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于1984~1986年,采用毗喹酮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2627例,转阴率为98.72~100%,并对部分治疗牛进行了血液生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耕牛及分组:由疫区松湖乡和昌良乡选用自然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牛共55头,其中水牛30头、黄牛25头。共分4个组:试验1组20头水牛,按10mg/kg剂量三胃注射;试验2组有黄牛15头,按15mg/kg剂量三胃注射;对照1组有10头水牛,按25mg/k6剂量口服;对照2组有黄牛10头,按30mg/kg口服。 2.测定项目和方法: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个月测定以下生理指数:红细胞数(试  相似文献   

2.
某牛场共移植牛胚胎 33枚 ,受胎 19头。其中移植利木辛牛胚胎 16枚 ,受胎 11头。这批利木辛犊牛中 ,发现溶血病 4例 ;其中 2头犊牛确诊较迟 ,发生死亡 ;2头犊牛哺乳前确诊 ,对症治疗后健活。临床症状 犊牛吮食初乳后 11~ 16h开始发病。病初精神不振 ,吃乳减少 ,喜卧 ,腹痛 ,可视黏膜稍苍白 ,尿色变黄 ,体温不稳定 ,呈驰张热 (最高4 1.3℃ ) ,呼吸及心率稍快。病情严重时 ,精神沉郁 ,食欲消失 ,惊厥 ,可视黏膜黄染、苍白 ,拉黄痢或血痢 ,尿少且尿色呈淡红色 ,呼吸音粗厉 ,心音亢进。后期卧地不起 ,呻吟 ,呼吸困难 ,心率增加 (15 0~ 180次 …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经过 某军牧场共散养耕牛38头,以放牧为主,1986年3月16日连续3天降雪,无法出牧,17日全群加喂菜子饼约100kz,采食后料槽内尚有部分剩余(约占1/4)。3月18日凌晨,牧工发觉牛在圈内哞叫,察看已有2头牛死亡。共发病牛22头,发病率为57.9%,死亡11头,致死率50%。治疗16头,治愈11头,治愈率为69%。有2头是在采食菜子饼渣后5小时发病,其余是在采食后8~10小时发病。  相似文献   

4.
一、试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一)免疫注射及安全性观察:选用3~12月犊牛分下列三组免疫注射,并同时置入5头犊牛同居感染,于注射第3、5、7、9、14天各检查一次。 1.0.5毫升/公斤血清与疫苗同时注射组:每头皮下注射A型6604批铝胶苗1毫升(毒价为LD_(50)=7.5),同时对侧皮下按0.5毫升/公斤体重注射A型6501批高免血清,共注射8头。  相似文献   

5.
某县在治疗家畜疥癣病时,先用食碱(Na_2CO_3)水(少部份用肥皂水)洗刷患部,同时刮除痂皮及污物,至皮肤呈小点状出血,干燥后涂以临时配制的5%敌百虫水溶液(每头折合精制敌百虫粉4~25克)。敌百虫遇碱后生成敌敌畏,毒性较原敌百虫增大10倍左右,以致引起中毒。该县用上述办法共治疗黄牛155头,涂药后20分钟至两天发生中毒30头,占总涂药数的19.4%。从中毒事故中,我们观察和体会到黄牛有机磷经皮肤中毒症状和治疗等方面有一些特殊性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1991年8~9月份,雷山县永乐地区猪肺疫大面积流行,发病率达20%以上,架子猪多发,肥育猪少见,偶有母猪和仔猪发病。笔者收治28头猪肺疫病猪,其中因误诊和治疗不及时共死亡6头外,其余22头用长效抗菌溶液注射剂(江西生物药品厂生产,批号91052)治疗,均获痊愈。治疗方法 按每1ml/10kg体重,但最大剂量不超过5 ml,一般用药1次即可痊愈,病情重者,隔日再注射1次。对病情重者也可结合解热镇咳和输液,效果更好。本药需深部肌肉注射,注射速度应慢。注射后局部可能出现短时间的疼痛或肿胀,严重时有拐脚现象,但2~3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在河南省某县一个猪旋毛虫病高发流行区进行了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及灭活新生幼虫疫苗的区域试验。免疫前用镜检法抽检某自然村商品猪21头,查出有虫猪4头,感染率达19.05%。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每头猪腹腔注射免疫0.5mg,间隔10天作2次免疫;新生幼虫疫苗每头猪腹腔注射10万条,同样间隔10天作2次免疫。两种疫苗分别免疫猪86及44头。免疫后4~7个月内剖杀抽检免疫效果。共抽检未免疫自然感染对照猪49头,查出有虫猪12头,感染率达24.49%;抽检成虫可溶性抗原疫苗免疫猪33头,查出有虫猪2头,占6.06%,保护率达75.26%;抽检灭活新生幼虫疫苗免疫猪17头,查出有虫猪1头,占5.88%,保护率达75.99%。区域试验表明两种疫苗均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选出的制苗用种毒AsiaⅠ L/96的不同代次BHK-21细胞传代毒试制疫苗3批,共13.1 L,在室内用健康牛进行了效力试验,保护率均达100%(5/5、5/5、5/5),对照牛全部发病(3/3、3/3、3/3);免疫持续期测定2批次,免疫后6个月的牛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120-1120,8个月为18-160,经强毒攻击保护率达65%;保存期效力试验2批次,在2-8℃保存1 a,对该疫苗的效力无影响;最小免疫剂量为每头3 mL,注射免疫牛2322头,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小鼠孤雌胚2-细胞阻滞的机制,本试验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垂体细胞作为饲养层培养小鼠孤雌胚胎,分析其作用机理。小鼠卵母细胞通过70mL/L乙醇激活5min,再用2mmol/L 6-DMAP、5μg/mL CB激活3h后,分别在不同饲养层的KSO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并比较各培养条件下孤雌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培养至第24小时,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都有较高卵裂率。培养至第48小时,用两种饲养层细胞培养的孤雌胚胎4-细胞~8-细胞发育效果好,与用单独一种饲养层细胞培养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发育至桑囊胚的比例为49.4%(42/85)(P<0.01)。结果表明,含有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垂体细胞的KSOM培养液可有效促进小鼠孤雌胚胎的发育并通过2-细胞阻滞(通过2-细胞阻滞率为74.1%),并可进一步提高其发育率(桑囊胚率为49.4%)。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本场1978~1983年来,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情况资料汇总分析如后。 (一)发病情况 1978~1983年6年来各年奶牛生产瘫痪的发病率分别为:0.19%(1/516)、0.99%(5/507)、4.2%(24/570)、4.9%(28/576)、1.9%(11/566)、1.0%(7/692)。从饲料配方看,1980年、1981年饲料配方不严密,可靠性差;1982年配方中Ca:P为1.8:1,1983年配方中Ca:P为2.3:1。可见,本病的发病率与钙、磷比例关系密切。 (二)发病牛的年龄分布 76头生产瘫痪牛的年龄分布为:2岁者4头,3岁者4头,4岁者3头,5岁者1头,6岁者5头,7岁者6头,8岁者11头,9岁者9头,10岁者6头,11岁者8头,12岁者4头,13岁者5头,14岁者6头,15岁者4头。从统计结果看,7~11岁牛的发病率较高,该年龄区段正置奶牛产奶最高的时候,因此本病的发生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9月 2 7日 ,某猪场的 6 5头仔猪从产床转至水泥圈舍时 ,每头仔猪注射了 10g/L阿维菌素。较小的仔猪在注射后第 2d、较大的仔猪于注射后第 3d全身皮肤通红 ,部分仔猪体温升高至4 0 .2~ 4 1.5℃ ,有的行走步态蹒跚 ,食欲不同程度下降。根据猪场兽医反映 ,注射的阿维菌素剂量过大 ,结合临床症状 ,初步诊断为阿维菌素中毒。治疗 将仔猪饮用的常水改为口服补液盐溶液 ,连用 3d ;对病情严重的仔猪腹腔注射 5 0 g/L葡萄糖注射液 5 0~ 10 0mL ;肌肉注射 2 5 0 g/L维生素C 4mL、5 g/L地塞米松注射液 1mL ,每日 2次 ,连…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报道,决定动物性别的因素很多。有些动物的性别是由遗传因子——染色体决定的,但有些动物的性别则受环境影响很大,其中性激素在胚胎性别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索雌激素在鸡胚胎发育过程中对鸡性别比的影响,笔者进行了此项试验。(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药品:市售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系延安制药厂生产。2.试验方法:将种蛋孵化24小时进行照蛋,选出发育良好的受精卵350枚,分为7组,每组50枚。继续孵化24小时,分别按下述方法处理:第1、2、3组分别在卵黄囊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1mg、0.2mg、0.4mg,注射后立即封口;第4、5、6组分别用预热至孵化温度的1:1000O、  相似文献   

13.
笔者1984年10月~1985年5月统计,用盐酸左旋咪唑给猪驱虫时,在注射的258头小架子猪中,于注射后10~25分钟出现过敏反应4头,占1.55%,经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抢救恢复正常。 病例 1985年2月9日,友爱乡张某养的7头78日龄的小架子猪,经检查猪只精神不振,身体消瘦、被毛逆立无光,平均体重25斤左右。随用5%兽用盐酸左旋咪唑(四川省国营彭县兽药厂生产,批号:  相似文献   

14.
20 0 1年 6月 2 7日上午 9时许 ,笔者给保育仔猪注射大肠杆菌病疫苗 ,每头肌肉注射 2mL ,当注射至第 2 2头时 ,发现仔猪有过敏症状 ,立即停止注射进行抢救。结果 ,12头获救、4头死亡。次日晨再次给仔猪注射上述疫苗 ,注射至第 6头时又发生过敏症状 ,随即停止注射进行抢救。结果 ,3头获救 ,3头死亡。两次发病率为 90 .9% ,致死率为 3 5 .0 %。临床症状 注苗后数分钟内发病 ,发病仔猪烦燥不安 ,呕吐 ,皮肤紫红 ,震颤 ,呼吸急促 ,心律加快 ;病情严重者尖叫 ,乱冲乱撞 ,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 ,口吐白沫 ,大小便失禁 ,瞳孔散大 ,休克 ,发病…  相似文献   

15.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 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 头,分为4 组。A 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 m L/ 头,30 头;B 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 m L/ 头,30 头;C 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 m L/ 头,30 头;D 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 头。免疫后30 d 测定血凝( HA) 效价,结果显示,A 组与C 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1) ;B 组与C 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5) ;A 组与B 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1) 。试验结果还表明,后海穴穴位注射安全可靠,免疫猪无不良反应,免疫后血清抗体效价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某银狐养殖有限公司1988年12月14日从加拿大进口狐狸3300头,其中银狐3180头,变种狐120头,经美国空运到大连,当即入隔离场实施检疫,用运输笼隔离饲养,至1989年2月25日共72天,在此期间发病的狐狸先后有300头,发病率为9%(300/3300),死亡65头,死亡率为2%(65/3300),占发病数的21.7%(65/300)。我们对本次的发病和死亡原因调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用抗弓形虫McAb(3C_1)经纯化处理,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Id抗体(Ab_2)。用M-206佐剂制得抗-Id疫苗,免疫猪和小白鼠;Ab_2免疫剂量:猪31.75mg/头,鼠2.5mg/只。免疫后7天测抗体效价1:4、28天1:64(IHA)。28天用弓形虫强毒(GJS)按10~7/头(猪),10~3/只(鼠)活虫攻毒,结果免疫猪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呈—过性反应(41.2~40.2℃,3天或不明显低烧);对照猪(未免疫)持续7天高温(41.8~40.4℃),表现废食,静卧无神。攻毒30天后剖杀,分离病原,分虫率2/5(免疫猪)、1/1(对照猪)。免疫小鼠攻毒后存活率40%(4/10),检虫率100%; 对照鼠全部死亡(5/5)。证明抗-Id抗体作为无弓形虫病原替代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力,可保护猪、鼠经受强毒攻击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较佳的牦牛胚胎培养液,将成熟的牦牛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后分别置于培养液SOFaa和G1/G2中进行发育培养,观察培养开始后第24、48、96、120和168小时胚胎的发育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NMT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SOFaa液中2-4细胞胚胎、4-8细胞胚胎、9-16细胞胚胎、桑葚胚和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87.50%、68.00%、40.00%、34.29%、12.86%;而G1/G2联合培养液中2-4细胞胚胎、4-8细胞胚胎、9-16细胞胚胎、桑葚胚和囊胚的发育率分别为89.33%、81.33%、58.67%、49.33%、17.14%。胚胎中DNMT1基因在G1/G2联合培养液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OFaa液中的表达量。以上结果表明,G1/G2联合培养液可通过调控DNMT1基因的表达而提高胚胎发育率,可作为牦牛胚胎体外培养的较佳培养液。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患破伤风的骡、马、猪,采用椎管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的疗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共治疗21头大家畜,其中马6匹、骡10头、驴5头。治愈17头,死亡4头。还治疗病猪56头,治愈48头。 (一)注射部位 最后腰椎和第一荐椎之间的凹陷处即“十”字部百会穴。 (二)操作方法 病畜站立保定。局部剪毛,碘酒和酒精消毒术部。术者持16×20封闭针头与畜体皮肤成直角刺入,进针后稍向前方。当针进至7~9厘米穿透椎间韧带时,如有穿透窗纸感觉,同时阻力显著减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年来用上海公谊兽药厂生产的一封灵(批号871009,每瓶200ml)对108头干乳期乳牛(共432个乳区)进行注射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有效率达98.1%,效果令人满意。注射方法 把药液摇均匀,对临产前2个月开始干奶的牛,在最后一次挤乳后,每个乳区注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