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世界科技发展正在经历新的深刻变化,呈现出五个方面的趋势。一是科学技术发展持续加快,正在催生重大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二是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一轮的热点;三是科技与创新成为主要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寻求未来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核心;四是积极开展模式创新,创新国际化程度更加深入;五是人才跨国流动更加频繁,成为主要国家争相抢夺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政治决策与刑法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的变革问题是一个既关涉政治,又关涉法律,特别是刑法的问题;是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问题。深入考察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变革关系发展的历史,认真分析现实中两者关系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两者关系发展之趋势,以求裨益于我国政治之发展和刑法的进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的变革问题是一个既关涉政治,又关涉法律,特别是刑法的问题,也是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问题.深入考察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变革关系发展的历史,认真分析现实中两者关系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两者关系发展之趋势,以求裨益于我国政治之发展和刑法的进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4.
由政府推进型法治发展模式向政府与社会互动型法治发展模式转变是当下中国法治变革的基本方向。市民社会的成长发育,既是法治发展所需的条件,也是法治模式变革的基本要求。社会管理创新与中国法治发展模式变革之间构成的条件式契合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改良和市民社会的健康成长,而且对中国法治发展具有积极推进作用。同时,社会管理创新在推进中国法治模式变革过程中依然存在困境,其对法治发展的推进作用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5.
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的变革问题是一个既关涉政治,又关涉法律,特别是刑法的问题,也是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问题.深入考察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变革关系发展的历史,认真分析现实中两者关系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两者关系发展之趋势,以求裨益于我国政治之发展和刑法的进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6.
美国软件专利之开放对软件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一直拥有全球最大的软件产业,也是最大的软件市场.同时美国软件专利的发展.无论是正面或负面的变革,都深深影响着世界上许多国家软件专利政策的制定.尝试回答"软件专利是否有助于美国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期望从了解软件产业本身的创新特质后,深入比较软件产业与其它产业(如生技与制药、半导体或电子产业等)之创新型态差异,藉以解释什么样的专利政策比较适合于软件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党执政理念创新的动力,党执政理念创新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党的执政理念创新需要以历史发展与实际国情的基本条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为规范,通过阶级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合法性创新,组织化向制度化转型的有效性创新,资源整合变革与调整的功能性创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党执政理念的系统性创新。  相似文献   

8.
《现代法学》2014,(3):48-61
以知识产权制度为载体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国家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己任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发展战略、国家竞争战略和强国富民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不断革故鼎新。国内外经验证明,创新驱动发展一直引领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变革。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经历了被动立法期、被动调整期和适应期,现在已经迈入主动调整期。展望未来,我国应以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知识产权制度升级版,为方兴未艾的第六次科技革命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次上篇:从蓬勃兴起到初步发展一、部门经济法地位之确立二、早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理论争鸣三、初步发展时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统合下篇:从走向成熟到理性繁荣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学之重构与反思二、新时期经济法代表性学说之考辨三、经济法基础理论共识之析出作为法学领域里的一个新兴学科,经济法学因应国家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并在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以及经济司法的互动中不断实现理论突破和创新,30多年来的诸多经济法理论命题和制度建构,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促进了中国法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历史分期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进行研究,科学确定经济法学发展的分期依据至为关  相似文献   

1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之广,变革程度之深,操作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大综合配  相似文献   

11.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创新,已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中国已经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则明确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和基点地位,两者一脉相承。创新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三  相似文献   

12.
三、新时期劳动教养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几点思考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⑶。那么,我国劳教工作在新时期的改革、发展与出路也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构建劳动教养的理论框架,使新的立法论证更符合科学与理性,并为劳教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只有创新,才能为劳教工作改革规划蓝图、设计方案,以适应时代变革和实践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执行理论与制度创新关系的思考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执行制度创新是建立在认识和判断执行工作规律基础上的一种有目的性和高度自觉性的行为,以思想观念更新、理论探索创新为先导。物质的、实在的世界变革是人们观念更新和理论创新的外化,因而制度创新应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理论指导的制度创新,期望获得成…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记者周洪波(以下简称“记者”):据我了解,阳新县人民检察院之所以进入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行列,关键在于贵院的工作创新。请问万国东(以下简称“万检”)检察长,你对检察工作创新是如何理解的?万检:从大的方面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我们自身来说,创新是检察事业发展之源。检察机制创薪是检察人员在不突破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在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从而推进各项检察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夏伟 《行政与法》2023,(4):10-23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推进社会治理的创新,基本实现了“碎片管理”向“系统治理”的体系变革、“凭人管理”向“依法治理”的逻辑变革、“行政管理”向“综合治理”的手段变革、“末梢管理”向“源头治理”的环节变革,社会治理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在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式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坚持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将“加强社会力量的培育管理”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军事科技法制的现代化是新军事变革的必然要求,军事科技创新离不开军事法制的保障。军事科技创新是军事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加强对军事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是确保科技创新方向正确的重要举措。最佳的选择就是运用现代法制的手段,通过现代化的军事科技法制,推动军事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变法、法治与国家能力——对中国近代法制变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末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中,法治不是主导性话语,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而非法制才是近当代史的主题。这启发我们认识近代以来中国法制变革的一个新角度:其最初的使命并非为了“以法治国”,而是“以法强国”。因为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民族首要与最为急迫的任务乃是增强国家能力以抗外侮,平内乱,应对危机。清末的法制变革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它未能成功地增强国家能力并应对这两个挑战。结合政治学、史学与法学的分析可以发现,法治乃是常规社会的稳定器,它在大变革的社会中并不能增强国家能力以对外驱逐侵略,对内重构秩序。法治之要旨固然在于限制国家权力的专横,但在所谓后发国家,法治的建成却端赖于强大的国家能力。而国家能力就是理解近代以来中国法制变革的一个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和金融是世界新经济革命的核心引擎,二者统合为互联网金融.这一新事物使得建立在传统市场经济架构和商业模式上的法律体系也在进行一场变革.这一变革将会涉及所有的部门法,涉及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将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我国应从三个层面推进互联网金融立法,互联网金融的规则体系要适时跟进,我国应该成立国家互联网金融发展监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科技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政策的一部分,是创新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各国日益关注的政策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股以国家创新体系作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依据的潮流(王春法,2003;胡志坚,2000;李正风、曾国屏,1999)。国家创新体系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国家经济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企业,是企业组织生产和创新、获取外部知识的方式。外部知识的主要来源则是别的企业、公共或私有的研究机构、大学和中介组织。因此,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中介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知识在一国内部的循环流转。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有助于促进这种科学技术知识的循环流转的方面或者因素都可以划归到国家创新体系之内(OECD,1997;柳卸林,2000)。  相似文献   

20.
修订后的新刑法,取消了反革命罪的罪名,在刑法分则第一章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刑法的这一重要修改,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规定,笔者对以下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一、将反革命罪更改为危各国家安全罪的意义修订后的刑法将反革命罪更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在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反革命是一个政治概念,不宜作为严格的法律概念使用。反革命,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之谓也。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由此引起的生产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