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最大的一部法学类书一《中国大百科学全书·法学》卷,于今年十月一日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由我国知名法学家张友渔、潘念之任编辑委员会正、副主任,主持编纂工作。全卷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司法组织、犯罪侦查学、法医学、司法精神病学、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外国法律思想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二十一个分支学科,由全国二百多位法学家分别撰写,并经  相似文献   

2.
自1949年以来,我们的法律史学逐渐定位于四个领域: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和西方法律思想史。撇开这中间一个明显的地域遗漏(东方难道没有自己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吗?)不论,也不管将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一股脑塞进“外国”这个单位有多么武断,单就几十年来制度史、思想史各自所确立的研究范围和对象而言,也很难说它们已经涵盖了法律史学的各个领域。笼统地说,法律史学当然是研究法律制度及法律学说的发展规律的科学。问题是“法律学说”是极宽泛的名词。它既包括对法律的概念、本质、职能、内在构造及其与相关社会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学体系中重要学科之一的法律史学,应当包括无产阶级法制史(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社会主义法制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和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制史、外国法律思想史,以及有关法律与法学的各种专史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要从经济来看法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来了解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并由此探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关系决定法律关系,社会经济形态决定其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形态和面貌。据此看中西法律和法律史的不同,自然经济决定了中国法系的形态和面貌,商品经济决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法制史的下沿,从解放以来的教学和研究的实际来看,一般都是到1949年建国前夕为止。据不完全统计,解放以来,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文章约有六百多篇(不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  相似文献   

5.
<正> 李光灿、杨景凡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十论集》,已由西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作为教学参考丛书,开始出单行本。《十论集》包括论孔子、论韩非、论秦始皇、论肖何、论曹操、论孔明、论唐太宗、论包拯、论朱元璋、论沈家本。今年内先出版《论秦始皇》、《论包拯》两书。李光灿、杨思翰的《论秦始皇》引用大量史料论证了秦始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法律思想史学,是确立于本世纪初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此前,《大学衍义补》、《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等书中已出现有关对前代法律思想的资料汇编和简要论述,但由于传统学术体系的限制,法律思想史尚未成为独立之学。近代西学东渐以后,随着西方的学科分类模式和学术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影响不断深入,学者们以此为基础对传统史料进行重新整理、研究,创立了一系列新的独立学科,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二十世纪以来该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对象,以其研究对象和方法为线索,对中国法律思想史学在本世纪的发展作一简要回顾。 中国传统学术中对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以“学案”体最据代表性,其例可参《宋元  相似文献   

7.
李洋 《检察风云》2013,(16):36-38
张锐智,1955年10月5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2年辽宁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法专业研究生毕业。1982年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法制史教学与科研。现任辽宁大学法学院国家法与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理事。  相似文献   

8.
法学理论法哲学(三选二) 1.拉德布奋赫公式的内容,以之评论自然法学说与法律实证主义的法律概念。2.法的客观性与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以法律论证理论论述之。3.分别以语义学和语用学之观点论述事实与规范之关系。法杜会学(必答) 1.“活法”与“行动中的法”之含义与异同。2.论述中国社会的规则多元。法制史中国法制史1.试析中国的亲属相容隐制度。2.评析(大清律例》。3.论清末的司法改革。中国法律思想史1.明德懊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中的体现。3.论沈家本的立法思想。外国法制史1.罗马私法体系的内容。2.中…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史研究成果累累,已经印行的专著和教材,不下十种,反映了我国法律史学界思想空前活跃。但是,由于起步伊始,这些著作存在着一种通病:内容割裂,缺乏有机的联系。例如,中国法律思想史和外国法律思想史,基本上是由许多法律思想家的材料堆砌而成的;中国法制史则由多个朝代的法制材料互不联系地构筑一起。虽然可以从中了解法律史上的若干陈迹,但是作为“史”,它未能给人以规律性的知识,也就名实不符。有感于此,法  相似文献   

10.
问: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为什么既要学习许多部门法,又要学习《法学基础理论》? 答:法学基础理论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研究法律一般规律的科学。法学基础理论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居于主导的地位,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所有法学学科的必修课。它同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它同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  相似文献   

11.
《法学》1989,(8)
一新中国四十年外国法制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形成与发展受挫阶段(建国初期至70年代末)。新中国建立以前,我国未设外国法制史这门课程,也没有这一法学学科,教学涉及到外国法制史的只是几个比较具体的领域,如罗马法、日耳曼法等。当时也出版过几本概论性质的外国法制史作品,如穗积陈重的《法律进行论》、莫理斯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比较法制史:中国法律史学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法制史”无论是作为一种学科分类 ,还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长久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早期的法制史学者不仅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科研中运用比较法制史的方法 ,还在《比较法制史》的教材编写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新中国的法制史学科发展历程中 ,学者们也很重视比较法制史。 2 1世纪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应着眼于全球化 ,及时转换研究视角 ,尽快构建比较法制史的理论体系 ,发挥其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与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以提高法律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曹全来,祖籍河南省社旗县,中共党员,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研究室副主任、广西依法行政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中国法学会会员、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理事。已出版专著《中国近代法制史教程(1901—1949)》、《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国情与司法改革》等4部、合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4.
1
  曹全来,祖籍河南省社旗县,中共党员,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研究室副主任、广西依法行政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会员、全国西方法律思想史研究会理事。已出版专著《中国近代法制史教程(1901—1949)》、《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国情与司法改革》等4部、合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5.
饶鑫贤 《法学研究》1999,(3):132-138
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作为法学的重要分支,经历了最近一个世纪复杂、曲折的过程,已经获得了可贵的发展。在这期间,很值得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杨鸿烈于30年代中期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书。该书开风气之先,总览几千年来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概貌,高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法制历经千年,渐序完善。从奴隶社会时期到封建社会时期再到近现代时期,法律一直是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有效保证之一。历史上的中国法制是现实中国法制的背景;现实中国的法制是对历史上中国法制的改造和发展。了解历史上的中国法制,不仅有助于了解现实中国的法制,而且可以加深对当代法学的理解;将中国法制史中具体的法律事例,应用到对当代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可以更生动地印证其中的学理;将中国历代刑事、民事等法律同当代相应的法律详加比较,可以认清这些法律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简言之,即以史为鉴,可为现实的中国法制服务。本文分四个部分,通过对中国古代法制史、近代法制史及现当代法制史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中国法制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最后20年 ,中国法律史学者胼手胝足、殚精竭虑 ,在近乎废墟的基地上 ,建起了中国法制史的庞然大厦 :撰写了以多卷本《中国法制通史》与《中国法律思想通史》为代表的著作300多部 ,论文2000多篇。正是在这一大厦里 ,法制史工作得以遮风避雨、休养生息 ,得以创建发明、开拓进取、逐渐形成了一支300多人的老中青结合的朝气蓬勃的研究队伍。值此新世纪初倡言重写中国法制史之际 ,我们对这20年中大师级的领军人物表示由衷的敬意 !新陈代谢是世间万物亘久不变的发展规律。推陈出新是每一个法律史工作者在学术上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法学教育和研究中,法律史的状况有些令人担忧。在教学中,有些课程,如中国法制史的课时越来越缩减;而有些课程,如中国法律思想史则为“选修”。这种学科的分野和讲授时间的匆忙,不仅很难将具有五千年传承的中国传统法较为客观地展现给学生,而且误导研究,造成了人们对传统法的片面理解,进而造成社会对传统法文化的自信阙失。本文从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学科研究方法的反思和学科所具有的意义论证珍惜传统法的重要。因为珍惜是复兴的前提,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法律发展无法离开传统的平台,所以传统法的改造成功之日,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形成发展之时。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四日至二十日,中国法律史学会首届年会在古都西安举行。这是继一九八一年在长春召开的学会成立大会以来,我国法律史学界的又一次盛会。会议收到专著、论文共八十八种。来自全国三十九个教学和科研单位的一百三十余位代表会聚一堂,以“法律史研究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为中心议题,分别从中外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各个学科,展开了热烈而认真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制建设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困扰数代仁人志士和知识分子的大课题,更是近年来致力中国法律现代化建设的学人们所极为关注的热门话题。由于中西法文化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法制史、思想史、文化史,而且还要涉及到法理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其所需知识范围之广、研究难度之大共所周知。法学界以及史学界真正能够深入、系统研究中西法文化的著作一直阙如。南京大学法律系青年学者张中秋的新著——《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目前国内一部系统研究中西法律文化的著作。该书名之曰“比较研究”,从法的形成、法的本位、法的文化属性、法与宗教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