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减负"与"创新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减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创新"既是"减负"的目的,同时又可促使负担减轻.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不仅敢问而且善问;巧设练习,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2.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3.
郑智辉 《前沿》2003,(10):174-176
"孝敬"在传统"德治"方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仁之本",它分别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任人制度、教育制度相结合,使历代封建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孝治天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孝敬"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弘扬优良孝敬传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有助于发展"亲族型企业";可以淳化社会风气;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4.
赵利伟 《前沿》2003,(2):117-119
"一"与"不一"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哲学上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辨证关系.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运用"一"与"不一"的矛盾法则,阐明了文学创作及欣赏的内在规律和审美要求,将哲学思辩转化为对文学艺术自身规律的研究与批评,得出了"一则杂而不乱,杂则一而能多"的结论,不乱之杂正是文学艺术应追求的目标.文学艺术活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活动范畴,是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曲折反映,只有体现了其内在固有的规律,即一而能多,杂而不乱,才具有更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人人皆媒"。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智媒体已经成为常态,"硬"新闻拥有了"软"平台和环境。对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使"硬"新闻"软"表达,更好地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与价值认同。"硬"新闻"软"表达,可以将碎片信息集成化,吸收核心信息,使之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将信息传播技术化,营造真实场景,吸引读者注意力;创新产品开发思维,彰显人文情怀;推动内容策划多元化,生动讲好人民大众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李竟 《前进》2014,(4):31-31
<正>洪洞县采取"定、联、建、查、考"强化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教育管理,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一是"定",即定职责、定目标任务、定制度,促进"第一书记"履职尽责。根据村情实际、群众需求和每位"第一书记"的能力专长,合理确定其具体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第一书记"一到任,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就深入各村实地调研,对其职责分工进行指导、把关。制定年度目标,侧重于指导协助好村"两委"日常性工  相似文献   

7.
近读英国剑桥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德鲁·D·布朗《六维领导人》一书,感想颇深。作者通过对政界和企业界众多著名领导人的分析,发现具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往往会扮演多种"角色":有时要扮演令人信服的"英雄角色",以战胜困难的勇气来凝聚人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村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应付了事;公开内容不够完整,缺乏真实;公开程序不够规范,监督不力;公开范围不够广泛,选址不当;公布结果没有反馈,不了了之.加强村务公开工作必须从"五个结合"、"五项措施"入手,以"五个结合"为先导,理清关系,促进村务公开;以"五项措施"为保障,抓好村务公开.  相似文献   

9.
杨东华  覃玉滨 《传承》2007,(8):24-26
创设"农家课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农家课堂"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新型农民;为农村党员指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产业协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温州要坚定扛起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政治责任,按照"三个争先"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指引未来发展的"五大新坐标":坚定战略方向,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明确战略目标,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把握战略定位,全力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强化战略支撑,系统建设"五城五高地",支撑做强全省第三极、建好长三角南大门;筑牢战略基石,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为"十四五"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重点要加快干成一批具有牵动性、创新性、突破性的大事要事,奋力开创"十个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相似文献   

11.
"从严治党"概念的演进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虽然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明确提出"从严治党"概念,但却有相应的实践与探索。1984年11月28日,"从严治党"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中;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从严治党",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得到了普遍性的认可;党的十四大审时度势,把"从严治党"写进党章,标志着其作为建党治党原则被正式确立。随着实践的发展,"从严治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完成了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演进过程。"从严治党"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演变既是治党原则逻辑的现实反映,也是政治概念内涵演进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2.
韩刚建 《前进》2014,(6):63-63
<正>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持续深入开展,让百姓高兴地看到突出为民服务的多项举措扑面而来。我们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民服务的情怀都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底色。而要想为民服务,首先必须有畏民之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二字沉甸甸。正因为如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畏"职责不尽,"畏"  相似文献   

13.
高泉 《人民论坛》2020,(14):58-59
基层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温吞水"干部,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温吞水"干部主要表现为:"不急为""不善为"和"不愿为",对人民的财产与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此,应在选拔干部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发"温吞水"干部"善作善为"动力;加强制度建设,激发"温吞水"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给干部创造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三万余字的十九大报告,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彰显了气魄、格局、自信、责任和担当。通篇体现了理论的深邃,闪烁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报告既是宣言书,又是动员令,更是路线图,读后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报告关于"新时代"和"新矛盾"的战略性判断,高屋建瓴,为我国未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的社会基本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重大理论判断,既强调了"需要"的界定来自人民,  相似文献   

15.
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需要打"组合拳",做到"六个一":明确一个原则——监督与"一把手"权位相称;紧扣一条主线——推进对"一把手"的监督体系与监督能力现代化;舞活一个龙头——上级监督;克服一对软肋——同级监督与下级监督;打好一张王牌——纪委监委的专责监督;下好一着活棋——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6.
冯宏良  董四代 《前沿》2003,1(12):153-156
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前所进行的政治文明建设,必然要受"制度"因素与"非制度"因素的双重规制;政治文明建设应强调"非正式制度"因素的积极形态,使"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外在制约转化为政治文明建设的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17.
"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虽形成背景不一,却有着本质的一致性顺势应时的思维方式;一脉传承的立场观点;发展创新的本质内涵.从理论上弄清"三个代表"思想与"三个有利于"的内在逻辑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析"官德"     
以德治国何以重在以德治"官"?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是具体执掌社会公共权力的群体,其从政道德即"官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涉政"是"官德"的本质特征;"廉洁"是"官德"的底线规范;"慎独"是"官德"的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19.
"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了制度性规定,使这项权利由原则走向制度迈开了第一步.然而,要建立完善的罢免撤换制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即罢免或撤换的主体与对象;罢免或撤换的依据;受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20.
蒋永青 《思想战线》2001,27(4):65-69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对其所研究与信奉的"审美"视域的学术超越;"知力意志"说是王国维从"审美"论向"境界"说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叔本华与尼采思想的综合提炼,它是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真、善、美"同一"之域性质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