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述中国劳模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劳模现象和劳动模范迄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孕育成长在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壮大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时俱进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劳模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与作用启示我们,必须科学选树劳模,充分发挥劳模作用;健全完善劳模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劳模队伍可持续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劳模精神的内涵,使劳模文化得以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2.
尤习贵 《工友》2014,(12):38-39
正如今,很多企业将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提振职工精神、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举措。我认为,对于湖北交通运输系统来说,大力发展职工文化的重点是用劳模文化、竞赛文化、团队文化和快乐文化,以此调动广大职工投身湖北交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劳模文化"提精神"劳模精神是我们社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承载着职工文化的精神本质,是职工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劳模精神最为核心的价值元素是"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  相似文献   

3.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职工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典型示范作用为抓手,以提升职工群众整体素质为目标,完善各项制度,科学有序推进以选树劳模、学习劳模、争做劳模为核心的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实现了职工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以及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将劳模精神纳入党的精神谱系中,在主体形态、价值形态基础上发展出劳模精神的政党形态,实现了劳模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的双向互嵌与内在联结。本研究从历史发生学视角对中央苏区时期劳模运动历史情境进行回溯与分析。研究认为,劳模精神与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同根同源,都是由同一社会历史场景型塑而成的精神标识和精神样态。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劳动政治理论同中央苏区劳动生产和政治革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中国化再造和话语创新,构建出中央苏区劳模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第一个以劳动为主题的精神符号。劳模精神是共产主义劳动伦理的生动写实,它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高度一致,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劳模文化集中表现为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本质内涵的劳模精神,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精神资源,应充分发挥其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重要价值。使劳模文化融入到政府的建设中,企业的实践中,人才的培养中。把劳模文化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剑波  胡文涛 《工友》2006,(7):36-37
十堰市劳动模范协会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从落实劳模待遇、关心劳模生活等方面入手,积极为劳模办实事,帮助劳模排忧解难,让劳模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受到劳模们的拥戴。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实现了扩大劳模影响、发挥劳模优势、维护劳模权益的建会宗旨。凝聚力在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中国工运》2013,(5):61-64
新疆区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的引领作用一是加强舆论宣传,注重用劳模精神引领时代新风;二是注重正面引导,通过劳模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三是发挥劳模作用,让劳模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开展劳动竞赛,让劳模在岗位上大显身手;五是关心劳模生活,让劳模时刻感受党的温暖。  相似文献   

8.
劳模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精髓,"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是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本文以海淀教育系统贯彻群团工作精神为主线,把握劳模工作时代脉搏,适时大力推进劳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探索劳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内容,推动教育系统劳模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劳动模范是中国共产党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而培养的理想人格的代表,对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角审视以申纪兰为代表的劳动模范的生成过程,研究发现,劳动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劳动孕育了劳模,是申纪兰获得劳模身份的基础条件;劳动彰显了人的主体性,促进了劳模的成长,是申纪兰的劳模身份得以延伸与拓展的内在动力;劳动使人获得解放与自由全面的发展,是申纪兰发挥劳模作用的基本方式。纵观申纪兰的一生,以其为代表的劳动模范是个体与乡村、国家三方良性互动的结果,而三者又在这种互动关系中获得了各自的发展。因此,在新时代,尊重劳动、推崇模范,充分发挥劳动模范的榜样示范和精神引领作用,对个人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1950年第一批全国劳模诞生至今,劳模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荣誉,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进步,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追求。60年来,劳模的结构不断变化、队伍不断壮大的背后,是劳动内涵的不断拓展,劳动理念的日益革新: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不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还将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和元素,但无论怎样,劳模的核心价值都是始终不变的:那是一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一种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在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享受应有的的社会保障。近年来,农民工及其社会保障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政府有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对象。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有着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针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若干经济政策对我国职工队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策的主流是好的。但是,若干经济政策的失当,或经济政策是好的,由于执行中的失误,对我国职工队伍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的实质导致了劳动关系的失衡。而不均衡的劳动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的是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充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传统单位制社会二元分治的长期影响,在城市与农村形成了二元的权力认同体系。这种不良认同在社会转型中表现为农民工个人的习得性无助心理、城乡社会的文化滞后现象与政府工作中路径依赖行为的社会现象。要实现成功的个体充权,应培养农民工个体的充权意识和社会充权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职工技协是工会领导下的科技性社会团体 ,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科学技术是职工技协发展的主导力量 ,是技协事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没有科技进步 ,就谈不上科技兴企。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的体制下对进城务工农民身份的一种描述。虽然农民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农民工仍是城市的边缘人,在城市里处处受歧视,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工权利的缺失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直接原因,它不仅造成了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进城就业难度加大、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劣、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而且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转移,延缓了城市化进程,甚至容易引发城乡矛盾,削弱工农联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农民工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权利。  相似文献   

16.
职工持股会法律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职工持股会股权转让而引发的诉讼时有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工会的高度重视。目前,由于我国法律缺乏对职工持股会法律地位的明确规定,而各地有关职工持股会的规定和做法又正处于探索之中,职工持股会在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如何认识职工持股会的性质,如何正确处理工会和职工持股会的关系,以及职工持股会法律地位的立法选择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 ,从长期看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但入世之初将难以避免市场开放带来的阵痛。进口的增加快于出口 ,国内一些弱质企业在剧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导致短期内的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这是入世面临的诸多冲击中最大冲击和挑战 ,关系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建设的成败。维护职工的劳动就业权 ,是工会维护劳工权益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扩大就业 ,减少失业 ,逐步实现充分就业 ,应成为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核心目标 ,应该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运行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运行需要成本 :社会成本 ,企业成本。劳动关系运行状况的改善 ,一方面是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和提高 ;另一方面是劳动关系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社会的发展是劳动关系改善的经济条件 ;改善劳动关系运行的支出 ,即劳动关系运行成本的增加 ,又是提高企业效率、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 ,我们应该在两者间进行最优选择 ,即坚持实行“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19.
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在于 :加强全社会的保障意识 ,给这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 ,打破职工对就业单位的依赖 ,促进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流动。另外 ,减少了企业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管理费用 ,使企业有更多精力去从事经济工作。独立于企业之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将促进社会保障体系自身不断地完善和巩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该企业不同层级职工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工对职业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差异.研究了该企业职工阶层分化的特点.提出在国有企业,职工阶层分化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在新的阶层关系下认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