面对绝望母亲的偏激想法,他本该正面引导;面对父亲姘妇的自呜得意,他本该保持冷静。可是,现实中却发生了那么多的不应该……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个警察,但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深受孩子的父亲,他是一个父亲,但他更是一个在灾难面前顶天立地的警察!5·12汶川发生特大大地震,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派出所民警李林国,赶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北川中学,搜救被埋在废墟里的师生。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09,(1):58-58
法官:我父亲是一位农民,今年70岁。他每年除了种三亩承包地外,还在房前屋后种了有一亩多菜地,养了50多只鸡和鸭,虽然我和在城里工作的哥哥每年都接济他一些,但他和我母亲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去年9月底的一天,我父亲骑着三轮车去镇里卖菜。王某开着装满货物的汽车从我父亲身边经过时,一个货物箱子落下来恰巧砸中我父亲。我父亲经医生诊断为右颧骨骨折,住院治疗一个半月,遵医嘱在家休养了两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