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提高质量为关键。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非农非城、亦农亦城"的过渡型"村改居"社区如何克服其发展困境,探索"村改居"社区治理的新路径,从而提升"村改居"社区的发展质量,成为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一、"村改居"社区的独特性"村改居"社区作为过渡型社区,既具有一般社区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它独特的属性。1.物理空间的独特性。"村改居"社区大多  相似文献   

2.
《求知》2016,(9)
正加快现代化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并做出了"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这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明确了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也成为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议题。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是"就地城镇化",其重点在于推进县(镇)的城市化,而后者的推进需要改革"市管县"、"县管镇"的行政体制,这就必须调整行政区划,以行政区划调整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即邻近较发达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区"或"撤镇设区";而远离大城市的县(镇),宜"撤县设市"或"撤镇设市"。  相似文献   

4.
推进城镇化在我国已成共识,中央确立此方针时选择了"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城镇化与城市化、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差异何在?目前,在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实践中尚有一些不清楚之处。两词字面理解差异不大,但实际含义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6,(9)
正【提案背景】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实施‘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推进行动,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格局,努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先导区、示范区"。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随着内外部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传统粗放型的城镇化模式呈现出诸多弊端,这对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  相似文献   

7.
<正>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我国转型发展的"最大红利"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山东调研时指出,"城镇化不是土地城镇化,而是人口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首要任务是推进人口城镇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将释放出新的发展红利,不仅有利于拉动消费,还有利于拓宽投资空间。1、人口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优势。首先,人口城镇化是扩大投资的重要载  相似文献   

8.
巩慧 《求知》2013,(8):36-38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作出了"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201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明确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议题之一。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不仅要重视规划建设、产业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之"新",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城镇化,是"农民"的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使得我国的城镇化陷入农业衰退、城镇产业空洞、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财政、农民失地和失业、城市贫民窟、拆迁中的群发性事件等诸多风险中。因此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承载了艰巨的历史重任,如何从人出发,如何以人为本,是新时期城镇化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如何解释中国城镇化奇迹、剖析新型城镇化走向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求知》2015,(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在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只有让更多的农业人口实现职业非农化、生活方式城镇化、待遇与市民均等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  相似文献   

11.
张润泽  禹辉映 《理论导刊》2014,(3):71-72,77
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对传统城镇化问题的积极回应,有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注重借鉴西方国家城镇化的基本经验教训,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四化两型"同步推进,不断改革和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稳"字当头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时报:推进新型城镇化,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高度重视,并多次摆上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讨论桌。同时城镇化也是中国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在此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城镇化建设应如何契合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侯永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连续多年将"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总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一、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的主流"逆城市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基层城镇化改革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逻辑创新路径。2016年山东省提出"要围绕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建设新型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要求,且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设立新的中小城市的试点方案》,提出要培育新生中小城市。B镇是山东省新生小城市的重要试点镇之一,本文结合该镇新生小城市创举,介绍其推进城镇化发展措施经验,阐述新生小城市发展成果,并指出新生小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生产要素利用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改善人居环境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推进精神建设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旦错过很可能会造成千古遗憾。现在不少地方的城镇化进程中严重忽略了这一点。精神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深远意义我国正在发生着数千年历史中未曾有过的深刻变革。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快速的城镇化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口格局等多维度的重构,这有力推动着并将继续深刻影响我国未来的发展。然而也应当看到,与当下物质财富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尽快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人口城镇化转型与改革的关键,也是我国现阶段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但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相应政策推进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行动迟缓,他们认为赋予农民工市民化待遇将让地方财政背上巨大的财政包袱,并且短期看没有实际的经济效益。大量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测算的研究,似乎也在佐证这种观点。不少研究认为,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  相似文献   

17.
《求知》2014,(9):32-34
<正>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最典型的特征之一。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并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增长,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未来15年至20年,这种波澜壮阔的现象还将持续,这也将是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城镇化"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创造"。近年来,地方政府纷纷在实践中尝试适合当地发展的城镇化之路,成都以"三个集中"方式推进城镇化,重庆市推行"地票交易"和  相似文献   

18.
<正>城镇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一个超过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一个宏大而深远的时代命题。"十三五"提出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要达到的目标,既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的宏伟愿景,又是一项极其艰巨而复杂的重要任务。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又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和各项改革举措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  相似文献   

19.
宋亚平 《理论探索》2015,(1):10-12,22
城镇化是多种要素向特定区域集聚的过程,特别是经济要素和人口要素,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产业上实现从事农业向从事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在内的非农产业的转换,从居住和生活方式上实现由农村向城镇空间的转化。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十分重要,但它不应是城镇化的源动力,城镇化建设和"三农"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函数的性质。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引发了包括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低、农村社会治理状况堪忧、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等诸多问题。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认识,准确把握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精心绘制城镇化建设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其朝前走。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表明,正确调适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城镇化受市场和政府两大动力机制的驱动:市场是根本动力,政府是关键动力,二者有效组合方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然而,中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呈现鲜明的政府主导特征,它是"政策之治"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具体体现。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市场与政府关系新定位,它需要我们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以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