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级别管辖移送案件传统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超时限审查现象突出。根据高检院制定并实施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二百四十四条、第二百四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七日内进行审查”,“经审查认为属于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时,应当写出审查报告,连同案卷材料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据此,基层院对属级别管辖改变的案件,只能在七日内审查并移送,而不宜在审查起诉的期限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实践中,存在以下情况:甲检察院接受一起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审查了一个半月后,认为该案不属本院管辖,移送到有管辖权的乙检察院。乙检察院受理后,又用了一个半月时间进行审查才移送起诉。对此,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应当在7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对移送审查起诉案件是否受理进行审查的内容包括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换言之,人民检察院对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是否属于本院管辖进行审查的时间也应当在7日之内,如果认为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在这7日内将案件…  相似文献   

3.
陈伟东 《法制与社会》2011,(26):180-180,184
现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制作存在体例繁琐、证据排列无序、证据分析趋于空白等问题。审查报告应当发挥反映审查起诉情况、为出庭支持公诉做准备等功能,建议将《审查报告》分为两种格式,分别对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和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  相似文献   

4.
审查起诉工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检察机关对审查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审查,从形式上和实体上审查证据,在承办人提出承办意见后,对案件的处理意见进行审查,对犯罪嫌疑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5.
一、审查起诉中的疑难问题 (一)对案件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进行审查审查起诉阶段.公诉部门必须对审查移送案件“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这一事项进行查明。凡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6种情形之一的,就不应追究刑事责任.对此类案件应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对照《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我们认为,在审查私分国有财产犯罪时应重点对案件是否超过追诉时效期限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市级检察院管辖案件①普遍存在由县、市两级检察院双重审查起诉的现象.实证调查表明其未能提高案件的审查起诉质量,相反有违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率.所以,应当将县级检察院对案件的实体审查改为程序审查,使程序向常态的单级审查起诉制度回归.  相似文献   

7.
李郭栋 《法制与社会》2014,(34):283-284
起诉书对审查起诉阶段认定的案件事实进行了描述,阐释了定性的理由,同时展示了审查案件的全过程,记录了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以及延长审查起诉期限的时间和次数,不仅在实体内容上辨法析理,还在形式上公示了审查起诉的程序。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审查案件关键在于审查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笔者根据对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工作的深入调研,认为要提高审查证据水平,确保案件质量,必须掌握以下六种方法。一、引导侦查法,筑牢证据根基刑事诉讼活动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质证和采信进行的。侦查工作是获取证据的重要渠道,是刑事诉讼的根基。检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安  相似文献   

9.
《移送起诉案件审查报告》(以下简称《审查报告》)是检察员对其承办的刑事犯罪案件审查工作情况的全面汇报,是公诉科(处)、检察委员会讨论案件的基础和依据。《审查报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讨论和处理案件的质量。在多年的审查起诉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检察员在制作《审查报告》中,普遍存在简单化和片面性的问题。反思许多出现质量问题的案件大都与审查报告的质量有关系,笔者认为,如果不正视这一问题,就难以提高和保证案件的质量。现针对我区《审查报告》制作工作普遍存在的最明显的几个问题,谈以下几点改进意见,与同行共交流。一、切忌只报…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1条的规定:“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制作案件审查意见书.提出起诉或者不起诉以及是否需要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意见.经审查起诉部门负责人审核.报请检察长审核,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委会决定”。依据上述规定.制作案件审查意见书是审查起诉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1.
2002年高检院公诉厅下发了<关于试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的通知>([2002]高检诉发第112号),要求各省级院在本省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分市院开展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综合化的试点工作,并同时下发了<关于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制作说明>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样本)>(以下简称<制作说明>和<样本>)."审查报告综合化"改革,是通过充实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内容,将以往办案程序中的阅卷笔录、复核证据提纲、审结报告及出庭预案等文字材料综合在一起,使<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能够全面反映从受案到出庭前的工作内容,并进一步完善审查起诉工作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戴梦倩 《法制与社会》2012,(15):116+124
估价鉴定在认定故意毁坏财物罪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对该罪进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审判等刑事司法活动的重要证据。在故意毁坏财物刑事案件中,价格鉴定事务所出具的估价鉴定报告内容非常简单,严重影响了案件承办人员的审查。建议估价鉴定报告细化鉴定依据并写明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杨晓飒 《中国检察官》2004,(4):35-35,37
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以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又是诉讼认识链条上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前承侦查后启审判的中介。没有审查起诉,就无从实现侦查的法律价值,审判也不可能启动,因此,必须提高对审查起诉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审查起诉的工作。而审查起诉工作的核心就是证据的审查,证据审查的结果关乎着人的尊严与权利,甚至关乎着人的生命。今年四月,高检院公诉厅的一份《关于七起死刑改判无罪案件情况的分析报告》中提到的七起冤、假、错案,在这…  相似文献   

14.
陈勇  李巍 《法学杂志》2001,22(3):45-46
在刑事诉讼中 ,司法部门对审查起诉工作高度重视 ,审查起诉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 ,对于审查起诉业务的某些具体问题 ,我们缺乏必要的研究 ,制约了审查起诉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 ,侦查卷宗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 ,审查起诉的承办人必须审阅侦查卷宗 ,并以卷宗为中心开展工作。审查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以决定是否起诉的活动。这些书面材料具体包括 :法律手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询问笔录、鉴定结论、现场材料、赃物照片、侦查机关出具的抓获经过、身份证明、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刘中 《内蒙古检察》2004,(4):36-36,48
审查报告综合化工作确定为公诉部门规范化管理和公诉改革的重要内容后,回民区人民检察院从2003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这一工作,至2004年3月1日共对164件案件按规范化要求写了综合化审查报告。综合化审查报告是将以往办案程序中的阅卷笔录、复核证据提纲、出庭预案、审结报告等文字材料综合在一起,全面地反映出从受案到侦查和审查起诉的工作内容,目的是为了保障案件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戴传仁 《中国检察官》2003,(1):30-30,32
审查起诉是检察机关的中心工作,又是刑事诉讼的中间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审查起诉工作质量的高低是司法公正能否实现的关键。通过多年实践探索,结合形势发展需要,笔者认为以辩诉方法审查起诉可以更有效地确保案件质量和公正司法。 所谓以辩诉方法审查起诉,是指公诉部门在受理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后,审查起诉人员从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角度出发,先审查犯罪嫌疑人无罪和罪轻,运用证据加以证实,如被否定,则归纳有效证  相似文献   

17.
证据是办案的基础,定罪的前提,是完成刑事诉讼任务的保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由于对庭审方式做了重大改革,确定了控拆方的完全举证责任,从而加重了审查起诉的工作量,对审查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审查起诉环节中证据方面的需要,本文通过对100件审查起诉案件的调查,就审查证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必要的剖析和探求。一、目前在审查证据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团及原因问题之一:在审查刑事证据时,个别起诉人员对证据存在任意取舍,忽视综合分析的现象,使审查证据误入歧途。在调查的100件审查起诉案…  相似文献   

18.
本刊疏勒讯 2013年以来,疏勒县人民检察院为切实履行检察机关诉讼监督职能,提高诉讼监督实效,对移送该院公诉部门审查起诉的案件,要求案件承办人在案件审查完毕后将存在的问题及审查结果一一列举,针对审查发现的问题建立监督台账,并及时向侦查机关反馈。  相似文献   

19.
设立自侦案件审查机构之我见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志辉随着打击经济犯罪斗争的深入,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现行刑检机构进行改革。我认为,改革的最佳选择,是将经济犯罪案件的审查批捕、审查起诉从...  相似文献   

20.
完善对审查起诉案件中部分不起诉决定的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保障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不起诉权的滥用,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水平。这种机制有别于就整个案件进行的监督,它坚持内外监督相结合、诉讼经济以及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需完善审查起诉案件的具体要求和起诉案件质量标准,拟作出部分不起诉的应事先征询侦查机关(部门)以及当事人的意见,并设立审查监督评议机制,形成部分不起诉决定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