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贵州民族地区工业发展战略的初步探讨.文章首先分析了工业发展现状、环境和条件,然后提出了工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战略构想,继而明确了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阶段与任务,最后提出了工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行健 《前沿》2002,(8):38-42
当前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全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正确处理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全国总体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西部大开发与东部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 ,以科学、可行的区域发展的战略举措并通过有效途径 ,促进东、西部地区间良性互动 ,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使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3.
加强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对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的新形势下,民族教育传统的发展战略应向“以人为本和特色化发展”的战略转变。“以人为本和特色化发展”发展战略要以民族教育的优先发展、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民族教育特色化发展及其政策为保障。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教育方针,必须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谋篇布局的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由最早的沿海开放战略、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到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后来实施的一系列沿边、沿江和一些特定区域的发展战略,有效改变了经济发展中一、二、三线的布局,贯彻了小平同志关于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市在全国较早开始了发展战略研究。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汉市的发展战略和武汉市的战略定位几经变迁,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后才被中央定格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笔者以为武汉市必须以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理论为指导,密切与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联系,创新发展战略,主动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会中心城市联系沟通,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承担起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湖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是影响湖北省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强化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投资,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是该地区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构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对提升民族地区经济自身的发展能力,缩小湖北东西部差距,促进湖北区域的平衡发展,实现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婷 《前进》2015,(3):27-29
创新驱动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并将此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和欠发达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实现后发赶超的既有策略,亦是步入新阶段、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一、山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势在必行作为资源型地区,山西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要  相似文献   

8.
《政策》2012,(6):1-1
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全省上下要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坚持把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湖北发展的重大战略,紧紧围绕构建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大力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使我省的创新创业人才总量更多、人才结构更优、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更高、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何金玲  李孝 《前沿》2004,(11):56-64
如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是内蒙古地区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从自治区实际出发 ,提出了构建呼包鄂地区为自治区经济增长极以带动全区发展 ,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房瑞 《前沿》2005,(4):109-111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赶上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是民族地区的既定目标,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策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由于受历史、区位、体制、民族、宗教、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具有较大潜力,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明显。民族地区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资源潜力、生态状况等条件,正确地选择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成为高速发展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构想。这个战略构想为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区域政策中处于"沉寂"、"迷茫"的中部地区注入了强有力的政策刺激。这对中部地区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中部崛起,既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更需要中部地区对国家这个战略构想做出及时的、积极的响应。否则,国家的这个战略构想就难以转化为实质性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战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战略选择时,应该分析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城市化战略。一、影响城市化战略选择的相关因素比较分析1、自然条件和人口社会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西部地区人稀地广,地貌结构复杂,高原、山地和盆地共同构成了本区域地貌的主体,几乎集中了中国所有的高原和盆地;并且有许多江河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江河是沟通东、中、西地区的纽带;西部地区除了…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要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搞上去 ,缩短与全国乃至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 ,首选的目标和突破口在于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 ,加快工业化进程。目前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发展战略上有名牌战略、外向型战略可以选择 ;在发展模式上可以选择市场导入型模式、引资开发型模式或特殊政策型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扼要地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国家发展战略及其社 会效果以及如何认识和对待国家发展战略造成的地区发展差距,说明和分析了国家发展战略重点 和布局的调整给民族地区带来的机遇,指出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及时组合各 种条件去捕捉、利用好民族地区面临的最大机遇去实现民族的经济腾飞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何建雄 《前沿》2013,(8):79-81
在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布局过程中,中部六省主动调整宏观政策和战略定位,担当中部崛起的生力军。中部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因多种原因其思想观念落后、发展层次低,竞争力较弱,整体水平不高,就此,本文提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要持续发展问题探索。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11,(10):13-15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应地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期,而沿江发展战略也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统筹长江流域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目标,在随湖北党政代表团赴湖南、江西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12,(8):12-12
推进民族地区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适应大环境、大市场,实施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为此建议: 1、抢抓三大发展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民族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抢抓湖北未来"黄金十年"发展期的重要机遇,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湖北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的战略机遇,抢抓恩施州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着力在发展特色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8.
中共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区域合作发展、开放互融共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协作区是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地区通向中西部地区的必经之道,也是中西部地区融入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黄金节点。  相似文献   

19.
中部是中国的"腰"。面对东部开放、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要高举中部崛起的大旗,坚持突出特色、集成资源、整体优化、联动推进原则,围绕"一个城市群、两大经济带、三大平原农业、四大高新产业、五大支柱产业"的总体布局,重点实施产业链战略、城市群战略、物流网战略和大市场战略,最终实现中部地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何建雄 《前沿》2013,(10):91-93
在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布局过程中,中部六省主动调整宏观政策和战略定位,担当中部崛起的生力军。中部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因多种原因其思想观念落后,发展层次低,竞争力较弱,整体水平不高。就此,本文提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