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眼眶爆裂骨折的CT表现特点及其法医学鉴定问题。方法对76例眼眶爆裂骨折的临床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单纯头部CT以及X线检查诊断眼眶爆裂骨折漏诊率较高,其中CT诊断阳性率高于X线;眼部CT检查是诊断眼眶爆裂骨折的首选方法。76例骨折中以眶内侧壁骨折多见,其次为眶下壁骨折。CT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和眶壁移位,间接征象主要为骨折处积血和软组织增厚;临床表现以眼周瘀斑、肿胀、视力下降及复视为主。眼眶爆裂骨折对伤眼视力影响不明显,患者伤后视力多在0.8以上,但是容易出现复视;损伤程度以轻伤为主。结论单纯头部CT及X线检查诊断眶壁爆裂骨折有局限性,对眼部损伤患者,建议法医鉴定时将眶部CT检查作为常规;眶壁骨折对伤眼视力影响不明显,但是容易出现复视,法医鉴定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法医鉴定者行薄层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对所得图像进行诊断和分型。结果准确诊断并对134例鼻骨、98例眼眶和21例颅骨骨折进行分型。正确显示36例肋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24例脊柱骨折和27例四肢骨及关节骨折。利用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等技术鉴别陈旧性骨折18例。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骨折法医鉴定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伤害等级鉴定提供有力的法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MRI检查在隐匿性骨折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性隐匿性骨折是MR I检查技术出现以后的一种新的骨损伤概念。以往因X线平片和CT检查难以显示隐匿性骨折的直接征象常被漏诊或误诊,因此,骨外伤后能否正确识别和诊断隐匿性骨折具有法医学意义。作者对33例骨外伤案例进行了常规MR I序列检查,旨在提高法医伤情鉴定中对外伤性隐匿性骨折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该类伤情案例漏鉴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骨折法医鉴定中常规X线与CT漏诊、误诊的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常规CT检查技术对骨折漏、误诊的影响。方法对366例已接受普通X线或常规CT检查的骨折法医鉴定者行MSCT扫描并行对照性研究。结果骨折法医鉴定中普通X线、常规CT漏、误诊率分别为40.83%和29.73%,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4.69,P<0.05)。二者漏、误诊病例中与技术因素相关者分别占66.29%和88.63%,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7.58,P<0.01)。结论普通X线与常规CT的设备和技术缺陷与失误是造成漏、误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Chen XM  Luo SG  Wang ZX 《法医学杂志》2005,21(3):183-184,18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鼻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SCT对134例被鉴定人进行薄层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成像(SSD)。比较MSCT与常规X线诊断结果。结果线型骨折55(41.04%)例,粉碎型骨折46例(34.33%),凹陷型骨折27例(20.15%),未见骨折6例(4.48%)。X线平片及CR片漏、误诊48例(35.82%)。MSCT正确诊断133例(99.25%)。两者诊断结果存在显著差异(χ2=45.0816,P<0.001)。结论MSCT及后处理图像应作为鼻骨骨折法医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122例鼻部骨折X线和CT诊断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在鼻部骨折诊断中的优点。方法 观察 12 2例鼻损伤伤者的鼻部CT和普通X线片 ,对鼻部诸骨骨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 2例鼻部骨折 (鼻骨骨折 3 2例 ,上颌骨额突骨折 3 3例 ,鼻中隔骨折 9例 ,多发性骨折 48例 )均经CT认定。其中 40例因X线片漏诊直接通过高分辨率鼻骨CT薄层扫描认定 ;82例通过鼻骨侧位X线片显示有鼻部骨折 ,因存在骨折类型认定不准确和 /或有漏诊鼻部其它部位骨折可能 ,通过鼻骨CT认定。结论 鼻骨侧位X线片易漏诊、误诊鼻部骨折 ;鼻骨CT能避免鼻部诸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 ,且骨折认定准确。  相似文献   

7.
刘学锋 《证据科学》2000,7(1):31-32
鼻骨骨折在头面部损伤中多见,以往鼻骨骨折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和X线拍片确诊.但由于鼻骨两侧对称,在侧位X线片上因影像重叠,往往容易漏诊,给法医学鉴定带来一定困难.自1998年以来,我们对于临床及X线检查疑有鼻骨骨折或骨折移位不明显的伤者,进行CT检查,其结果影像清晰,诊断明确,更容易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程度.现将我们检查鉴定的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法医学实践中,肘髌骨的案例较少见。而外伤或肘关节的运动功能障碍合并肘髌骨,则极易将肘髌骨误诊为骨折。本文报告一例颅脑损伤伴肘髌骨被误诊为肘关节骨折的案例,以供法医鉴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和常规CT检查技术对骨折漏、误诊的影响。方法 对366例已接受普通X线或常规CT检查的骨折法医鉴定者行MSCT扫描并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骨折法医鉴定中普通X线、常规CT漏、误诊率分别为40.83%和29.73%,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4.69,P<0.05)。二者漏、误诊病例中与技术因素相关者分别占66.29%和88.63%,亦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x^2=7.58,P<0.01)。结论 普通X线与常规CT的设备和技术缺陷与失误是造成漏、误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鼻部外伤造成的鼻部复合骨折中,采用X线平片检查容易漏诊上颌骨额突骨折。随着CT的广泛应用,使上颌骨额突骨折的漏诊减少。本文作者对2004年至2007年受理的100例外伤性上颌骨额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鼻部复合骨折中上颌骨额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其法医学伤情鉴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肩袖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肩关节病,成因复杂且症状有时不甚明显,缺乏特征性表现,容易被漏诊及误诊。在法医学鉴定中,时常遇到肩袖损伤的案例,判定该类案例是创伤所致、自身疾病抑或属于伤病共同作用导致是目前摆在法医鉴定人面前的难点问题。但因找不到客观的鉴别指标,容易使鉴定工作进入盲区,也时常引起当事人对鉴定意见的质疑,甚至长期的上访缠诉,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基于此,从肩袖解剖结构、损伤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法医学鉴定等方面展开论述,有助于为此类案件的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肩袖位于肩峰、肩锁关节和肱骨头骨性结构之间,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包绕在肱骨头周围并与肩关节囊相混合围绕肩关节形成袖套状结构的一组肌腱复合体,在肩关节活动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常见的损伤原因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血管异常相关因素、关节功能退行变和外伤暴力因素等,是一类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对肩袖的...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尺骨鹰嘴骨折 ,术后于功能位制动患者进行法医学鉴定的时间。对 46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进行随访 ,观察在不同时期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伤后 3~ 4个月 ,肘关节功能可恢复到 40°~ 90°活动范围 ;伤后 6~ 8个月 ,关节活动范围可达 70°~ 12 0° ;伤后 10~ 12个月 ,关节活动范围可达到 110°~ 14 0°。尺骨鹰嘴骨折术后于功能位制动患者 ,3个月后即可进行法医学鉴定。此期 ,肘关节功能不但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骨折亦临床愈合 ,关节较稳定有力。  相似文献   

14.
眼眶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法医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ao YL  Qin QS  Qiu QH 《法医学杂志》2001,17(4):252-254
在眼眶骨折的法医学鉴定中常常出现漏诊和误诊。目前影像学技术在研究眼眶骨折的法医学特点和评价外伤的严重程度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眼眶骨折的分类、发病机制和影像学诊断的特点,对于眼眶骨折的法医学评价和鉴定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MRI在膝关节细微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膝关节细微骨折的MRI表现及其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4例经MRI诊断并经CT及临床证实的膝关节细微骨折的MRI表现,并与CT和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24例患者中X线仅检出2处骨折,CT检出27处,MRI检出31处骨折;其中MRI诊断同一患者2处以上骨折共有5例。所有骨折均无明显分离或错位,T1WI STIR和FE-T2WI序列是显示细微骨折的最佳序列。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膝关节细微骨折,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普通CT和X线在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SCT)、普通CT与X线3种检查法,评价它们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受检者(已接受其他影像学检查)行MSCT薄层扫描并行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和MPR处理。统计分析MSCT、CT常规与X线检查在各部位骨折中的诊断正确率和漏、误诊率并行χ2检验。结果鼻骨、肋骨、四肢及关节、眶骨、颅骨骨折MS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CT或X线(P〈0.01)。MSCT与普通CT对脊柱骨折的诊断正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SCT、普通CT与X线的总体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9.45%、70.27%和59.17%。常规CT、X线与MSCT诊断结果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MSCT对骨折的显示更准确,可作为法医鉴定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CT空气-碘水双对比造影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空气-碘水双对比造影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例患者在CT介入引导行右肩前侧穿刺,分别注入稀释的Omnipaque和过滤空气适量,在全身CT机上行肩关节连续扫描,所获数据行轴位和准冠状位重建。结果患者无明显不适,CT气-碘双对比造影示右肩关节前囊III度损伤。结论CT气-碘双对比造影有助于肩关节损伤的诊断,并为肩关节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部复合性骨折的认定、分型和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对86例鼻部复合性骨折鼻骨CT片(轴扫 冠扫)和有关病历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将86例伤者按骨折种类分成鼻骨并发鼻部非鼻骨骨折(81例)和鼻部非鼻骨复合性骨折(5例)两类,然后再进一步细分。结论86例伤者中轻伤80例(93%),轻微伤6例(7%)。鼻部复合性骨折的损伤程度评定关键在于应按照《人体轻微伤的鉴定》(GA/T146-1996)和《人体轻伤的鉴定(试行)》的有关规定或标准认定和分型,这样鉴定结论才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