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信息避责”是一些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出于避责需要,在向上呈报信息时采取一些策略性行为,致使上报信息失真的一种现象。“信息避责”呈现出选择性、粉饰性、掺水性、投机性、敷衍性五种基本类型。其既降低政府治理效能,危害民众利益,减损政府公信力,又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治理基层“信息避责”,可从德、能、制三个维度共同发力,让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既担得起责,也避不了责。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突破政府系统内部阻力,重塑单一制国家权威。然而,以常态化、制度化巡视为主要手段的负向激励,刺激了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政府官员的避责动机,促使其采取以"空转"为策略的避责行为。同时,基于多项条件和机制形成的"避责生存赛"进一步导致个体避责行为扩散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空转"现象。要解决该问题,可以从调整激励方向、完善问责制度、培育社会力量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基层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基层治理主体的基层政府出现"反向避责"现象。"反向避责"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基层政府的权责利关系处于相对失衡状态。为有效解决"反向避责"问题,首先要按照权责一致原则,科学合理优化权责配置,向下赋权扩能;其次要实行精准问责,规范权力运行,强化干事担当激励;最后要提升动态预警能力,建立危机管理和风险协同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危机中的政府官员会采取各种方式规避责任。在公共危机中,问责压力、管理任务的不确定性和责任范围的扩大共同塑造了政府官员强烈的避责动机,而官僚运作模式又为其避责行为提供了一定的弹性空间。已有研究表明,官员在危机应对中会采取多种方式规避责任,但对于官僚制如何提供消解责任的逻辑缺乏关注。本研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收集到的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全国官员问责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官员问责在不同层级和部门间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差异。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官员的避责策略不同而引起的,科层制下的中间层级官员避责策略更多,更容易规避责任;负责危机的专业职能部门由于责任更加确切,即使是中间层级的官员也难以规避责任。  相似文献   

5.
钟伟军  阎馨 《电子政务》2024,(5):119-128
基层常规任务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字形式主义现象,为了回应这一现象,建立了常规任务数字形式主义的“属性-过程-情境”分析逻辑,以Z市M镇为分析对象,生动地呈现了当前基层常规任务运行过程中的在线化任务指派、痕迹化任务管理和点卯式任务应对等形式主义问题。研究发现,数字形式主义是压力型体制下基层常规任务在新的信息技术运行中被多重建构的结果:一是多重任务压力下基层政府对常规任务信息化运行的功能性建构,二是避责逻辑下个人对常规任务的过程性建构,三是网格员在缺场情境下对任务落实的结果性建构。研究结论对我国当前基层治理信息化转型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韩兆柱  何晗 《长白学刊》2023,(4):119-128+2
数字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趋势。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体现为工具主义、化约主义和避责主义。虽然数字技术为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现代化的曙光,但数字技术并不能独自带领基层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坦途。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证明“基层社会治理+数字技术”并不是实现现代化的万能公式,相反,两者会在耦合互嵌的过程中产生一些价值悖论,这主要表现为“协同与分化”“高效与低能”“自由与束缚”“赋权与集权”等多元目标之间的冲突和张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就要从制度、理念等多角度入手对二者之间的价值悖论进行调适,缓和数字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需要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积极干事创业。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社会的到来,部分干部甚至出现"为官不为"和"避责行为"等现象。其中,"反向避责"作为下级向上级发起的避责行为,值得关注。"反向避责"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其行为逻辑也存在"甩锅"和"精进"两个面向。对"反向避责"现象,需要辩证地看待,充分激发其优势,主动规避其劣势,以实现对"反向避责"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属地管理"现实中的"异化"趋势需引起警惕,因其正演变为上级单位甩锅避责的工具,加剧基层政府陷入"责大、权小"的失衡困局。究其根源,一方面与权责体系不完善、监管缺位、管理方式与手段落后有关,更与部分干部缺乏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热情有关,而复杂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加剧了这种趋势。破解"属地管理"的权责失衡困局,需要兼顾"减负"与"赋权",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提升治理能力与效能。  相似文献   

9.
面对愈发复杂的社会环境,现代警务机制应调整以满足当前社会治理需求,构建警务共同体适应基层治理的要求。以永春县为蓝本的基层推行“村干部兼职辅警”,形成了独特的共生性基层警务共同体,其所凸显的应坚持“党建为统领”的政治灵魂,完善组织保障体系;坚持“矛盾不上交”的和谐理念、健全运行机制体制;坚持“平安不出事”的主责主业、提升智慧警务应用水平;坚持“服务不缺位”的根本宗旨、提高人民群众满意率,可型构现代警务共同体建设规程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县乡领导干部频现的避责行为,反映了我国公共行政系统调适滞后,掣肘着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县乡领导干部容错机制主要承担从避责到担责的“激励”功能,纠错机制主要承担从担责到创新的“学习转化”功能,二者互嵌一体。为进一步完善县乡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的正向功能,操作层次规则需要做好边界、选择、信息、报酬、聚合、范围6个方面的制度供给;具体运作机制需要借力绩效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学习机制,并采取渐进调适的方式以实现有效嵌入。容错纠错机制的功能廓析与路径创新,有助于澄清学界的模糊认识,推动容错纠错机制落地增效,进一步调动县乡领导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吴月 《理论月刊》2023,(7):29-36
以财政为核心,项目制重塑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基层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层体系自上而下的控制权威得到进一步强化。然而,在项目制的运作过程中,基层政府也会使用一些反控手段,采取策略性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这些策略性行为表现为对上级政府的指示予以服从性回应的同时,运用非正式手段运作项目,对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既支持又控制。基层政府的策略性行为导致项目的“悬浮”,即项目的建设目标设定、内容设置、服务需求认知等都“悬浮”于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之上,项目的建设效率得以提升,但社会服务供给效率却未能满足。基层政府策略性行为的发生,主要有模糊的政策信号及“条块”间冲突、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同构压力、双重治理逻辑间的张力、压力型体制下多目标的工作环境、非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等因素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问责政治中一个重要的现象是问责与避责相伴而生。从责任、因果关系和时间层面来看,问责与避责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两者之间的对立可以从机构性、表象性和政策性策略三个维度理解。这种对立观的形成,源自对问责概念的片面理解和对避责行为的单一认识。要超越两者之间的二元对立而相互促进,就需要重新认识问责概念的沟通意涵、正视避责行为的正面效果、建立问责与避责相连接的机制。从根本上讲,问责与避责关系认识上的分歧,是由特定的文化所形塑的,只有深入到不同责任政治的文化情境中,才能够深刻理解问责政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李金龙 《人民论坛》2023,(18):54-57
当前,我国一些基层治理中还存在着某种机械式“按规定办”的现象,“不会办”“不敢办”“不愿办”和“不担当不作为”是其表现形式,它的出现既受到决策主体的能力素质、思想作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更与基层治理政策供给、政府间事权划分等密切相关。机械式“按规定办”与当前崇尚担当作为的干事氛围背道而驰,会影响干部队伍作风,降低基层治理效能。为此,要全方位聚焦“人”“责”“制”,深入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系统施治,推动精准预防和纠治。  相似文献   

14.
基层政府如何执行存在"张力"的政策?既有研究关注到基层政府在"压力型体制"下通过"变通"、"共谋"等非正式运作执行被上级"加码"的政策。由于"加码"导致既有政策"张力"的增加,作为权力末梢的基层对于"加码"避之不及。吊诡的是,基层时常主动"加码"存在"张力"的政策。如何解释基层主动"制造困难"?本研究以H省J县的村干部选举为案例,揭示基层政府主动"加码"存在"张力"政策的逻辑:主动"加码"被认为是下级向上级"讨价还价"的重要方式,这基于主动"加码"符合上级对完成任务以及晋升的渴求,当基层官员执行存在"张力"的政策时,主动"加码"能够规避政策执行中的潜在风险。简言之,主动"加码"有利于基层官员"卸责"。这对既有研究提供了新的补充:对于存在"张力"的政策,基层政府通过主动"加码"可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5.
陶振 《理论月刊》2015,(1):100-106
基层条块关系主要是由上级职能部门(条条)与下级地方政府(块块)之间的关系构成。基层条块冲突的成因既有组织结构设计的内生缺陷,也有政府间职责同构、事权不清等体制机制原因所致。基层条块冲突突出体现在权责不对称、协调困境、各自为政以及管理不顺等方面。优化基层条块关系需遵循属地化管理和简政放权的原则,从职能设定、权责关系调整、财力保障、机构编制、运行机制、配套政策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系统推进,实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可及性、管理服务重心下移、权责与资源相匹配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2017年以来,中国海油党组在全系统开展“党支部达标”工作,以建设达标支部为载体,规范基层支部组织行为,强化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探索出一套高标准建设基层党组织的“海油方案”。一、突出政治功能,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中国海油党组坚持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通过“党支部达标”工作严格管理基层党组织,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系统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文件在中国政府组织的运转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文件的过度依赖也导致了文件生产的泛滥,甚至产生了许多“反效率”的冗余性文件。通过对A区区镇两级政府的文件生产过程及其行动逻辑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基层政府中文件的冗余性生产是基于中国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结构的产物,受到上下级政府间绩效责任和风险责任双向传导的科层制逻辑支配。对于不同层级的基层政府而言,文件的冗余性生产使得其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绩效压力与风险责任的捆绑与转移。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作为一种政府组织内部的特殊现象,从科层组织行为逻辑的角度出发分析文件的冗余性生产过程,能够为分析当前“以文件精简文件”的现实困境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基层减负工作中出现了"数字减负"形式主义新变种,以"数字挂帅""数字变通""数字工程"为突出表现。其炮制减负工作假象、增添减负工作负担、干扰减负工作开展,导致公共权力错位、基层治理缺位、政策落实空位。"数字减负"形式主义的产生具有多种原因。"数字减负"形式主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从权责相当、职责清晰、究责完备、督责有力四个方面为政绩观复位、为责任心补钙。  相似文献   

19.
咸峰 《群众》2014,(1):68-68
科学的考核指标,也是现代政府管理中的一种“愚昧”,束缚住基层官员的创新意识,使基层部门官员不得不闹绕这些不科学的考核指标,一天天、一年年消磨自己的创新思维,沿着某些领导指定的运行轨迹进行最雠化的政绩积累,进而再度被数据假化。实际上官员们并不是不知道这种指标考核不科学,会滋生出很多问题,但鉴于长期形成的“倚化”观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没有这些指标考核反而会被认为缺乏“创新”。  相似文献   

20.
"工具化干部"在工作中缺乏灵活性,思路僵化、落实虚化、创造弱化,原因在于,工作压力催生工具化倾向、"领导权威"助长工具化风气、避责心态引发工具化选择、能力不足需要工具化弥补、"铁饭碗""零部件"心态塑造工具化认知、体制误读强化工具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