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86年2月,兰州市某养鸡场雏鸡群发生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并引起大量死亡,损失严重。其症状和雏鸡白痢相似,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 该场有雏鸡2200只,本病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雏鸡,1~3日龄的部分雏鸡呈“软雏”状,且逐日死亡上升。3日龄时死亡521只,第7日龄时死亡数总计达1152只,死亡率为52.9%,成年鸡未见死亡。该鸡场的育维舍卫生较差,通风不良,垫草未能及时勤换,室内温度偏低,促进了该病的发生与死亡。  相似文献   

2.
雏鸡白痢,在我地区发病较为严重,自1989年以来,曾用多种药物防治,其有效率均在50%左右,土霉素效果最好,但防治效率也只有82.14%。1991年10月,我们读了《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第9期全炳昭、刘继承等同志所写《蜂胶酊治疗鸡白痢的试验》一文后(以下简称全文),深受启发,全文称“用20%蜂胶酊,剂量为每只每次1.5ml,每天1次,连用2天。共治疗鸡白痢自然发病病例19300只,其中痊愈17100只,治愈率为88.6%,”因此,作了用20%蜂胶酊防治雏鸡白痢的试验,以期推广雏鸡白痢的有效药物,但结果令人失望,现提出与全文作者商榷。  相似文献   

3.
已经发现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菌株可能有不同的嗜性,但“白色下痢”一直被作为本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本文报导了贵阳市某鸡场一次以肺部病变为主的雏白痢沙门氏菌病的流行。叙述了该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病原诊断过程。 (一)流行情况 贵阳市某鸡场1983年6月底,从外地引入1500只刚出壳的罗斯雏鸡。雏鸡的常规育雏饲料添加有土霉素粉并给予高锰酸钾水溶液作饮水。1周龄时部分雏鸡发病死亡。于是将饲料中添加的土霉素粉改为0.04%呋喃唑酮,连服3天,但未能控制疫情。病死鸡数逐渐增多,再改用青霉素粉混饲,疫情仍继续扩大,历时半月死亡1447只,病死率达  相似文献   

4.
1985年5~6月,某县一些鸡场以及专业户的雏鸡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腹泻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疫病,经现场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雏鸡曲霉菌病。(一)发病情况 据92个发病鸡群的调查,发病最小的为5日龄,发病最多的是7~21日龄,21日龄以上的鸡则很少发病和死亡。病死率1%~66%,其中8~14日龄的病死率最高,15~21日龄的病死率次之,7日龄以下和42日龄以上的病死率最小。检查中发现,部分病死鸡还并发鸡白痢、球虫病和盲肠肝炎。  相似文献   

5.
江陵县白马区某鸡场和专业户喂养雏鸡共1744只,于1985年5月爆发疫病,死亡614只,死亡率35.2%。我们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鸡曲霉菌病。 (一)发病情况 江陵县白马区养鸡专业户,从地区种鸡场购回罗斯和希赛斯商品代出壳鸡,放于一间(约20平方米)地面铺谷壳的育雏室内饲养,到19日龄时鸡群共513只。育雏期间,雏鸡服用痢特灵、土霉素、青霉素等药物和滴鸡新城疫Ⅱ系苗免疫。5月12~16日雏鸡发病死亡102只,死亡率19.9%。另一鸡场自孵罗斯商品代鸡,未售完雏鸡放在两间(约20平方米)一边开有窗户,地面铺谷壳的育雏室内喂养,9~15日龄时,雏鸡1231只,防疫程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中西合成药物白痢灵,首先对雏白痢沙门氏杆菌冻干菌株C79-1(中监所供)作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比土霉素、痢特灵等对照药物效果显著。7日龄288白色来航鸡,腹腔注射白痢灵,LD_50为582.44±128.3毫克/公斤体重。500只实验雏鸡和20000余只田间防治雏鸡试验表明,预防保护率可达97.9%,治愈率为95.1%;与目前常用药物土霉素、痢特灵相比较,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其远期效果观察,比对照组体重平均增重高27.7%;具有促进雏鸡生长发育、效果确实和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雏鸡神经型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张淑霞杨增岐李云岗赵余放李佩伦1)卢曾军1)(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陕西杨凌712100)1997年4月某肉鸡场饲养的7600只4日龄雏鸡发生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率28%,死亡率10%,经综合诊断为神经型鸡白痢...  相似文献   

8.
根据笔者1985年对河南省唐河县源潭镇40个村庄的鸡群调查结果,全年养鸡280000只,发生白痢病89000只(占31.8%),死亡37000只(占41.6%)。为了探讨一种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1985年8月~1986年7月,我们使用了蜂胶酊各种制剂和治疗鸡白痢病常用药,进行治疗对比试验;1986年8月~1988年12月,又以20%蜂胶酊临床治疗鸡白痢19300只,效果比较理想,治愈数为17100只(占88.6%),死亡2200只(占11.4%)。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曲霉菌病(Aspergillosis)是鸡常见的一种霉菌性疾病,发病率、致死率比较高,在生产中主要危害雏鸡,中鸡很少发生。1992年7月下旬太原某鸡场90日龄中鸡爆发曲霉菌病,2536只中鸡死亡350只,死亡率达13.8%。 (一)发病情况 该场1992年4月23日与5月1日分别自孵2批罗曼商品代鸡,共3200只,合在一舍饲养。育雏阶段及中鸡阶段因鸡白痢病、大肠杆菌病、马立克氏病死亡664只,7月15日发现鸡群日死亡数增加,用呼拉杀星治疗3天无效,来我课题组要求为其诊断。 (二)症状及病变 大多数病状不明显,仅表现精神抑郁,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拉稀便。个别鸡喘气,发病后1~2天死亡。先后剖  相似文献   

10.
鸡白痢沙门氏杆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感染,在雏鸡常为急性全身性败血症过程,造成死亡多限于2~4周龄。在成年鸡通常呈现局部的或慢性的过程。本文对北京郊区某鸡场于1985年4月份在7周龄雏鸡中爆发白痢病造成大量死亡的情况和其病理形态学特点报告于后: (一)临床简况 该场有产蛋鸡7500只,健康状况和产蛋率良好。1985年2月份外购种蛋9018枚,其中有B6-1(荷兰Hisex黄鸡,父系)、B6-2(〔加〕556芦花鸡,母系)和B4-2(〔加〕星杂444白来航,母系)等三个品种。2月3日入孵,12日检出未受精卵2788枚,实孵受精卵6230枚,24~26日共孵出雏鸡5750只,孵化率占受精卵的92.3%。  相似文献   

11.
1990年7月,某鸡场有4批雏鸡(共24000只)发生绿脓杆菌病,其死亡率达20%~50%,通过环境菌检,发现蛋库、种蛋、孵化车间披绿脓杆菌污染严重,致使雏鸡通过脐带感染发生败血症。  相似文献   

12.
笔者几年来用自拟白败汤和敌菌净预防雏鸡白痢病13600只,保护率达99%。治疗6910只,治愈率达98%,效果满意。 (一)方剂组成 白头翁、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各等份煎汤饲喂(饮)鸡。鲜品预防用量每日每只4g,治疗每只7g,连喂5天。于品为末按2%比例加入饲料中喂服。敌茵净预防按0.02%比例拌入,治疗加倍。  相似文献   

13.
某雉鸡场连续3批雉鸡发病,死亡500余只,经防、治结合控制了病情,但康复后后遗滑翔症。发病情况 1988年6月中旬共孵出三批雉雏,第一批出壳第9天、第二批出壳第11天、第三批出壳第12天先后发病,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绒毛松乱,两羽下垂,排稀薄白色浆糊状粪便,肛周绒毛被粪便污染,病程可持续数天。对病雏通过病理剖检、涂片染色镜检、细菌分离和生化特性试验,诊断为雉鸡白痢病。  相似文献   

14.
脑炎型雏鸡白痢的诊疗邢台柏乡某养鸡专业户饲养的600只海兰褐蛋用雏鸡,于1996年10月25日至11月4日(6~15日龄)发病,死亡43只,发病鸡群中有3%左右的鸡出现神经症状,经5~7d治疗痊愈。通过症状、病理剖检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脑炎型鸡白痢。...  相似文献   

15.
雏鸡肺型白痢的防治¥山东省滨州农业学校@鲍金柱雏鸡肺型白痢的防治滨州市杨集乡某养鸡户1200只海兰W-36白羽卵用型雏鸡群发生以呼吸困难和肺、肝病变为主征的传染病。发病情况雏鸡4日龄即开始发病,精神不振,畏寒挤堆,羽毛松乱、翅下垂,缩头嗜睡,呼吸困难,采食...  相似文献   

16.
1987年8~12月,在本市一新建肉鸡场发生败血霉形体感染,发病肉仔鸡除具有慢性呼吸道症状外,并伴发腹腔积水。 (一)病况及症状 第一批2205只红宝雏鸡进场后,按常规在饮水中加高锰酸钾,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磺胺类及痢特灵等抗菌药,但雏鸡每天仍不断死亡,最高死亡率为2.46%,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某鸡场饲养的雏鸡发生了主要以肺脏出现黄白色结节为特征、类似禽结核的一种疾病,死亡率达11.5%,经鉴定是由伪结核耶尔赞氏菌引起的雏鸡伪结核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采用青霉素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一)发病情况 南京市某鸡场于1989年10月引进了一批罗斯商品代日龄雏,共4650只,从7日龄开始发病,当天死亡23只,第2天死亡46只,以后每天死亡平均70只左右,最高的1天死亡达100只,整个发病过程中共死亡634只,死亡率达11.6%。用青霉素治疗,同时改善饲养管理后,疫情得以控制。(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雏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不肯走动,常常伏地;当病雏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后常常不到1天死亡。有的雏鸡生前无症状,突然死亡。病理变化,先后剖解近百只病死雏,早期死亡的90%的雏鸡肺脏上满布粟粒大乃至黄豆大的黄白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市某鸡场,于1989年6月5日引进父母代AA肉鸡4792只,置一隔离场饲养。解除隔离后分4群平养,即A群1400只,B群1475只,C群900只,D群880只,以木屑为垫料。7月11日(38日龄)时于A、B两群发现病鸡,另两群也相继发病,之后病情加重,死亡增多,高峰期每天达70~80只。发病后经用多种药物治疗,病情未能得到控制,至8月13日止,本批雏鸡共死亡577只,死亡率为12.4%,其中A、B两群发病较严重,死亡数分别为250只和255只,占死亡总数的87.52%,死亡率分别为17.86%和17.29%。  相似文献   

19.
1992年8月18日,县农机 局职工雷某从广东省梅州市某 镇一鸡场购回已接种了马立克 病疫苗的出壳乌骨雏鸡500只饲养。当雏鸡41日龄时突然爆发法氏囊病,发病率高达87.2%(436/500),死亡197只,死亡率为39.4%(197/500),致死率为45.18%(197/436)。 (一)发病情况 场主一直给乌雏鸡饲喂郴州市饲料厂生产的311小鸡全价颗粒料,日喂3餐,饮水不限,采用水泥地面垫刨木花平面放养,自然通风,常规管理。7日龄时,滴鼻接种鸡新城疫Ⅱ系苗,雏鸡生长发育正常,至41日龄平均体重达200g以上。1992年9月28日下午突然爆发疫病,有42只  相似文献   

20.
1992年7月,黑龙江省某肉禽公司饲养的AA雏鸡86000只,发育迟 缓,陆续发生死亡。经调查,育雏期鸡盲肠肝炎的发病率14.3%(隔离数)、发病致死率79.2%(剖检数)。育成期鸡盲肠肝炎的发病率17.5%(隔离数),发病致死率47.9%(剖检数)。自然耐过的病鸡发育极为缓慢,形似“僵鸡”,占9.6%(屠宰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