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米,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近几年,我们迎着改革开放的潮头,紧紧围绕富镇富民奔小康,建设十亿强镇这个目标,全面正确地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解放思想,放开视野,大胆启用那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政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人才和组织保证,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据湖北省社会经济评价中心和湖北省统计局联合评审,1993年,我们胡集镇率先跨入了全省十强乡镇行列,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乡镇第六。  相似文献   

2.
魏枫  完颜含玥 《奋斗》2022,(12):41-42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建设“六个龙江”目标,并将建设质量龙江列在首位,体现了步入新发展阶段后,黑龙江省社会发展目标不仅要满足经济领域的要求,更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发展的全面要求,这也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基于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我区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历史性任务。并强调指出:“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加快,两大历史性任务能不能完成,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务必按照...  相似文献   

4.
早在 1938年的中共六届六中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上说,关键在人。”面对 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党的干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党要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三个代表”,必须立足于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一支有坚定的共产主…  相似文献   

5.
在全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农村是一块极其重要的阵地。农村经济能不能发展,农业效益能不能提高,农民群众能不能富裕,关系到安徽崛起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而开展全民创业、尤其是开展“百姓创家业”活动,正是一个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效益提高、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良好平台。如何抓住和利用这一平台,更好地开展和促进农村的全民创业、尤其是农村的“百姓创家业”活动,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专门采访了省农业委员会主任毕美家。问: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全民创业行动的重大决策后,全省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大胆探索,省农委应该如何…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就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就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配合民主政治建设这个重点,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落实"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文明观念,从而实现"六个更加"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任耀杰 《学习论坛》2003,(10):21-2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和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 ,把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8.
杨学军 《共产党人》2004,(12):12-1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这一目标.要依靠基层广大党员和干部。多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能不能全面正确地得到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能不能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农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05,(10):45-4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 专家认为,前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前两年高能耗产业投资过热,产业发展中一味追求规模、产量。五中全会的新精神可谓是一种及时的纠偏,《建议》将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发展目标继续“放低增速” 《建议》提出,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对此,国家发改委参与“十一五规划”起草部分工作的权威专家指出,这一增长目标的制定既符合我国的长远发展规划,又完全具备可行性。 他说,2000年我国GDP总量为89404亿元。如果  相似文献   

10.
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仅是鼓舞我们奋发前进的宏伟目标,而且渗透了伟大战略家把握方向、规划全局、科学决策、引导群众为之奋斗的科学思想方法。究其重要意义有五个方面。 首先,把确立决策目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是高水平领导的思想方法。小平同志之所以能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主要依据是他在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中,绘制了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即到下个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这一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整个改革开放实践中,“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在小平的思想上居于重要位置。他说:“经济能不能避免滑坡、翻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从四川实际出发,省委六届六次全委会提出了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同时也提出了“负重自强、团结登攀、求实创新、富民兴川”精神。为了更好地抓好这一“兴川”精神的宣传,使其成为激励全省人民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省委宣传部和四川日报社于11月14日邀请部分专家和省级机关负责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选准、用好干部,是造就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可靠组织保证。 一、新时期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强调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济南市塑造提炼城市精神活动开始于2003年3月,目前正在继续深化推广。经过提炼的济南城市精神是:“诚信、创新、和谐”。这三句话六个字共同构成了济南城市精神的统一整体,是引导济南未来发展鲜明的精神标识。立意长远,激发城市不竭发展动力。作为山东省省会,济南市委提出要“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确立了“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委把塑造提炼城市精神活动作为一项意义重大的“人心工程”而加以高度重视,提出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考察、研究、总结和概括,在济…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 1992年南巡讲话时强调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 ,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 ,经济能不能快点发展起来 ,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 ,从一定意义上说 ,关键在于人。”当前 ,在全国上下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对于加快发展 ,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抓根本———创新观念实践证明 ,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甚至可以说 ,经济发展的差距和障碍 ,首先表现为人特别是干部的思想观念上的差距 ,主要是被…  相似文献   

15.
一是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我们丝毫不能动摇。二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三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集聚全国的力量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全党保持高度的思想一致、行动一  相似文献   

16.
富市裕民的正确抉择──白城市发展乡镇企业的调查与思考聂文权按照省委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发达边疆近海省的要求,我市“两代会”确定了建设开放发达新白城的宏伟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就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带领广大农民尽快走富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关于邓小平人才思想的研究 ,学术界成果颇丰。本文拟从“人才现代化”的角度 ,对其作一新的探讨。邓小平著作中 ,虽然没有明确使用过“人才现代化”这一概念 ,但包含了丰富的人才现代化思想。早在 1977年 5月 ,邓小平就指出了人才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他说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 ,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没有知识 ,没有人才 ,怎么上得去 ?”① 之后 ,他又多次强调指出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 ,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 ,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 ,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 ,从一定意义上说 ,关键在人。”② 这就在事实上提…  相似文献   

18.
我国4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表明:能不能把经济工作摆在中心位置,同时又始终科学地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不能辩证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经济工作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和波折,保证经济顺利发展的要害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对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重要问题,以辩证的思维,作深刻的反思。 一 把握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度” 党的领导活动必须有一定的范围,做到恰到好处,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辩证法度的原理,把握好对经济工作领导的“度”。  相似文献   

19.
邵国强 《奋斗》2023,(20):36-38
<正>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双鸭山市委全面贯彻黑龙江省委建设“六个龙江”、推进“八个振兴”目标任务,精准对接“4567”现代产业体系,深入落实全省创新发展大会部署要求,坚持将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创新实施“企业之光”科技创新计划,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动创新体系协同高效、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态优化完善,加快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双鸭山实际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一、令人忧虑的企业青工技术“断层现象”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四种基本生产要素:资本、技术、劳动和非经济因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要实现在下个世纪中叶赶上发达国家的目标,关键取决于是否能够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克服和扭转不利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贫穷大国.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在世界上真正处于优势的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廉价劳动力.因此,我们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既不能依靠“资本密集型经济”,也不能仅仅依靠“技术密集型经济”,更不能依靠“资源密集型经济”,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初期,还是应该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经济”,依靠劳动力成本低这一基本的优势来发展我国的经济.现在的问题是,我国虽然拥有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但我国劳动者素质不高.尤其是青工的技术素质不高这一劣势,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走“内涵式增长”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