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韩瑞霞 《学理论》2009,(11):85-86
本文在指出海外中国女性研究从女性视角出发构建书写的优点同时,聚焦女性与婚姻中的性——这一具有“门褴”意义的日常实践——从性的社会吸纳、情迷的侧面反映、才女与性的疏离和倒置,以及妒妇、妓女等的边界呈现和女性身体和认同的塑造五个方面,指出女性视角的书写仍是一种“拼贴”不足的边缘再造,就此引出运用“双重视角”、历史与性别对话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侨园》2016,(Z2)
正对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它不仅是两情相悦的男女的个人结合,而且是两个家族的联合,是家族势力的延伸,因此在中华文化中婚姻是具有仪式性的重要礼俗,它表示着结为婚姻的两个家族彼此的礼敬和认同。婚姻的社会意义决定了它繁琐却充满了喜悦的仪式过程。这也决定了婚聘礼仪具有的严正与戏谑的双重内容,作为一个礼仪系统它被赋予了鲜明的地域色彩,是一个地域民风民气民间文化的典型表现,在这里我们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辽海地域的婚礼礼俗,  相似文献   

3.
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婚姻观念是婚姻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作为婚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凝骤于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婚姻观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可表现为一个人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对配偶和婚姻生活的基本评价(包括婚姻生活在个人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之份量及满意程度),也可表现为人们在婚姻行为上所作的各种选择——从择偶、缔结婚姻之途径、婚礼仪式、婚后如何相处一直到作出分居、离婚的决定。婚姻观念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人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要实现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目标,就必须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对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心理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刑法公众认同,是指一国刑法时空效力所及范围内的大多数人即公众对刑法规范及其实践运行的正当性和效力性等的认可与赞同。主体广布性、社会共识性和相对稳定性分别构成了刑法公众认同的主体性特征、价值性特征和存在性特征,而且这些特征相辅相成和相互说明,刑法公众认同之本质即"价值共同"。通过型构对话型刑事话语系统、响应共治型社会管理模式和加强对刑法的信仰,刑法公众认同就会突显其在当下的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年夫妻角色心理的双重结构,是指传统夫妻角色心理与现代夫妻角色心理同时并存于夫妻心里世界内部的二元心理状态。它是社会文化变迁所导致的夫妻角色转型——从传统夫妻角色变为现代夫妻角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过渡现象。双重结构现象的出现,带来了传统夫妻角色的认同危机,从而加大了夫妻心理整合的难度,给传统的超稳定型婚姻带来了莫大的冲击和阵痛。因此,研究夫妻角色心理双重结构产生的根源,摆脱旧的传统夫妻角色的认同危机,寻求新的夫妻角色认同,对于夫妻的心态平衡、心理整合及婚姻和谐与稳定都有现实意义。一、社会文化的双轨运行是产生夫妻角色心理双重结构的根源所谓“夫妻角色心理”,其实质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社会形态的社会“婚姻文化”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9)
跨境婚姻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遍社会现象,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我国的边疆稳定和社会团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对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的实地调查,以越南新娘嫁到中国后的生活适应过程为线索,对她们的生活状况、心理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她们在跨境婚姻中的认同状况,对促进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姻缘     
正对于恋爱中的人来说,婚姻是一个极具浪漫性、神圣性、使命性的字眼。进入婚姻,意味着一段新征程的开始,这段征程或者浪漫依旧,或者激情不再,或者一拍两散,但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所说的:"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无论怎样,对于进入婚姻的人来说,婚姻是对他们恋情的承认,是两情缱绻的延续,是卿卿我我的升华。那么,中国式婚姻是如何结成的?人们对待婚姻又是什么态度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的中国式婚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当前我国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和谐主导价值原则的认知、接受和践行。研究表明,与人的思维秩序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形成必然遵循由"利益认同"到"政治认同"再到"文化认同"的逻辑秩序。  相似文献   

10.
以往关于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研究,忽视了婚姻承诺在婚姻维系中的作用。基于对东莞、厦门、龙岩等地调研资料的质性分析,从婚姻吸引力、约束性因素和道德规范三个方面分析农民工婚姻承诺的动因,归纳出农民工婚姻承诺的三种类型,并从文化、制度和结构三个维度探讨农民工婚姻承诺的特点。研究发现,农民工对婚姻的承诺能解释婚姻的稳定性;受文化、制度和结构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婚姻承诺虽然也包含个人承诺的成分,但以结构性承诺和道德承诺为主。研究拓展了婚姻承诺理论的适用群体,丰富了对流动与婚姻稳定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正:政治认同的制度性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政治认同是政权稳定的基础.要提高民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度,需要整合政治认同资源.政治认同资源主要由意识性、制度性和功绩性资源组成,其中,社会公正作为制度性资源对保持政权的持久延续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执政者要想长久地获得民众的政治认同,保持政权持久延续,必须以政治认同为尺度,在政治、经济、法制及教育制度建设中体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7)
文化认同是社会稳定的核心,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特点,对积极开展"四个认同"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以新疆各民族的文化认同为研究对象,总结概括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几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2)
所谓婚姻,是指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自古以来,人类都很注重由缔结婚姻带来的子嗣绵延,《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对其教众的婚姻之事做出了规范,至今仍影响和制约着教众的世俗婚配嫁娶。对其中的婚姻观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人们走出误区、正确了解伊斯兰教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秦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安娜的命运是不幸的,其不幸有着必然性。通过对安娜命运不幸根源的探究,看到现实社会对于人个体的心理导向和观念变化的影响与压迫,从而进一步在现代社会视角的基础上来研究和对比人们对于“幸福”与“不幸”的理解。另外对安娜个人不幸命运的研究可以引起我们对现代社会中家庭、婚姻、幸福等问题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是一国现代性不断成长的过程。社会转型的合意性推进,必须以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为前提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保障人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权利、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正向功能,决定了其对转型国家实现社会合意性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厘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何种意义上、以何种方式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有助于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意义和优先序选择,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建设与社会转型的良性互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合意性转型的机理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以政治社会权利平等化强化民众认同和支持;二是以提高政治合法性改善政治有效性;三是以社会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四是以社会福利观念转型助推主流意识形态的转型和战略优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布施的恩惠并从心理上有报答的要求,在社会的行为规范中具有普遍认同的意义,也是任何文明社会中的基本道德的共识。感恩是伦理道德建构的重要价值理念,是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自古就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受人滴水之恩,  相似文献   

17.
组织认同以理性为主导,是一种选择性结果,不是自然形成的。组织认同中的理性,是一种由个体出发的主观行动理性。西蒙关于"管理人"的假设,肯定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和合乎逻辑的,同时又强调了人的选择能力是有限的,更符合对组织中人的理解。行动理性人具有的主观理性表现出独特性,自我性和情境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2)
1994年1月12日新《婚姻登记条例》的颁布,取消了事实婚姻制度,从而否认了原司法解释中的事实婚姻所具有的合法效力,事实婚姻这一法律概念,亦因现行法律的否认而不具现实意义,仅在法学研究层面上仍有其一定的价值。法律之所以对事实婚姻作如此重大调整,意在使婚姻更有效地纳入法律调控的界域,却忽视我国的社会现实,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婚姻立法中重新构建事实婚姻制度以完善婚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乡村社会离婚现象分析——以西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开封县西村的实地考察 ,得出了对当前村落社会离婚的基本看法 :离婚模式仍基本上是传统型的 ,但已发生了变化。村落社会中维持婚姻的条件仍主要不是感情而是感情以外的因素 ,发达的防止婚姻破裂的两个网络使离婚率极低。离婚问题上的变化有 :婚外情以及由此引起的离婚有增多的趋势 ,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等。这种变化虽然还没有达到威胁传统婚姻、家庭的程度 ,但其意义不能低估。  相似文献   

20.
罗淳 《学理论》2014,(32):271-272,277
核心价值观教育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标。美国历来重视本国的价值观教育,并且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贯穿整个人的发展,并紧密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套极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成功解决了多民族国家实现价值认同的问题。尽管国情世情不同,美国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根本不同,但其成功的模式,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